改装师邵那个十岁偷偷开切诺基的男孩长大后自己造了辆四驱车

2022-02-17 01:33:00燕七
越玩越野 2022年1期
关键词:虎克车友造车

燕七

和邵认识,是因为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一些人和他们的途乐》。

文章大概是让爱途乐的邵以为遇到了车迷知己,于是留言加了微信。

和邵的第一次交流,开始时已经很晚了,但还是围绕越野、改装、攀爬聊了一个多小时。

彼时,邵经营了三年的改装工作室被迫拆除。他说:这三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三年。

那三年,即使身上常常都是洗不干净的油污;即使常熬夜加班,即使好像并不能赚到很多钱;他仍觉得欢喜,因为干的是自己热爱的事情。

邵告诉我说他正在试图找新址,但阻力很大。可他又说:我已经很幸运了,也很知足。

彼时,我以为这可能是个喜欢越野的富二代,因为喜欢所以开了家改装店做老板。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改装工作室的场地只有200m2,他是老板,也是仅有的两个伙计之一,而当时找新址的一个大阻力算是经济。

邵說自己在身上纹了一台小切。邵的家庭很传统,纹身对他来说是出格的行为,但因为真的是爱到了极致,所以纹了(是途乐粉,也是小切的真爱粉)。

邵甚至说:没有车,我会死。

因为这句话,因为感受到他为梦想的纠结和努力,两个月多后,在我计划去无锡出差时,决定顺道去镇江拜访他一下。

跟邵约时间时,他说他在忙着装修新场地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发自内心的为他感到开心。就是那种你知道这个人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并且真的就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你看到他现下的胜利,想为他鼓掌的开心。

邵是90后,但他的成长经历,可能更像80后或者85后一代。

邵的爸爸是汽车兵,后来转业了的工作也依旧是开车,也因此邵从小就接触了很多车。

小邵刚会说话时候,就能帮爸爸指挥倒车;在自己名字都还不会写的时候,就清清楚楚的记住了车上每一个按钮是干什么的。

在七八岁的年纪,小邵第一次启动了引擎。那是一辆手动挡的公爵王,趁大人不注意小邵偷偷爬上车,兴奋的开了一段。结果,毫无意外的,小邵被他爸爸狠狠的胖揍了一顿。

被揍狠了,小邵就再也不敢想开车的事情了。

可是到底是小男孩,喜欢又好奇心重。

在10岁时,小邵第一次见到切诺基:车可真帅,真想摸摸。

于是,又一次趁家里大人不在,翻出爸爸放起来的车钥匙,打火启动,载着更小的弟弟直接去附近的山上遛了一圈。

小邵的爸妈回到家,看不到车也找不到孩子:慌了。简直急坏了,怕出事。

而小邵呢,回来发现大人还没有回来,还窃喜以为自己没被发现。就把车贴着墙边停在了爸爸原来停的位置,“停在原来的位置,假装没动过”。

当然是被发现了,小邵的爸爸又想胖揍他一顿。但却发现10岁的小邵居然能把车几乎分毫不差的停在原来的位置,大约是又生气又欣慰,小邵也因此没挨打。

但这一次爸爸把小邵当作大人一样的进行了一场谈话,告诫小邵:你太小了,不能动车,出事就麻烦了。

长大后,邵也去当了兵。大部分时间也仍旧是和车打交道,这也是为什么邵是小切粉,也是途乐粉(当兵时候部队里的途乐很多)。

再后来,小邵复员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切,也有了自己的小家。

但邵放弃了在机关单位工作的机会,那是多数人眼中不错而稳定的选择,但邵想搞车,于是邵就去找修车的工作。

邵的新老板很看中他,但不希望他去修车。老板的意思是:“修车也不好修出什么前途,你跟我跑几年,不说当大老板,当个小老板肯定没问题。”

在老板的再三劝说下,邵跟着他跑了两年。

这期间,邵一有空还是爱去老板的车间跑,看师傅们修车,跟师傅们交流学习,自己也一直在学习如何修车改装车。

跟着老板的第三年,邵决定辞职,因为他还是想修车。

但是老板说修车没前途,那就自己开个店做老板修车吧。

那年,邵即将27岁。

邵身边有不少做生意的老大哥朋友们,大多劝他不要搞,因为太小众了,又说邵家里也没有条件供他去做这个像玩的事儿,都建议他做点可以赚钱的实在事。

可是邵想了很久还是想搞车。

不搞车,不快乐。

大概是被年轻人执着的热爱和情怀感染了。于是,有位老哥给邵弄了一小块地做工作室;有两位玩车时认识的老大哥,买了车扔给邵大改,给邵介绍车友,工作室就这么慢慢做起来了

邵的摊子不大,业务不算多,但很稳定,因为技术和真诚,他跟客户的粘性很高。

邵说自己更喜歡很懂车的客户:因为真爱改装,每一台车都想倾尽所能去改。所以他希望客户是懂车的,那么就会懂他花费的心思,而不是觉得他想用些好东西是骗人。

“很多车我买不起,但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改,很幸福。”

邵改车,往往会比旁人花费时间长。很多时候,思考的时间比动手的时间还要多,就像鉴赏一件艺术品一样,想安静的欣赏、思考。

而邵接下的客户也可以说是神仙客户了,有人甚至愿意陪邵为一个配件等上一两年。

但有些客户,邵不愿接。“有些找来的客户,我一听他想要的方案就劝回去了,浪费钱。主要工人就我俩,就想尽量接点互相认可的客户。”

那三年,邵改的最多的是小众里的小众车,几乎都是硬派越野车。

邵甚至翻新过一台比他年龄还大的LC71,全部打散了重建。

邵说当时收到委托信息时开心的一晚上没睡好,因为对邵来说如果能亲手翻新一台这样的车,那是顶天幸福的事情,那是梦想成真的事情。

“翻新老车,那是即享受又痛苦的过程。”

这种感受,想来试过翻新的车迷一定懂。

2018年的时候,因为车友的一次翻车事故,邵冒出了自己造一台纯粹用来越野攀爬的四驱车的念头。

造车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是钱的事情,邵本身拿不出太多钱,更何况造车是一件看起来只有投入的事情。但好在身边的车友给予了邵各种支持,一个代号为“东北”的朋友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东北”出钱。

“东北”是个有钱的小哥,但并不是越野发烧友。可能因为有钱,很多东西都变得容易得到,也因此,“东北”好像没有什么太热爱的事情,所以“东北”甚至可能是有点羡慕邵有这样的热爱。

所以当几个最初参与造车的车友宣告退出时,是“东北”继续支持,他跟邵说:你好好干,钱我出。这是什么神仙朋友……

造车的准备工作花费了两年时间,在所有材料都齐全之后,他和伙伴加班加点干了一个多月的组装工作,终于赶在十一前造好了。

“那一阵干到后半夜是常事儿,但是开心的很。”

邵的伙伴叫小薛,一个较为寡言的技术派,和邵一样热爱改装这件事,比邵细心,和他是一个极好的互补搭档。

2020年的十一,邵和朋友们拖着造好的车,去了虎克。

“你这得是多大的自信,首次试车就去虎克?”

“就是刚好赶在十一前造好了,就想去试试。不过也没想着挑战什么,就是想去试试。”

试车那天,由邵的朋友涛驾驶,邵做指挥领航,还有虎克的工作人员鹏鹏和老周一起帮忙指挥。

邵和朋友们运气不错,这台自制的大玩具很给力,首次试路攀爬,便成功的穿越了“七公里”。虎克之路“七公里”的难度,想必大家多少也是有些耳闻的。

关于这台车,邵其实有一个关于攀爬比赛的宏大愿望,只是实现起来可能真的太难了。但愿中国的越野攀爬文化,有一天会发展到可以容易实现邵的愿望。那个愿望若能实现,也会是许多爱越野攀爬的车友所期待看到的。

我到镇江那天,邵的新场地刚好收拾妥当,又恰好赶上江苏其他地区的车友们一同来庆贺。

这些车友,有些本来是客户,在改装过程中,慢慢的也就成了邵的朋友,他们大多都是玩车多年的老大哥。

有一位LC76的车主,他自己玩车很多年了,甚至还曾经营过一家修理厂多年。入手LC76时,认识了邵,听邵没聊多久,就决定把车扔给邵改。

他们说:“难得现在还有年轻人肯这样认真对待车,喜欢这样花心思折腾,有这样的情怀……”

所以,他们用从外地找他改车,给他介绍改车的朋友作为支持。

那天,我还见到了邵的妻子。她计划辞职来帮邵,因为新场地比工作室大了许多,需要人手来处理事务;也因为邵和他的伙伴俩人一旦投入工作,根本想不起来要吃饭,也根本记不起来下班。她来了,可以帮些忙,也可以照顾到他们:“我不懂改装,但懂邵的热爱,愿意支持他。”

相对于大的改装厂,邵的新场地其实也不算多大,但对邵来说,这已经是他目前竭尽所能的投入了。

摊子支太大了,也怕力不从心。

邵当然也想多赚钱,邵也知道有时候可以多赚点,邵也会在理想与现实中纠结挣扎,但邵还是希望在对得起自己热爱的前提下去赚钱。

因为做改装,真的很开心。

而真诚,大多时候也会得到真诚的回应。

在跟邵短暂的接触中,我所认识到的邵是一个谦虚又骄傲的人。

虽然他关于越野文化的一些理念,我其实并不太认同,但即使如此,我也依然被邵的热爱所触动?

所以,在年末,我想把邵的故事讲给你听。

猜你喜欢
虎克车友造车
一张卡风靡车友圈
No.2 如何看待蔚来车友群饭圈化
双端虎克铰Hexaglide 并联机构零姿态工作空间分析
“摩托瀑布”
环球时报(2019-07-15)2019-07-15 09:27:19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6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0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车迷(2018年11期)2018-08-30 03:20:20
硬派信仰 虎克之路
户外探险(2018年1期)2018-01-11 12:51:08
虎克海岛大冒险 (四)寻找曾子乔
互联网造车能否更靠谱?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