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裕祁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人,来到你身边发表了一句评论,却让你久久不能忘怀,它带来的可能是思考,可能是介意,也可能是气愤。
还记得大学毕业,初上心理课讲台时,本就略显青涩的我,在高中开始就没有太大变化的长相加成下,被不少学生给出了“好可爱”的评价。一位有些年纪的老师,也在听课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夏呀,你这样打扮,和学生没什么区别,上课还玩得多,讲得少,都不管纪律,容易压不住学生的。”说完,这位老师一边叹气一边远去的背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因为这些评价,我开始变得迷茫,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形象示人,该怎么去开展心理课。当尝试改变风格,穿得更成熟稳重,上课时用老师的气场去压制学生后,这种迷茫愈加放大,强烈的违和感和发自内心的抵触,让我非常痛苦。
面对他人的评价,我们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扰,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对于自己的认知不清和期待不明有关,而作为过来人,将当时的应对策略总结为三步,帮助自己尽量客观地听取他人的评价,减少困扰。
第一步,明确目标。走出困扰的基础,就是要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有更清晰的认知。当把各种评价放在一邊后,我开始思考,在那个阶段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自己希望成为的是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达到的是什么样的状态,最终的答案便是,回归初心,做更专业且有亲和力的心理老师。
第二步,做出判断。这里的做出判断,其实不需要考虑太多复杂的因素,只要从方向上来判断,听到的评价和自己的目标是方向一致还是方向相反就可以了。我想成为更专业且有亲和力的老师,外表上的“可爱”能够拉近我和学生间的关系,更快地融入学生,对作为心理老师是优势,而平等、尊重、开放的课堂氛围,也是心理课必需的。对于他人的评价,我在心里已经有了判断。
第三步,制订计划。其实前两步完成,到这里就非常顺了。我的计划就是回应方向相同的部分,忽略方向相反的部分,带着目标继续成长。之后将近10年的时间里,我不再排斥“可爱”这个评价,甚至认为这是学生对我专业的认同,因此产生的困扰也烟消云散,也正是这样的契机,帮助我在市心理优质课比赛时,拿到了最佳师生互动讲,和第一次上课的陌生孩子打成一片。
上边提到的是关于自己专业成长方面的例子,我再用一个更生活化的例子来梳理这三步,关于“别人说我胖”。
有天正在食堂吃饭,突然有人坐在面前,说了一句:“你都这么胖了,还吃这么多!”放在以往,我也许会拍桌而起,大喊道:“你才胖,你全家都胖。”但是冷静想一想,最近我也将控制饮食、调整身材作为了自己的目标,甚至每天都在锻炼身体,对方所说的话,和我想要的方向一致,因此回应就变成了:“哦,是的呢,我好像盛得有点多了,刚好我最近在减肥,谢谢提醒。”
其实有的时候,不是别人带着恶意去和我们对话,不在乎你的人甚至不会与你对话。每个评价中,都可以看到积极的期待,带着目标去听评价,也许很多冲突就不存在了。
编辑/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