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王徐龙,黄林彪,要鹏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甘肃张掖 734000)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多由运动、撞击等作用于肩关节引起袖套样肌样结构损伤所致,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肩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2],间接加重了社会及家庭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肩关节修复术是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常用方法,部分患者可通过该手术修复损伤肩袖而提高肩功能,但还有部分患者肩部仍存在疼痛感且肩功能恢复不明显,故临床需积极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3]。早期三阶段功能康复训练是近年来被临床应用于肢体损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一种训练方式。有研究指出[4],该训练有利于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功能恢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4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90 例肩袖损伤患者为对象,探讨肩关节镜修复术联合早期三阶段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5];(2)精神认知正常,无沟通障碍;(3)无其他合并疾病;(4)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疾病;(2)存在严重精神认知异常;(3)临床资料缺失。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为其提供药物治疗及护理。
1.2.1 对照组
采用肩关节镜修复术治疗。具体如下:协助患者取沙滩椅位且控制血压在90~100 mmHg,麻醉后将肩关节镜置入骨性标志即肩峰外侧角处,清理肩袖断裂范围并松解黏连;根据肩袖撕裂情况,采用单排或双排缝合桥技术将肌腱固定在大结节骨床上,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逐层缝合伤口。术后观察患者的体征,冰敷肩关节,利用颈腕带悬吊患肢。术后3 d起,指导患者行肩关节制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15~20 min/次,1 次/d。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存在负性情绪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后康复训练1 个月为1 个疗程,共训练2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三阶段功能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程度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具体如下:(1)第一阶段。患者麻醉药效过后8 h~术后第5 天,由受过培训的护士及康复医师指导其进行患肩外旋及被动牵拉训练,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活动至前屈140°,体侧手臂外旋40°,无旋转外展60°,20 下/次,2~3 次/d。(2)第二阶段。术后6~12 d,指导患者行肩关节被动及无阻力训练。利用棍棒、肩梯、滑车等器械辅助训练,由家属协助其行肩关节旋转训练,20 组/次,2~3 次/d;若无明显疼痛即可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使前屈过渡至160°,外旋达60°,外展达90°,随之开展主动活动训练,将力量训练控制在外展90°。(3)第三阶段:术后13 d 后,逐渐加强患者的抗阻训练、肩袖肌和三角肌训练、肩关节主动训练,通过游泳及梳头动作训练肩关节灵活性、协调性;通过哑铃开、闭链锻炼肌力;通过耸肩和肩胛骨的回收、伸长、压紧等动作锻炼肩胛稳定力,20 组/次,3~5 次/d。训练1 个月为1 个疗程,共训练2 个疗程。
(1)疼痛程度。治疗前及治疗1、2 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0~10 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剧烈。(2)肩功能。治疗前及治疗1、2 个月后,采用Constan-Murley 肩关节(CMS)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CMS 评分包含疼痛、日常生活功能、肌力、活动度四项,分值0~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肩关节活动状况越好;UCLA 评分包括肌力、主观满意程度、主动向前上举角度等,分值0~35 分,分数越高患者肩关节活动状况越好。(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二次撕裂、肩关节肿胀、铆钉松动等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两组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两组的CMS、UCLA 肩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月后,两组的CMS 评分、UCLA 肩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MS 评分、UCLA 肩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功能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功能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肩袖损伤多由关节内撞击而引发肩袖断裂,患者可出现外展肌力减弱、夜间疼痛加剧等情况,且伴随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6]。对于肩袖损伤,部分损伤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完全损伤者则主张通过手术治疗[1]。肩关节镜下修复术是近年来治疗肩袖损伤最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内干扰小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功能[7]。然而,术后长期关节制动很容易对肩关节功能恢复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关节黏连、僵硬、肌萎缩等并发症,因此,肩关节镜修复术后介入适宜的早期康复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三阶段功能康复训练通过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术后康复训练计划,优化康复训练内容,指导其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2 个月后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是影响肩袖损伤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的关键因素。肩关节作为肩袖的组成部分之一,周围神经末梢、肌腱丰富且具有控制肩关节运动及稳定的作用,由于受到损伤而影响了血液循环,引发疼痛,并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肩关节镜修复术便于临床医师观察患者关节腔内结构,起到了诊断肩关节问题的辅助作用[10]。该术式为肩关节功能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患者的肩袖愈合。此外,早期三阶段功能康复训练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快速缓解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2个月的CMS 评分、UCLA 肩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的有效缓解后更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计划,准确、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可避免其训练效果受到影响。三阶段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中训练内容规划紧凑有序,有利于患者充分掌握动作,从而提高其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肩关节镜修复术联合早期三阶段功能康复训练可减少肩袖损伤患者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肩关节镜修复术联合早期三阶段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促进其肩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