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22-02-16 01:18孔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麻木腰椎间盘针刺

孔超

(邹城市中医院骨伤科,山东济宁 272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腰椎劳损、椎间盘退化、遗传而导致的慢性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腰腿疼痛、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西医针对该病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由于疗程较长,效果不够理想,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2]。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综合疗法以其见效快、操作简单、医患认可度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腰椎病等患者的康复治疗中[3]。中医将腰间盘突出症归于“痹证”“腰痛”等范畴,认为其多由患者机体虚弱、外邪侵袭,加之劳损、外伤等引起,经络瘀阻、经脉失于濡养,而致麻木、疼痛。针灸是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发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而中药湿热敷可通过加热药物,加强其在皮表的渗透作用,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目的[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 月—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 例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分析中药湿热敷联合针刺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第3 版《外科学》[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经MRI、CT 等检查确诊;(2)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4)精神正常。排除标准:(1)患有腰椎狭窄、骨折或滑脱、椎管肿瘤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3)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有恶性肿瘤者;(4)孕妇;(5)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具体如下:取手三里、气海俞、腰阳关、内关、外关、环跳、曲池、委中、合谷、承扶穴。使用直径为0.3 mm 的1~3 寸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手三里穴直刺0.8~1.2 寸、气海俞穴直刺0.5~1 寸、腰阳关穴向上斜刺0.5~1 寸,内关穴直刺0.5~1 寸、外关穴直刺0.5~1,环跳穴略向下方斜刺2~3 寸,曲池穴直刺1.0~2.5 寸,合谷穴直刺0.5~0.8 寸,委中穴直刺1~1.5 寸,承扶穴直刺缓入1~2 寸,均行捻转泻法,各穴得气后守气1 min,留针15~20 min,1 次/d,治疗5 d 后休息2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即14 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治疗。具体如下:组方:制川乌30 g,制草乌30 g,黄芪30 g,当归30 g,狗脊30 g,川芎30 g,杜仲30 g,威灵仙30 g,鸡血藤30 g,白附子30 g,钩藤30 g,红花30 g,桑寄生30 g,苏木30 g,姜黄30 g,五加皮30 g,艾叶30 g,卷柏30 g,延胡索30 g,牛膝30 g。以上药物用食醋拌湿后装入布袋,上锅加热或微波炉加热,热敷腰部,15 min/次,2 次/d,治疗结束后皮肤发红为正常现象,嘱患者注意保暖,避风寒,每3 天更换袋中药物。7 d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即14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腰部能够正常活动,肢体活动受限、麻木、疼痛等症状积分减少≥90%;有效:肢体劳累后出现轻微疼痛,肢体活动受限、麻木、疼痛等症状积分减少30%~89%;无效:肢体活动受限、麻木、疼痛等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腰椎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14 d 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6]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0~29 分,分数越高患者腰椎功能越好。(3)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14 d 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0~10 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JOA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JO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后,两组的JOA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JO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后,两组的V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随之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8]。当下,大多年轻人长期伏案工作,致使腰背肌缺乏锻炼而松弛,腰部一旦用力过猛或用力姿势错误就易造成椎间盘突出症状,突出物压迫神经根,使坐骨神经缺血、水肿,从而卡压于坐骨大孔及侧隐窝,减弱了腰、臀及双下肢肌力,并引起疼痛、麻木等[9-10]。既往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远期疗效不理想[11]。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因久病而劳倦内伤、腰痛痉挛,易导致气血不足、肾气亏虚,继而使肝之筋脉及筋肉脉络失养,造成韧带收缩无力,故治疗应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主[12-13]。

中药湿热敷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将中药包加热后直接作用于腰部,可通过皮肤的吸收、转运、渗透,使药效高浓度聚集,充分发挥热力与药力的共同作用[14]。此外,中药湿热敷能使中药分子及热能因子直接渗透皮肤,并作用于血液循环,促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快炎性因子的释放及机体的新陈代谢,进而缓解疼痛[15]。中药湿热敷处方中,制草乌、制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狗脊具有祛风湿,强腰膝,固肾气之效,主治肾虚腰痛脊强、风湿痹痛;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的功效;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主治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红花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散湿去肿之功效,《医林改错》中认为其可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等[16];桑寄生、苏木、姜黄、五加皮、艾叶、卷柏、延胡索、牛膝均具有止痛、活血、消肿、祛湿、强骨等功效[17];诸药合用,可止痛、消肿、散寒,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针刺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针刺手三里穴可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治疗腰膝痛;针刺腰阳关穴可温阳散寒、祛风止痛,促进瘀血消散;针刺环跳穴具有化瘀通络之功,常用于腰背部、下肢的治疗;针刺曲池穴具有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的功效;委中穴属太阳膀胱经穴位,针刺该穴可化瘀消肿,具有强腰膝的功效,配合承扶穴可治腰骶疼痛,针刺各穴位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JO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湿热敷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麻木腰椎间盘针刺
麻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无题(2)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