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骨科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分析

2022-02-16 08:17李红玉宋新宝张孝华刘洁李亚雄
系统医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苏醒动力学下肢

李红玉,宋新宝,张孝华 ,刘洁,李亚雄

1.昆明同仁医院麻醉科,云南昆明 650228;2.昆明市延安医院麻醉科,云南昆明 650228

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式愈加严峻,加之老年人群身体机能衰退,多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致使骨科诊室下肢骨折患者数量明显增加[1]。临床中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人群免疫水平低下,对手术的疼痛感觉较为明显,同时对麻醉药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术后的认知功能[2-3]。所以,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应重视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采用的麻醉方法。当前,临床麻醉主要以静脉通道麻醉为主,但经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发现,该方法虽能够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短暂失去神志及痛觉,但其对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刺激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耗氧量,尤其针对老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心血管风险[4-6]。随着麻醉医学的不断发展,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得到广泛应用,其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外周神经干周围,从而阻滞神经冲突传导,达到麻醉目的[7-8]。本文为探究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患者下肢麻醉手术中的安全性,选择2021年3—12月期间于昆明同仁医院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骨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5~83岁,平均(74.58±1.24)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 16例;年龄 64~84岁,平均(74.67±1.34)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同意参与研究并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批通过本研究申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下肢骨折手术者;②年龄在60岁以上者;③对麻醉手术耐受者。

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者;②伴有肿瘤性疾病者;③因其他因素,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咪达唑仑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31071,规格:5 mg)0.04 mg/kg、依托咪酯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20511,规格:20 mg)0.04 mg/kg、罗库溴铵(国药准字H20093186,规格:50 mg)6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50 μg)0.3 μg/kg。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在手术过程中微量注射泵注0.05 μg/(kg·min)盐酸瑞芬太尼和5 mg/kg丙泊酚(药品注册证号H20171275,规格:500 mg)维持麻醉效果。术毕缝合完毕后结束麻醉,待患者潮气量在350 mL以上且呼吸正常后,唤醒其睁眼并将气管拔出。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所用药物为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药品注册证号H20140763,规格:10 mL∶100 mg)。髂筋膜阻滞平行放置超声探头于患者腹股沟韧带,确定股动脉、股神经、股静脉以及阔筋膜张肌等位置,运用平面内技术进行穿刺,到达目标位置后,注入30 mL 0.33%罗哌卡因,骶丛阻滞将超声探头置于以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内1/2下缘水平,见完整髂骨的高回声影后,将超声探头向内下方滑动,可在坐骨大孔处见骶丛,联合神经刺激器诱发坐骨神经运动后,注入20 mL 0.33%罗哌卡因。手术过程维持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情况、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①术后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②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③通过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ini Mental State Assessment Scale,MMSE)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分值0~30分,分值越低说明认知功能越差。④监测两组术后是否有躁动、恶心、谵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术后,研究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组别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心率(次/min)90.13±3.45 82.46±3.51 9.856<0.001舒张压(mmHg)93.17±8.42 81.49±8.39 6.214<0.001收缩压(mmHg)153.84±17.42 132.57±16.77 5.563<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情况比较

术后,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情况比较[(),mi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情况比较[(),min]

组别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苏醒时间27.48±3.16 16.72±3.24 15.036<0.001拔管时间19.48±2.66 9.75±3.28 14.571<0.001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8.42±2.55 9.82±2.46 15.350<0.001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及6 h,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术前27.41±2.47 27.19±2.57 0.390 0.697术后1 h 21.24±3.16 24.76±3.43 4.773<0.001术后6 h 24.25±3.37 26.87±2.49 3.954<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现如今,我国老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因多种因素导致的下肢骨折、关节疾病等需进行骨折手术后膝关节、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9]。手术过程带有一定创伤性,为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患者围术期能更加舒适,需对患者进行麻醉。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紊乱,代谢功能有所下降,甚至会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加大了麻醉及手术风险[10]。合理选择麻醉方式至关重要,若采用的麻醉方式不合理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其呼吸功能紊乱,不利于手术安全性。因此,为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对于老年患者应科学选取麻醉方式。静脉通道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静脉注射方式予以麻醉药物后,能够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待术毕停止持续麻醉给药后,患者能够快速苏醒[11-12]。但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若仅进行静脉通道麻醉,由手术创伤所带来的刺激会通过交感神经传递到低级中枢,从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使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进而增加手术风险。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醉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干周围,对手术区域的神经元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确保手术能够安全进行[13]。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通道麻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苏醒情况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静脉通道麻醉对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折射系统及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对于手术创伤所带来的刺激传导抑制效果不明显,引起患者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致使血流动力学紊乱;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抑制茶酚胺分泌,使血流动力学稳定;研究组术后1 h及6 h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本研究结论与李俊花等[14]研究学者在相关研究中的结论相一致,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分析原因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为髂筋膜和骶丛,通过合理控制麻醉药用量,能够有效降低机体药物残留量,加快代谢,使患者在术后能够尽快恢复至正常认知状态,避免躁动、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5]。

综上所述,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稳定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能尽早恢复认知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保障手术安全进行,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猜你喜欢
苏醒动力学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植物人也能苏醒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