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磁治疗仪联合早期综合干预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干预效果

2022-02-16 08:34杨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0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经颅发育

杨冲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濮阳 457000)

精神发育迟滞(MR)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国内发病率为3%~5%,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2]。其主要特征为智力发育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及社会适应性能力缺陷。MR多发于18岁以前发育阶段,病发后患儿会出现语言交流能力、智力、学习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均落后于同龄儿童的症状[3]。由于在婴幼儿时期,其本身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功能等较差,因此轻度MR症状易被忽视,加之以往受经济、医疗水平的限制,往往会错过最佳干预期。随患儿年龄增长,与正常儿童的差距逐渐增大,各方面能力都有明显差别,不仅给患儿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造成阻碍,还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并没有特效药物,临床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但在提升患儿智力上仍存在局限。随着科技进步,许多先进技术被应用于MR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重复经颅磁治疗仪可按照病症需求释放高频及低频刺激,两种频率刺激作用各不相同。本研究分析重复经颅磁治疗仪在低频模式下联合早期干预对MR患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MR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6±0.68)岁;按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被判定为MR轻度15例,中度15例,重度20例。研究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48±0.72)岁;MR轻度18例,中度15例,重度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2018L023)。

1.2 入组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4]中的关于MR相关诊断标准;能坚持配合康复治疗6个月以上;患儿家属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精神或神经性疾病,如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等;服用精神药物;合并有脑瘫、严重的遗传代谢病;意识不清、不能言语;认知能力差,无法听懂简单指令。

1.3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实施早期综合干预。主要采用感觉统合法、刺激法、神经发育疗法、本体感觉促进法及语言训练等训练法,1次/d,30 min/次,5次/周;积极给予营养补充,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为保证干预效果,由医师与患儿进行一对一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HX-C2型重复经颅磁治疗仪(北京华星康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干预。患儿取仰卧位,刺激点位于左侧前额叶,线圈手柄向后,头皮与中心刺激点相切,设定频率为1 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脉冲数选择50个,串数量30,刺激5 s,休息30 s,20 min/d。两组患儿均持续干预12个月。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采用Gesell量表对患儿的发育商(DQ)进行评定。DQ值提高10分以上为显效;DQ值提高5~10分为有效;DQ值提高<5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发育商。采用GDS评分评价患儿的发育商,发育商越高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越好,发育商≤85分代表发育较差。(3)智商(IQ)。采用韦氏智力量表(WPSSI)进行评价。主要有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全智商(FIQ)3个主要项目,由知识、图片、算数、几何等11个分项组成。IQ<70分是低智力的划分标准;IQ在70~80分为边缘水平;IQ≥80分为正常。(4)精细运动功能。采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进行评分,主要包括视觉追踪能力(5项、15分)、上肢关节活动能力(9项、27分)、抓握能力(10项、30分)、操作能力(13项、39分)、手眼协调能力(24项、72分),总分183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越强。(5)日常行为能力。采用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评价,该表用于筛查患儿的社交能力及行为问题。(6)适应能力。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评价患儿的适应行为能力。包括:独立能力、责任感、社会化、暴力破坏行为等方面。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发育商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发育商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发育商评分比较(分,±s)

精细运动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适应性干预前 干预后大运动干预前 干预后26.52±1.43 31.09±1.41 16.091 0.000组别 n 语言干预前 干预后50 50 t P 45.88.±9.05 45.45±10.13 0.224 0.823 51.38±10.22 56.27±10.75 2.331 0.022 20.55±7.87 20.99±7.40 0.288 0.774 27.14±9.62 31.55±8.93 2.376 0.020 19.98±7.53 20.11±6.98 0.090 0.929个人社交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 21.33±7.59 22.56±8.02 0.788 0.433 26.87±4.33 29.88±5.94 2.900 0.005 20.56±6.71 20.47±5.98 0.071 0.944 27.54±4.28 30.64±6.77 2.737 0.007

2.3 两组IQ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FIQ、VIQ、PI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FIQ、VIQ、P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IQ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IQ评分比较(分,±s)

PIQ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FIQ干预前 干预后VIQ干预前 干预后50 50 t P 47.56±12.12 47.75±11.98 0.079 0.937 50.34±19.25 59.22±23.94 2.044 0.044 45.88±13.83 44.99±13.75 0.323 0.748 60.27±12.36 65.66±13.58 2.076 0.041 55.26±12.22 56.33±11.99 0.442 0.660 58.62±22.03 70.56±35.80 2.009 0.047

2.4 两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视觉追踪能力、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抓握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视觉追踪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20.52±1.43 26.09±1.41 19.612 0.000组别 n 操作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50 50 t P 6.32±1.33 6.34±1.36 0.074 0.941 9.34±2.15 12.15±1.88 6.957 0.000 10.76±1.32 10.78±1.40 0.376 0.942 14.74±1.62 18.55±0.93 14.423 0.000 15.76±2.39 16.71±2.40 1.983 0.050手眼协调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50 50 t P 21.33±7.59 22.56±8.02 0.600 0.553 26.56±6.71 32.47±5.98 4.650 0.000 44.85±2.66 44.33±2.67 0.976 0.332 51.51±1.30 61.32±1.65 33.022 0.000

2.5 两组适应能力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独立功能、认知功能、自制因子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适应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适应能力评分比较(分,±s)

自制因子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独立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认知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50 50 t P 10.06±2.12 10.05±2.15 0.023 0.981 15.34±4.25 25.22±4.94 10.721 0.000 12.08±2.83 12.29±2.75 0.376 0.708 21.27±3.36 27.66±4.58 7.955 0.000 37.26±4.22 37.33±4.99 0.078 0.940 50.62±6.03 57.56±6.80 5.400 0.000

2.6 两组日常行为能力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社会能力及行为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日常行为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6 两组日常行为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行为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社会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50 50 t P 18.56±2.12 18.75±1.98 0.463 0.644 20.34±2.25 22.22±3.94 2.930 0.004 105.88±3.83 106.02±3.75 0.185 0.854 107.27±4.36 109.66±4.58 2.673 0.009

3 讨论

MR的发病率高,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病因复杂,产期因素根据时间可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三个时期[5]。产前因素包括遗传病因素、基因因素、宫内窒息等;产时因素包括窒息、颅内出血等;产后因素包括早产、儿童心理、社会因素等[6]。但至今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尚未被查明,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目前,临床治疗儿童MR主要遵循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早预防需要家长产前进行遗传病筛查、基因检测等;早诊断需要家长在婴幼儿时期对儿童进行包括智力发育、语言能力、运动能力、适应性等方面测试;早治疗需要患儿家长在确诊后尽早将患儿带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有研究表明,MR患儿最早在6个月内进行康复治疗,预后状况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7~8]。儿童MR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及基础干预等[9]。但由于该病发病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没有治疗的特效药,早期综合干预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行为等着五个方面,辅之以营养补充和药物治疗[10]。本研究结果表明,经早期综合干预的对照组在发育年龄、智力、精细运动功能、日常行为能力及适应能力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说明早期综合干预对治疗MR患儿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相关研究表明,MR的根本病变在于患儿脑部,可能与左侧大脑血流灌注有关,特别是颞叶、额叶及边缘地带[11~12]。早期综合干预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近年来,随着rTMS的研究开发,重复经颅磁治疗仪被广泛应用于MR的康复治疗中。

rTMS是一种无创的物理治疗,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稳定的优点,通过表面线圈释放脉冲磁场,使磁信号透过颅骨无衰减地进入大脑皮质表层下,以重复磁刺激作用于大皮质层的同一个部位,对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13];同时,当其作用于额叶及颞叶皮质区域时,可改变突触重塑性,从而提高患儿语言及认知功能[14]。rTMS按频率分为高频(>1 Hz)和低频(≤1 Hz),高频可以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低频则起到抑制作用[15]。使用rTMS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但在停用后症状会即刻得到缓解,而使用高频刺激可能引发患儿癫痫,且本研究对象为3~6岁幼儿,其脑部发育并不健全,所以本研究使用低频rTMS对患儿进行治疗。研究组经联合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智力、精细运动功能、日常行为能力及适应能力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升MR患儿的智商、运动能力、语言功能、认知功能、行为能力、独立功能、个人及社会适应性,对患儿各方面能力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患儿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低频重复经颅磁治疗仪联合早期综合干预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MR患儿临床症状,全方面提高患儿的行为能力,以促进患儿融入社会生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经颅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