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住院患者低血糖事件的急诊护理干预分析

2022-02-16 12:13孙爱敏万成扬
科技视界 2022年28期
关键词:康复科低血糖住院

孙爱敏 夏 婷 万成扬 李 慧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0 引言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医源性事件,与相对过量的药物(特别是胰岛素)、进食过少、运动过量等相关。当血糖浓度低于3.9 mmol/L,需要给予补充葡萄糖或进行其他复苏措施时诊断为严重低血糖事件[1]。低血糖(尤其是严重的低血糖)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认知、行为和情绪状态,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其所需医疗成本、社会资源支出巨大。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次低血糖事件所需直接成本估计约为700.10欧元。

该情况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康复科住院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需要专科护理[2],需进行康复训练,在前期临床工作中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比较常见。急诊护理干预强化里护理意识,规范了护理流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患者应用中表现出了很大优势,可能对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或减轻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反应。

前期的几起低血糖事件处理结果提示,急诊护理干预在康复科低血糖事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纳入给予急诊护理干预的36例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患者,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36例患者进行对比,旨在明确急诊护理干预在康复科低血糖事件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诊断标准

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低血糖新标准[3]:(1)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不管是否空腹状态);(2)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值<2.8 mmol/L;(3)存在典型低血糖症状,但血糖>3.9 mmol/L,予补充葡萄糖后症状明显缓解。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科发生低血糖事件患者36例。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找出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的、既往在本科室住院的、有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患者36例进行配对。

2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基本护理。具体包括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相关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等内容。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急诊护理培训。培训时间为2017年7月-9月,共3次,每月1次,每次2.5 h。在急诊科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培训方案制订。培训方案及内容包括:相关急诊及血糖知识讲座、真实抢救案例分析、急诊护理抢救情景模拟等。培训过程中要求接受培训人员进行现场知识解答、疑难问题提问,并进行现场模拟考核。

(2)急诊干预护理措施。启动低血糖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应在血糖水平未明的情况下即刻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避免由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导致患者出现误吸,使患者平卧位,头偏向身体一侧,为其吸痰。

监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波动、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神志、瞳孔、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则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进行处理。

补充葡萄糖。轻度低血糖:一般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和体征,立即监测血糖,并给患者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食物。严重低血糖:立即静脉滴注50%葡萄糖40~80 ml,若病情危重,给予5%~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若血糖值低于2.1 mmol/L则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80 ml。患者清醒、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值以前,血糖及各项生命体征需持续进行监测。顽固性低血糖:若患者出现顽固性低血糖,即经上述处理后,患者神志仍不清醒,低血糖情况仍未纠正,则考虑给予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进行处理,并立即请专科会诊,需要时转内分泌科进行处理。

(3)血糖稳定后处理措施。

(4)健康宣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诊断标准等基础知识;饮食。注意科学饮食,按时、按量进食。运动。运动方式尽量选择和缓、安全且没有禁忌症的运动;用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控制血糖药物;不适时的应急处理。身上需常备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若有出汗或自觉心慌、乏力、饥饿时,立即进食,若在科室则立即告知康复治疗师,由治疗师立即告知医生及护士进行处理;若在家中则需立刻监测血糖,并根据住院出院时的出院卡片联系医生或护理人员,及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5)心理护理:糖尿病易反复发作,且合并有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病变等并发症,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应使患者了解该病本身的发病情况及治疗、预后等情况,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心理,接受该病病情特点,稳定患者情绪;同时需关注患者家属心理情况,为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搭建桥梁,避免家庭矛盾的出现。

2.2 评价指标

临床缓解率、1 h后血糖及1 d后血糖、护理满意度评分。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2组临床缓解率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临床缓解率比较(n,%)

2组干预前、干预后1 h、干预后1 d血糖水平值比较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干预后1 h、干预后1 d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3 2组干预前、干预后1 h、干预后1 d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

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4 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后,在临床缓解率、1h后血糖及1d后血糖、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

康复科住院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和急诊及内分泌科等的发生原因有所区别[8]。康复科住院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主要的原因可能和运动量的增加,但未及时减少降糖类药物(包括胰岛素)的用量有关,比较常见;血压、血脂等异常均可能会成为发生低血糖事件的诱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急诊护理干预应用于康复科住院患者,有其优势。本科室患者为住院患者,因此对患者的情况可以有详尽的了解,要求在入科或转科的时候,应针对患者的基本疾病史、用药等干预情况非常熟悉。尤其是存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还需对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情况等进行深入了解。本科室患者,与急诊入院情况有所不同,一般不会出现昏迷,患者有不适可以及时发现,加上急诊护理干预,可以很好地规避低血糖事件带来的不良风险。

患者情况好转,血糖水平正常稳定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防范意识,防止低血糖事件再次发生。其中饮食和运动尤为重要。饮食:做好饮食控制是糖尿病血糖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注意科学饮食,按时、按量进食,了解食物所含糖量等,建议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换算,以便提前预测可能的低血糖事件风险;运动:运动方式尽量选择和缓、安全且没有禁忌症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宜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且不宜在饭前进行运动;患者如增加运动量,则一定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至医院调整糖尿病药物用量,避免因运动引起的低血糖事件。

由于康复科患者及治疗方案的特殊性,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可能会增加,但急诊护理干预可以起到很好的干预效果,因此,值得在存在类似情况的科室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科低血糖住院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护理评估单在康复科管理中的应用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
老年康复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