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2-02-16 19:26刘志学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刘志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为高校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有必要梳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课程育人的主渠道[2]101;思政课程是一类课程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主要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思政教育,目的在于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思政课程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学科,通过专门的课程,目的在于学习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两种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着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共同性,即都是为了人才培养服务,都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功能的一致性,即需要两者共同发挥协同效应,凝聚育人合力;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容要求的契合性,即需要两者共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深度融合。

二、课程思政的价值

(一)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

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 会或阶 级所需 要的人 的活动”[3]4,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得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认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710。当前,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教育方针中,特别是凝练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中。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开展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的教育理念,使教育的现实价值就能够得以凸显。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大学阶段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精力最为旺盛的社会群体,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多元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

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5]因此要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深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通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齐心协力、同向同行,培育德才兼备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学习文件精神、参与培训活动,增强认识与理解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6],从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何评价课程思政成效、如何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高校及教师顺利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指引。

除国家层面的课程思政文件外,各省市、各高校也都发布了相应了指导意见,如《黑龙江省全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指导意见》《黑龙江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等,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制度保障。并通过组织召开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广课程思政理念。牡丹江师范学院通过开设“课程思政专栏”,展示全校师生有关“课程思政”的理论成果和实际成效,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召开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设立课程思政专项项目建设等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文件、方案精神,参加相应的培训、竞赛,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价值引领塑造相结合,不断提升课程育人水平。

(二)梳理课程内容、整合思政资源,探索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梳理课程内容,明确课程定位,对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整体而言,不同类别的课程应侧重于不同的思政教育方向,如文史哲类课程应定位于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问题、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教育学类的课程则应该注重师德师风、教师职业理想、“四有好老师”等方面的思想引领。

在教学设计阶段,应重点考虑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即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上,融入哪种课程思政元素,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合思政元素更合理,学生更易接受、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三观”的塑造。

在教学实施阶段,则要注意不同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发挥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功能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独特魅力。教学导入阶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施阶段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总结阶段注重启发与升华。讲授法要注意娓娓道来,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问答法注意启发思维,引导思考;讨论法注意批判反思、求真求实;实验法注重实践操作,动手动脑。

(三)结合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考核,以评价促思政

注重将课程思政意识融入课程考核,一方面要考察学生知识学习情况,同时还要考察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探索开展课程评价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表现性评价与纸笔测试相结合、增值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考察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