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牡丹江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1)
书法艺术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是加强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重要基石。
在教学中,可以列举汉字,解读汉字的造字本意及包含的思政意义,引导学生去探索理解汉字蕴含的文化、历史和思政元素精髓。《诗经》云:“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1]204楷书被称之为正书、正楷。“正”字本意是平正、不偏离,引申为人的道德品行,即正直、端正,这里的“楷”字具有楷模,模范的意思。《说苑》云:“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2]150《礼记·大学》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3]1一个人如果经得起别人用“十”双眼睛审视,就是个“正直的人”。类似于“正”字所蕴含的丰富意旨的汉字不胜枚举,例如“直”字,古人用“直”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毫无“隐藏”,光明磊落不怕众人检验,沿用至今。“直”字在甲古文中的字形为眼睛上方有一条垂直的竖线,本义为不弯曲,从眼睛出发的视线是笔直的,与“直”字相关的词语有:正直、直视、直爽、直率、直言不讳等,均与人的品行相关。
孙过庭《书谱》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里的分布是指汉字的结构,意思是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要追求端正、匀称、平稳。汉字结构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是以基本笔画直接构成的汉字,每个独体字只有一个形体,书写时强调主笔突出,因字立形。如:“正”字结构,外形像个梯形,中间的竖画是主笔,粗壮有力,不偏不倚,像中轴线一样把左右平均分为两部分,三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两竖平行等距,长横舒展像大地一样承托住上面的笔画。“正”字右边加上反文旁就是合体字的“政”字,这个字中的“正”末笔的横画变成提画,腾挪出空间,让反文旁的“撇”画迎就进来,巧妙的避开了右边反文的“撇”画,合理分布空间,形成了左收右放,左小右大,左低右高,错落有致,富有变化的结构特点,穿插避让体现出中华民族谦让的传统美德。
汉字结构平稳匀称,讲究合理搭配,疏密聚散,穿插避让,计白当黑,诸如此类的美学追求,具有高度和谐的中和之美。当然,中和之美还强调杂多审美因素的和谐统一,每一个系统内有多种不同的因素,正是他们之间的相辅相成,融合互济构成了一个个和谐有机的统一体。正如孙过庭《书谱》云:“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4]81。
楷书结构体现出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楷书结构所蕴含的整体美与平衡美,培养学生礼让谦卑、知规守法、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做人的正确价值观。由此可见,书法艺术中楷书结构蕴含着中庸之道和中和之美为基调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云:“君子立身,务修其本。[5]121说明了德行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翰墨之基。书品即人品,人是“书品”之本。在书法教育中强调,“书为心画”“徳成而上,艺成而下”“技进于道”“文质相侔”“中和为上”“书关徳性”等品性。把书艺水平和道德情操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很多书法经典都是书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书法课不仅仅讲技法,还要讲书法经典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家国情怀,颜真卿的楷书筋力丰厚、庄严雄伟、平整大气。《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精、气、神的高度体现。颜真卿的忠义堪为典范,颜真卿在国家遭遇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大义凛然,铁骨铮铮以身殉国。《颜家庙碑》、《祭侄文稿》既是经典的法帖,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经典作品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在练习技法的同时无形地增加了对经典作品的敬畏之心,崇尚之情,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
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正所谓“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 工”[6]507。如何 提 升作 品 的精 神 能 量与文化内涵,就要从传统国学经典入手,在书法课程教学中利用好创作这个实践机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把技法与课程思政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创作作品的题材上选取积极、健康、向上的优秀经典诗词歌赋,如:《劝学篇》《大学》《中庸》《正气歌》《爱莲说》等题材。
创作内容也可充分发挥书法学科专业优势,可以开展廉政文化主题书法创作;可以以弘扬红色经典文化,赞美英雄,书写党章,讴歌时代等为主题,也可以以习近平用典为载体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学生在查找创作内容的过程也是提升国学知识、个人修养、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教师自身的政治觉悟是课程思政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7]104。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元素敏锐的捕捉与挖掘,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点带面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渗透。在育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与学生和谐相处[12]136。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以身作则,以德从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起榜样作用,关爱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担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引路人。
大学生书法课程开设的意义是要建立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大学书法课程蕴含“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想上的升华能更好地传承弘扬书法艺术,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