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2022-02-16 12:02晗,刘玉,许珊,王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

宋 晗,刘 玉,许 珊,王 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1.人文学院;2.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24

2018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1]。高校承担着培育青年创新人才的重任,为建设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这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最为关注的民生福祉问题之一,“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激活青年创新创业活力[2],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在带动就业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3],提高就业质量。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植力度[4],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是孕育创新创业的沃土,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具有先天优势[5];但目前中医药院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热情不足。因此,该文结合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探索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以期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能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助力中医药学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助力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1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现状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高涨,应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加[6],创新创业的发展整体呈现较好态势;但中医药院校学生毕业后创业的热情普遍不高[7],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1.1 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由于医学教育具有专业性、复杂性、社会性的特点,使得医学院校的学生区别于其他高校学生,表现为学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8]。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的压力较大,普遍表示无空余时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将医院或医疗机构作为其求职首选,鲜有学生有意愿进行自我创业。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向低[9],每年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人数在10%以下。但同时重点医疗机构的毕业生又趋近饱和,每年约90%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于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10]。就业人口区域性的高度密集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就业压力,疏导一部分学生到基层就业或开展自主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业内驱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育方式和水平有待提升

中医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课堂作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作用[11]。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基本作为大学生成长类课程的模块去讲授,缺乏对学生系统的理论性指导与创新思维的引领,至今没有统一的规范化教材。同时,授课教师以辅导员为主体,无法形成专业、全面、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虽然部分院校采用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开展创业所必需的经济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等课程,但多为学生自愿参加,覆盖度低,且学生重视程度低,效果差。

创新创业活动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目前,中医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模式较为固定,主要以创业类竞赛为主,以创业讲座为辅。创业类竞赛的规模不一,主办方资质不同,对于优秀竞赛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各不相同:多数竞赛缺乏完善的奖励机制,缺少对优秀项目的资金或渠道支持,只有少数大型创业类竞赛会在赛程中安排投资人举牌等环节,帮助优秀项目“落地”。多数优秀项目可能会因缺少可靠的资金支持而搁置,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创业激情。

目前的创业讲座的内容大多以创业经验分享为主,偏向于项目书撰写、路演及创业经历分享,缺少对当前创新创业形势、关联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具体创业案例的解读。参加讲座的学生很少能通过了解当前创新创业的动态拓宽思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进行创新,也无法获取更多行业信息进行横向比较,以评估自己产品或模式的价值所在。且讲座常常为单次参加的形式,缺少系统、连贯的创业知识普及,使讲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项目科研成果转化度低

通过对历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创业产品以传统医药行业为主[12],例如功能性保健品、创新性的日用品。这些产品未能与科研成果有效结合,缺乏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产品含金量低,其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项目未能有效调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距离师生共创的目标尚具有一定的空间。商业模式方面多以单纯的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实体产品销售模式为主,只有少数团队选择互联网创业,开发中医药文娱产品,学生成果转化思维与学科交叉思维有待加强。

1.4 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利好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创业;但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对于国家和地方给予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利好政策缺乏系统的普及和宣传,致使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在大学阶段创业相比于社会人士的优势所在,无法激起其创业欲望,而许多处在初创阶段的学生因为不清楚相关政策而放弃创业梦想。

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创业团队遭遇到团队管理和财务管理上的困难,缺乏专业的团队协助解决。虽然各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13],但是覆盖面小,无法做到对所有大学生创业团体的全覆盖。因此,需要建立针对创业团队在工商注册、专利申请、合同填写等方面很少接触但又无法避免的内容,对其开展配套服务。

2 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模式

2.1 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相融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尊重学生生涯发展,服务于学生生涯发展的双创教育模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生涯规划的关系,调动起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和实际就业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对未来生涯规划给予就业市场分析,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中医药领域内发掘创新之处。联动家乡校友会,发挥校友资源进行校友结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进学生到校友企业访谈、实习,开拓就业市场的同时,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其创新就业。

2.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相融合

专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14],学生产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会影响学业的关键原因在于项目专创融合度不高。做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双创活动的参与热情,而且对于项目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专创融合”的模式也有利于师生共创项目的出现,协助教师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试点推广“本科双导师制度”,安排本科生进入课题组,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创新思维引领,助力学生“专创融合”发展。

同时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策略,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实践教育。“引进来”是指加强与该专业相关企业、医院的沟通交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引进专业领域的企业家走进学校,为学生讲授创业经历、指导创业课题、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引导学生“走出去”,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感受该专业可以从事的创业工作,体验创业过程。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学生可以培养商业思维,锻炼商业实践能力,同时对自我的创业能力、市场规律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制定与专业紧密关联的创新创业方案,使成果利于变现和应用。

2.3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交流平台

中医药院校学子开展创新创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国的原创科学资源,具有充足的挖掘潜质,而多学科交叉就是创新的重要路径。“新医科”模式下,也要求高校开展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15]。交叉创新已逐步成为初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6]。中医学作为综合性学科,兼具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这就决定了中医药创新需要交叉整合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的信息、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拓宽该学科的创新思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打破学院边界与学校边界,与兄弟学院和大学城周边高校搭建选修课互选平台,实现选修课学分互认;同时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多学科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跨院、跨校组织创新创业团队。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近四年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例,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学生将中医学、中药学与传播学及新媒体渠道结合,创新中医药科普、文化传播等双创产品,为中医药推广带来新的活力。在促进多学科交叉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中医理论的培养。中医的交叉创新发展必须以守正为前提,方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展现优势。

在搭建教学平台的同时,主动对接创新型企业,搭建多学科交叉实践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业激情,同时开拓就业市场,促进学生就业。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近两年来,学校通过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与华为开展校企合作,将信息通信技术与中医药创新研究相融合,打造智慧中医跨学科交流平台。北京嘉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融合中医翻译与人工智能算法,利用线下中医英语翻译数据和专业医学英语知识进行优化,实现翻译大数据的运用;而“艾学医”,通过建构云端数据存储和人工智能算法自动收集数据进行机械深度学习,从而整合“互联网+中医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科学中医门诊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推进学校多学科交叉创新落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4 精准分层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潜力需要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来延续。学生创新创业所处阶段不同,所需要的服务也不相同。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存在的问题,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一站通”数字服务平台,为所有学生和团队建立创新创业档案,针对学生情况与创业所处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站式服务。

创意期阶段的团队人员构成问题是项目无法落地的主要原因。由于此阶段的学生项目仅处于“点子”阶段,成员多为同班好友,成员构成不合理;同时有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想参与其中但苦于没有团队参加。针对这一矛盾点,在基于学生数据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双选会”为项目和成员搭建平台,完善团队成员构成,促进多交叉创新;另外,整合资源,为团队定向推荐指导教师、双创课程等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升项目质量,助力项目落地。

初创期阶段团队项目一般已初见雏形,大部分创新创业项目在该阶段被搁置,没有进一步推进,原因在于学生不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对项目落地具有畏惧感[17]。针对这一现象,为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整合资源为其提供营业地点、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服务,解除其忧虑。同时定向推荐各类社会创新创业比赛,引进社会资金,协助其落地成形。

成长期阶段团队公司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项目本身发展较为成熟,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和场地是现阶段企业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在与团队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定点联动全国各地创新创业产业园,整合资源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服务是关键[18],全国各地为了吸引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丰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学生返乡创业,充分利用政策红利[19],推进就业带动创业。同时保持与毕业后企业联系,实现朋辈引领,激发在校生创业激情。

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建立以数据为导向,优化双创相关资源配置。在“创新创业一站通”双创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统计数据,阶段性地调整创新创业课程、讲座、师资、比赛等安排,以满足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3 结束语

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20]。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21]。中医药学子作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核心力量,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充沛的创业活力,做好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院校要努力增强青年的创新创业本领,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增强其理论教育,鼓励其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引导并鼓励有想法且具备成熟条件的学生创业,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以就业带动创业,推进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