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根 乔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还明确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1]这是对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现实回应,对于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时代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更加自觉地担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这一重大原则的思想内涵呢?从党的全面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制度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属性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从党的全面领导与全体人民的关系看,党是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从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党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即覆盖各类组织主体的全方位领导,覆盖各项事业的全领域领导,覆盖党、国家和社会所有机构履行职责的全过程领导[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在党的十九大之前,党的文件使用较多的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的领导问题上我们党又有了突破性的理论认识和重大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首要一条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都明确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总纲部分修正案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的首位,强调党的领导制度具有统领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原则与重要内容予以强调与部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凸显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阐明的“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有利条件”中,分别置于首位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其首要的重大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并把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内容写入党章。这充分体现了在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的要求和做出新的制度安排,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遵循。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高原则和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高原则。”[4]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自党成立以来,在实施全面领导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党中央与地方、基层组织的权限和职责,构建党的中央、地方、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有序运行、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而且不断完善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和请示报告等制度,严格政治纪律,确保党中央权威和政令畅通[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核心地位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6]党的二十大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之首位,突出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是践行“两个维护”。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政治和行动自觉。“两个维护”是内在一致、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践行“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和“魂”。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是加强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
加强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和最关键的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破解在党的十八大前一段时间党的建设出现宽松软问题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如果党对自身建设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党就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淘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把党的领导首先界定为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并将其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统一起来,更好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可见,党的领导不仅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领导,而且也包括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领导,尤其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就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基础,全面从严治党又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保障,二者密不可分。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首要一点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1],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统筹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保持二者同步性和同构性的总体思路。贯彻党中央要求,就要明确各级党组织对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监督责任。党的所有工作都要以党建为引领,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完善党建质量的评价标准,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对党的全面领导范围的明确界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7]“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和党的领导体制决定的,也是我们党一贯坚守的重大政治原则。正是由于我们党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贯彻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才集中了一切资源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党和国家事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党领导一切”重新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新征程上要赢得未来,仍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从纵向看,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体现顶层设计、决策制定、部署执行、监督考核、评估反馈、变革调试等诸多环节,确保党的领导全方位;从横向看,就是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和各领域;从范围看,在国家政权管辖范围内,无论“东西南北中”各地域,都要坚持党的领导;从层级看,党的领导必须在中央、地方和基层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各级党组织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从内容看,体现到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体现到不断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上,体现到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体现到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上,从而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总之,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既不同于作为其最高原则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也不同于党政分开(即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党组织改变包揽一切的领导方法,与政权组织和其他群众组织实行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概念具有明确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党的全面领导不限于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而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领导;不是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领导,而是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各地域、各层级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全面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既要务虚,也要务实。在这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等于“包揽一切,包办一切”;“党领导一切”不同于党管理一切,不是事无巨细地管理各领域与部门的具体事务,而是把方向、管全局。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说,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对主义、道路和领导力量进行选择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既是中国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亿万中国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君主立宪的戊戌维新、“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矢志“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和领路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付出巨大牺牲,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机活力,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针对一段时间以来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的十年,实现了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制度上的立柱架梁与实践上的扎实推进,全党同志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年风雨历程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丧失政权,尤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历史镜鉴。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使以苏联为首的国际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西方外部势力的和平演变和内部国民经济长期停滞的双重危机面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却选择了一条所谓的“民主化”改革道路,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法定领导地位,这打破了苏联共产党一元化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了后来的多党制局面,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被迫解散和苏联的解体。可见,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逐渐成长为世界范围内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力量,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依靠各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任何时候弱化或漠视党的全面领导,都会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甚至亡党亡国。
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原则和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其后,在为第一国际起草章程时,马克思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必要性:“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9]293,“工人阶级政党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利用其他政党和党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不应当隶属任何其他政党”[9]361。马克思、恩格斯还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问题,强调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与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地位,明确提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和领导者,在政治领导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要求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之后,仍然需要领导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工作。列宁强调:“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10]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思想精髓,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了不懈探索。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党领导一切”这一论断。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1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高度概括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2],明确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等一系列重要论断。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13],明确指出“党领导一切,是一切问题根本的根本”[14],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5],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设想。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再次强调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工农兵学商,党是领导一切的。”[16]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全党必须清醒地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将党的领导提升到党的全面领导的新高度。可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矢志不渝的政治坚守,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政治任务与实现政治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为我们在新时代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目标越是远大,风险挑战越是严峻;使命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战胜国际风险挑战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繁荣和壮大势必对现有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国际社会期待中国从更多领域承担更多大国责任,但也有一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繁荣和壮大,竭尽所能对我国进行防范、遏制和打压[17]9,风险挑战无处不在。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引领世界潮流,促进世界持久和平,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第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破解中国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国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与难预料的因素明显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可能随时发生。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才能使我们在新时代始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确保顺利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
第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我们党历来重视抓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还有不少党员干部对党的自身建设认识不清、态度模糊。“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6]还有的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不够坚定,不同程度上存在“七个有之”等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存在的这些问题,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政治、理论、制度和实践成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回望新时代这十年,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才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了伟大变革,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砥砺奋进、壮阔前行。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不断地厚植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愿望,是新征程上赢得更大胜利和荣光的根本保证。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
1.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基础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政治和行动自觉,体现为胸怀“国之大者”,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与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做到坚决忠诚、拥戴、维护和捍卫核心,不断强化维护意识,提高维护能力。必须涵养政治生态,通过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引领党内政治生活,真正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化扶正祛邪、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坚决惩治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坚守人民立场、厚植根基血脉,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通过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18];要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党的全面领导的良好氛围。必须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的党建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和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监督检查和考评问责,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
2.筑牢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根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使全党同志保持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追本溯源、融会贯通、学思践悟,自觉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规律、指导实践,在波诡云谲的时代变幻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领悟这一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全党始终保持思想统一、意志坚定、行动协调、战斗力强大;要继续加强集中学习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和挺起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强化需求和问题导向,在深入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以问题解决推动事业发展,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成效,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19]。
3.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20]新时代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党章规定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的组织体系,以确保从中央组织到基层组织都各司其职,有效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整个党的组织体系中,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首要原则,党中央必须拥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是主力军,地方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关键,在各个地方都要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切实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组织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增强党的领导力量的关键责任主体,必须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党的领导力量得到全面延伸,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新业态和互联网等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21]。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头雁”作用,永葆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如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制定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长效制度,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健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制度,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17]15。二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制度,确保这些机构环环相扣、运转和谐、充满活力;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发挥党在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三要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通过全面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促进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四要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执行党的领导的体制。进一步优化党和国家职能体系,在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中都要体现党的领导,做到协调行动、增强合力。五要健全为人民执政与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完善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的体制机制,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5.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纪律保障
全党自上而下必须遵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纪律和规矩。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全党政令畅通,全国一盘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应发挥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的辐射效应,带头遵守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带动提升全党的规矩意识,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决维护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权威性,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情况作为巡视巡察审计的重要内容、考察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以及任期考核的重要衡量标准,对破坏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各级纪委必须突出强化政治监督功能,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全面纳入政治监督范围,着重在落实如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如何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关键领域的监督上下功夫、做文章、出实效,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善于从制度上思考把握问题,勇于在制度轨道上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地生根。此外,还必须加强对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悉、理解,自觉地把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要求变成执行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