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彤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写作,问题表现多样化,如文章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导致写作的内容和类型单一。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对写作丧失热情。对此,语文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采取有效的写作教学对策,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1.不重视素材的积累工作。语文写作并非简单地将句子连接在一起,而是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句子的合理性、完整性,以及上下句的潜在联系,组织成一篇逻辑清楚的文章。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学生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没有积累和记录的良好习惯,导致其在写作时无从下手,这样写出的文章,没有任何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写作的兴趣。
2.内容浅显、空洞。语文写作的流程不应该局限于固定的流程,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目前,学生在写作中存在较多问题的是标点符号的错用、乱用,语言缺乏真情实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师的写作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写出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任何情感。
3.写作模式单一。语文写作中的灌输式教学并没有完全消失,主要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写作训练方式比较僵化。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是严格按照固定框架开始填充,内容东拼西凑、缺乏逻辑。此外,教师的作文评价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明显的提升。
4.脱离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和课本知识有紧密的联系,教师理应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紧密联系生活。但是,目前小学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加之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难以将写作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进而导致写作脱离了生活、缺乏真情实感。此外,小学生的情感抒发比较薄弱,生搬硬套句式,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情况,不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1.加强写作素材的积累工作。在小学阶段,作文的写作,很多时候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直接关联的,这就需要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生活经历运用起来。而要积累生活经历,便需要小学生主动观察、积累素材,如一次春游、一次家务、一次运动会等,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将素材积累下来,在写作中运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日记、图画等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日积月累,便能储存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最基础的方式就是以阅读和纪录的形式展开知识联想。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促进学生在精神和技巧上的统一,逐渐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将有特色的文本选择性地记录下来,采用阅读笔记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可采用读写结合,仿写、改写和续写等形式,从简单的字词、句子开始,按照AABB、ABAB的格式开始延伸和扩展,尤其是阅读初期,可采用自主提炼的形式,结合参考书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学习方式能为阅读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尽量从根本上保障写作效果,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2.注重情感写作。语文课程从本质来说,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内涵,在很多课文中,都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意蕴。而写作本身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真实的情感渗透到写作活动中,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
一方面,教师在构建对应的写作情境时,可先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特殊的情境内,鼓励学生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然后开始抒发情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具备感染人的效果。当教师在创设写作情境时,更需要催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和教师彼此交流的欲望,进而写出好的文章。
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表达欲望比较强烈,天性好玩,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构建趣味游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感悟。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引学生仔细观察其他学生的表情、动作、衣着等,抓住相应的特点,主动寻找写作的切入点。游戏结束后,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体验展开写作。此时,学生对刚开始发生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过程清晰、结构完整,能激发其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游戏活动虽然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教师也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将重点放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说和写,这才是关键。情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还应该主动渗透一定的情感体验方式,这样写的时候才能感染他人。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既能展示学生强大的写作能力,又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3.写作模式多元化。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教师应主动跟上时代潮流,积极创新写作教学方式,借助多种信息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展开综合分析,鼓励学生分析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写作教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活动,要引导学生充分抒发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微课,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紧抓教学主旨,从网络上寻找相关的素材,如图片、文字,构建微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决写作中的难点问题。微课的制作时间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选择微课资源时应符合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层层递进,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潜在联系,再利用精美的文章,制作成微课。信息时代下,微课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也能切合教学内容,实现写作和阅读的完美统一。
4.挖掘资源,联系现实生活。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纪录现实生活的方式,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亲情、友情的感悟,若小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就会发现写作是一件非常简单且有趣的事情,也会从中获得深刻感悟,创作出优秀的文章。为此,教师可组织一些生活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意义的写作实训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知,而通过文章评选活动,选择优秀文章,能鼓励学生主动感受语言的表达技巧。这样,能让每位学生了解各自的写作水平。又如,小学生喜欢游戏,教师就可组织体验式写作活动,让学生自行开始一些感性类的表演,从中获得真实感受,接着进行创作。教师将生活带进语文课堂,或将学生引入生活中,以访问、观察、搜集、体验等多种形式挖掘资源,有助于指导学生写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
总之,根据目前小学生语文写作中面临的困境,教师应该选择最恰当的写作训练模式,耐心引导,针对小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和技巧,予以重点培育。同时,教师还需要把握学生的个体特征,对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创新,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