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云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在小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长大后才能够践行良好的阅读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关键内容之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应当从自主阅读着手,寓教于乐,快乐阅读,让学生从小养成爱阅读、会阅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自主阅读与教师带领阅读存在着本质差异,只有激发内驱力进行自主阅读,学生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而言,自主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自主性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自主性阅读最关键也是最主要的作用,自主性阅读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知识,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知识积累和思维想法都不成熟,因此需要更多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但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模式中,学生缺少阅读的自主性,很容易对阅读产生反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自主阅读没有复杂繁重的阅读任务,也无须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解析,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自由阅读,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且主动进行更多的阅读探索。在兴趣和主动性支撑下,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也会更加容易。
2.增强阅读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外,教师还会开展大量的阅读教学,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和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学生经过自主阅读,一方面掌握了更多的生字词,另一方面,在自主阅读的作用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都有显著提升。通过强化自主阅读的效果,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会更加轻松,也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准。
3.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板块,都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来提升。无论是语感,还是学习方法,或是语文学习习惯,均可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培养。同时,在践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学生本人,或来自教师与家长等外界因素,无论是哪方面原因,都导致了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没有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来看,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现代社会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对小学生而言,网络世界有着太多的诱惑,即便离开网络世界,也有电视等多种娱乐方式,相比之下,阅读对多数学生而言吸引力并不大。即便是阅读电子书,也少有学生能够坚持阅读下去,更多时候学生的阅读行为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强制要求下开展的,学生本人对阅读的兴趣并不大。这就导致学生一方面不愿意开展自主阅读,即便是强制要求阅读,他们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走神。另一方面,当前可供选择阅读的书籍过多,学生一时间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而且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多数学生直接选择放弃阅读。
2.缺乏监督。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本身是对阅读有一定兴趣的,并且也愿意付诸实践,但是因为互联网世界的诱惑过于强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被这些内容所吸引,阅读偏离方向,失去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意义。这种现象是因为缺乏教师或者家长的监督所造成的。此外,有的学生本身自律性并不强,如果在阅读的时候放松对他们的监督,最后就会出现学生阅读效果较差的现象。同时,缺乏监督还会让学生更容易暴露在网络不良信息下,从而阻滞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缺乏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机制。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自身的自律性和兴趣天性,要学生完全依靠自身达成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目标是难以实现的,教师仍需要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主要在于带领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以教师主导的方式为主,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度不够,缺乏对应的培养机制,针对如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等都没有对应的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特提出了以下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方法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的构建是为了将学生代入文章内容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有关人物的情感,感受自然风物的魅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有效构建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优化课堂,锻炼学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的设计,将课堂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把握阅读主旨,理解阅读材料字词,有效锻炼并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课外阅读,丰富“悦读”层。注重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可以找一些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布置好自主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才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先对不认识的生字进行预习,对文章进行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文章的重点难点,对文中的重点进行标注等。完成这些任务的前提就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历史背景,查找相关的作者介绍,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反馈。对于学生预习的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评价。如,教师可检查学生对文章中一些字词的理解,对复杂句的理解,对文章中心的总结等,并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
最后,要延伸课后作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仅要考虑和教材内容的链接,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有效延伸作业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要采取更加积极的策略,从课堂内外同步着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