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花健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情感正处在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一些事物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问题产生疑惑是非常正常的,有时教师尽管给予学生一些课上的指导,但对学生来说,也很难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情感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深入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趣味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作者的情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奠基阶段,是他们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开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再进行实际教学。但是,在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仍有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并且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也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有一些教师认为开展情感教育的作用不大,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即使领导安排了相关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情感教育方面所用教学时间依然较少,这样情感教育所发挥出来的教育教学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章时,会更加认真仔细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此外,开展情感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来说,在情感教育的影响下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会更加积极,进而会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自主探究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道理。
对小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日积月累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以此来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经验。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透彻地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内容讲解时,注重对内容的创新和整合。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知识点还是比较多、比较复杂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把握教材中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主题,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此外,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搜寻一些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也可以在开展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更有意义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充分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生阅读关于雷锋的经典文章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乐于助人的具体事例,尤其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肯定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以此来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乐于助人行为的认识。此外,在讲关于雷锋事迹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些思考和交流的时间,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习完文章以后有所收获,并通过交流分享感受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含义。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认识到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比较少的,对于生活中一些情境的了解和认知并不充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经过了精心备课,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根据这一情况寻找对应的解决策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堂中已经普及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文章阅读,进行情感的判断。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注意将情境教学与教学目标相关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得十分艰辛,而现阶段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且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如果仅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就理解小女孩的处境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小女孩的处境和现阶段小学生的生活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基于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卖火柴小女孩的视频片段,再播放一些现阶段学生生活的视频,通过两种不同处境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比,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知和了解故事中的具体内容,也能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提出“小女孩每次点燃火柴所看到的情景都表达了什么意思?”“小女孩的火柴最终卖出去了吗?”等问题,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使学生珍惜当下,认真地对待每一天。
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对具体文章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产生不同的看法。为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针对某篇文章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就可以明确分工,分别完成各自不同的内容和任务。在小组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情感的交流,能够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小组体验感和情感获得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为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布置相应的内容,让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并将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描述。学生自己讲述圆明园原来辉煌的样子,可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匠人的高超技艺以及圆明园被毁后历史的惨痛教训。在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成果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小组鼓励和表扬,通过对学生的正面评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展示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制作PPT,辅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本篇文章的学习,不仅仅要理解圆明园的建筑美,也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圆明园被毁坏的原因,让学生去认知和理解。同时,通过本文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荣辱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情感。
总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时,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情感的培养,这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密切关系,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教师调查的结果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由此培养学生的情感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中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语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养成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为其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