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豪,孙 强
(山东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发展状态,同时面临“互联网+”及“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使得供应链迫切需要大量资金完成转型升级。
供应链系统中可以允许较多的主体参与到融资过程中,包括融资机构、非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等,但是最终决定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力,通常表现为企业规模大、市场前景广阔、信誉良好等,而供应链上的非核心企业不具有这些优势,因此非核心企业想要实现融资,就要依赖核心企业的优势。核心企业凭借自己的良好信誉在非核心企业和融资机构之间搭建网络中介,融资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大大降低,同时非核心企业的融资意愿也得以实现。核心企业通过参与上下游非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核心地位进一步提升[1]。由于供应链参与主体多,在关注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同时,更应关注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在供应链融资中,核心企业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非核心企业无力支付的情况下,核心企业承担着非核心企业的违约风险,造成因核心企业的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而不愿意参与到供应链融资中[2-3]。如何构建完善的融资渠道和风险控制系统,促使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现有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一方面集中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4-5],另一方面集中于非核心企业的行为对供应链融资模式和绩效的影响[6-7]。而从核心企业视角研究供应链融资的文章不多。核心企业将自身具备的信用资源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的非核心企业,保证了非核心企业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得到来自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供应链融资绩效是如何受核心企业合作能力的影响,是目前需要探索的理论问题。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施行低碳减排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和投资的增加,这使得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现有研究可以通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减排方式来降低单个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供应链融资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法路径。供应链融资就是把上、下游的非核心企业与核心企业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供应链融资做担保,为非核心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既解决了非核心企业资金约束的问题,也增强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合作能力是供应链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有助于资源共享和降低机会主义风险。与独立企业不同,要想提升供应链绩效势必要凭借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能力,而成员间的合作意愿是合作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外部环境只会产生间接影响[8]。对供应链成员合作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将影响供应链合作能力的因素划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主要从供应链成员自身角度对内生因素进行定义,从环境角度定义外生因素[9]。定量研究主要通过结构方程、回归分析等实证方法,证实网络整合、客户服务等合作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具有间接正效应[10]。
由于供应链合作成员范围较大,而供应链需要常态化发展,因此需要强有力的企业对供应链进行合理把控,合理分配资源使得供应链更好地进行融资。强有力的企业,即核心企业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体。
供应链融资是将非核心企业与核心企业等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体系,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资源向融资机构进行融资[11]。这样一来,核心企业的融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成本及促销分摊策略有关[12]。供应链融资的主体是核心企业,其利用自身的信用担保,通过融资解决了供应链中非核心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13],但非核心企业融资后难以归还欠款就会出现违约的情况,作为信用担保的核心企业就会出现连带的还款责任,从而产生风险[14]。因此,供应链架构稳固、信用状况良好的核心企业能有效弥补非核心企业信用状况的不足[15]。整个供应链中的信用是从核心企业那里得来的,在进行融资时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存在,应收账款风险也有可能会存在,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核心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16]。
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层次的供应链网络研究与实证层次的供应链整合上。
理论研究层面,依托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较好的商业信用,将非核心企业嵌入稳定的供应链网络中,促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降低核心企业的附加风险。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也能对非核心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产生促进作用,同时驱动供应链网络的整合,更好地实现供应链融资[17]。
实证研究层面,供应链网络的信息共享可以实现融资网络的整合,更好地促成融资。非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越依赖核心企业,越能获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地位[18]。非核心企业融资时主要考虑两个维度:一是核心企业的交易往来与资金流动信息;二是核心企业的违约与负债现状。供应链网络整合有助于金融机构透过核心企业的担保作用实现对非核心企业的融资,大大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19]。
针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多表现为理论研究,集中于概念、模式及作用方面,基础理论为金融机构借贷理论、网络集成理论等。供应链网络的成员由于起步不同,融资绩效具有明显区别,改善这一点的主要方法是加强成员间特别是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从这一角度出发,如何正确合理地对合作能力进行划分,进而研究其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供应链融资的前置影响因素对融资绩效的影响上,将其与合作能力联系起来并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此外,供应链中的非核心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合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其信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将产生重要影响,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实证分析。本文综合理论和实证方法研究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理论模型以及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补充。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把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当作着力点,为核心企业提供融资业务,与此同时信贷资金会被分配给核心企业上、下游的非核心企业,通过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灵活运用,从而为整个供应链内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供应链融资的主导是核心企业,其合作能力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融资绩效和经营价值[20]。非核心企业是供应链融资的受益方,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其提供融资,为非核心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21]。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直接表现为最优化集成基础上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间接表现为资源集成、组织重构、动态合作以及风险抵御的能力。融资本质上属于成员间的组织合作及风险共担,要求单个成员的核心能力必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须搭建成员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网络的构建使得成员有了合作意愿[22]。此外,供应链成员在合作过程中除了需要发挥核心企业的地位,还须了解非核心企业的合作意愿、运营理念、企业文化等相关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好与非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这就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行为。
本文正是从以上两点出发,认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可划分为合作意愿(核心企业主动建立合作关系的能力)与合作行为(核心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能力)。由于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关系能实现资源配置及竞争环境的改进,故如何提高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
供应链成员的合作能力基于成员间的合作意愿,这种能力要求成员之间信息共享与战略合作,供应链网络结构又会对合作能力产生影响,此时供应链网络整合就会推动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因此如何提升供应链成员自身的合作能力,如何依托核心企业形成稳定的供应链网络,对供应链融资绩效形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以核心企业间合作能力的构建及优化为出发点,构造出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影响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概念模型并提出假设条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理论的可靠性。
稳定的供应链网络实现了成员间资源和信息的集成,核心企业正是催化剂。通过核心企业的中介作用保证了成员间的长期合作,使得非核心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同时巩固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根据前文分析,本文提出的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影响供应链融资绩效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影响供应链融资绩效的理论模型
1.供应链融资绩效与核心企业合作能力
核心企业因其独特的优势地位,对非核心企业的融资平台约束具有极大的缓冲作用,因此如何改善核心企业的合作行为,对促进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1)供应链融资绩效与核心企业合作意愿。
合作意愿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考虑供应链的发展,寻找非核心企业并且实现供应链融资的积极性。信息共享、高度信任、稳定合作的供应链可以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融资环境,既对供应链的成员具有互补共赢作用,又为金融机构的融资决策增加信心,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如下假设。
H1:核心企业合作意愿对供应链融资绩效有显著正效应。
(2)供应链融资绩效与核心企业合作行为。
合作行为是指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在合作与沟通方面的准则与方法,体现在是否降低了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是否提高了核心企业的地位。通过核心企业的合作与协调行为,非核心企业实现了融资,金融机构实现了资源再分配和融资利润。此外核心企业的合作行为帮助成员间知识、信息顺畅流动,稳定的合作模式提高了合作效率,避免外界环境对非核心企业融资的影响和机会主义行为,使非核心企业更容易获得核心企业的担保。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如下假设。
H2:核心企业合作行为对供应链融资绩效有显著正效应。
2.核心企业合作能力与供应链网络集成
从核心企业合作意愿看,合作行为的形成是供应链成员多次博弈的结果。在成员博弈的过程中,核心企业依靠其强大的管理能力,推动非核心企业的内部集成来更好地适应核心企业的合作要求。另外,非核心企业主动进行内部集成会迅速占领供应链的次要核心地位,更方便与核心企业进行外部集成。因此非核心企业率先与核心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会优先获取外部机会和资源信息,从而在供应链融资中抢占先机。因此可得如下假设。
H3a:核心企业合作意愿对供应链网络内部集成有显著正效应;
H3b:核心企业合作意愿对供应链网络外部集成有显著正效应。
从核心企业合作行为看,资源共享、柔性网络及组织优化使得供应链的合作效率显著提高,也使得核心企业通过数据融合、信息追踪等渠道推动供应链成员的内部集成。而供应链不同成员之间进行关系优化,对于构建成员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机制、形成供应链认可的行为规范、加快供应链成员间的集成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得出如下假设。
H4a:核心企业合作行为对供应链网络内部整合有显著正效应;
H4b:核心企业合作行为对供应链网络外部整合有显著正效应。
3.供应链网络集成与供应链融资绩效
供应链网络的内部集成推动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及非核心企业信息共享程度的提升和组织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升了核心企业的竞争优势,更有利于得到非核心企业的信任,间接促进供应链融资的成功和融资绩效的提升。
供应链网络的外部集成可以实现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在信息、组织结构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更容易达成合作共识,加快推进供应链中资金、信息的整合,降低核心企业的担保风险,改善供应链整体融资环境。因此可得如下假设。
H5a:供应链网络内部集成对供应链融资绩效有显著正效应;
H5b:供应链网络外部集成对供应链融资绩效有显著正效应。
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假设检验探索性验证的研究范式,主要研究对象是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笔者于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在福建、辽宁等省份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的供应链类型为钢铁供应链、废旧家电再利用、图书报刊回收、银行业等行业的供应链融资核心企业,考察其融资意愿及融资行为,保证了调研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此外,由于地理区位原因,除了实地调研,同时采用网络问卷、电话问卷、在线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其中网络发放问卷281 份,回收263 份,有效问卷249 份,有效回收率88.61%;电话问卷32 人次;在线调查17 人次。同时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18 位财务主管、12 位金融机构主管人员进行了实地访谈,汇总后的样本总容量为328人。
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N=328)
2.Fs-QCA法
本研究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来检验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影响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机理。与单一案例研究不同,Fs-QCA 基于模糊集理论允许等价性和多重性,各种研究样本的数量规模均可使用,弥补了单一案例研究的不足,可以更好地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鲁棒性[23]。
本研究选择核心企业合作能力作为自变量,供应链融资绩效作为因变量,供应链网络集成作为中间变量,各自设计的调查量表内容如下所示。
(1)自变量: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包括合作意愿(X1)与合作行为(X2)。
(2)中间变量:供应链网络集成,包括内部集成(X3)与外部集成(X4)。
(3)因变量:供应链融资绩效(Y)。
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如表2 和表3 所示。可以看出,每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且均与供应链融资绩效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Cronbach α信度系数满足大于0.7的标准,各变量内部一致性较好,信度水平较高。效度分析方面,所有变量的KMO 值均大于0.7,高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模型显著性水平较高。各个变量的AVE 值均大于0.5,聚合效度较好,同时SAVE结果也显示模型的区分效度较高。另外从模型的拟合度参数来看,模型的自由度为1.204,各个拟合指标均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表2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表3 拟合度分析结果
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验证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结果如表4 所示。可以看出,假设H3、H5 和H7 没有通过检验,其余假设条件均通过假设检验,且均对供应链融资绩效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表4 回归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地反映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对选取的变量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标准化系数均大于0.8(0.825≤β≤0.983;p<0.01),且对供应链融资具有积极的正效应,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核心企业的合作意愿与核心企业的合作行为,从而验证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的核心作用。
表5 判别分析
从供应链整合的中介作用这一角度来看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供应链整合的中介作用分析
由表6 可以看出,核心企业的合作意愿(X1)及合作行为(X2)直接决定着供应链的融资绩效,且通过供应链外部整合(X4)对供应链融资绩效产生间接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也间接验证了判别分析的研究结果,认为供应链融资的绩效是由核心企业的合作意愿(X1)及合作行为(X2)直接决定的,供应链整合的中介作用得到了验证。
1.数据校准
Fs-QCA 要求原始数据要转换成0—1 间隶属度分数集[24]。首先将合作意愿、合作行为、供应链内部整合、供应链外部整合、供应链融资绩效五个变量的问卷量表原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各个变量的反映值。本研究规定的问卷量表原始数据采用1—5 标度,即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另外设定变量校准的理论锚点,将0.9、0.5、0.1 三个锚点对应完全隶属、半隶属、完全不隶属三个成员身份指标。表7列出了校准条件以及描述性统计信息。
表7 Fs-QCA校准条件以及描述性统计信息
2.实证分析
以供应链融资绩效为因变量,可得Fs-QCA 单因素分析结果如表8 所示。可以看出,核心企业合作意愿、核心企业合作行为、供应链内部整合、供应链外部整合四个前因条件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一致性检验结果依次为0.7436、0.7179、0.8052 和 0.8162,均未超过一致性检验0.9的临界值,这些变量不是也不近似于是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必要条件。
表8 单变量前因条件必要性分析
进一步将四个前因变量进行组合分析,判断其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将一致性检验临界值和整体覆盖率均设定为0.8,考察前因变量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结果如表9所示。4 个前因构型的整体一致性检验结果为0.8017,高于0.8 的临界值,研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 个前因构型的整体覆盖率为0.8329,研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表9 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前因条件构型
供应链融资前因条件构型方面,表9显示4个前因构型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为0.8954、0.8012、0.8111、0.8335,均超过了 0.8 的临界值,4 个构型对供应链融资均具有较强的说明性。构型1、构型2、构型4 均表明核心企业合作意愿是解释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核心条件,构型3 表明核心企业合作行为是解释供应链融资绩效的辅助条件,突出显示了核心企业合作行为对供应链融资的正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假设H1 与假设H2。而构型1、构型4 说明核心企业合作能力要实现对供应链融资的正效应可以通过供应链外部整合的中介作用,间接证明了假设H3b与假设H4b,同时反映了供应链外部集成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假设H5b 存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网络外部集成能更好地提升供应链的融资绩效,且可以作为中介更好地发挥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在供应链融资中的正向作用。
综上,本研究的假设条件均在判别分析和FsQCA定性比较分析中得到了验证,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判别分析和Fs-QCA 分析表明,核心企业合作意愿是决定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核心条件,可分别与核心企业合作行为、供应链网络外部集成构成前因条件构型。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核心企业的融资意愿,才能实现供应链中非核心企业的融资。非核心企业通过对自身业务流程的内部整合实现与核心企业的外部整合,通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核心企业的合作意愿,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供应链融资的可能性。
实证检验及Fs-QCA 分析结果均表明,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对供应链融资具有正向影响,核心企业是直接推动供应链融资的主体,是实现供应链融资信息共享、确保资金安全完整可追溯的中介。因此要形成多方共同合作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提升核心企业获得融资的信用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非核心企业与核心企业通过网络集成形成战略联盟,促进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