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柏鸣 Xu Boming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谈到家具设计,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首先就会想到“风格”。何谓“风格”?我们曾经在《品牌化是家具业未来最具价值的“风口”》一文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那就是“与众不同的形状或品质”。如何塑造与众不同的形状和品质?需要依靠“风格代码”与“永久性装饰元素”来进行设计应用和表达,从而形成品牌独特的自我;如何使风格不被僵化?需要设计的灵活表达和风格主题的与时俱进。
不同于企业品牌个体定位的局限性,国家或地区这类全域市场不能受到某些具体“风格代码”的过多束缚而被桎梏在小众市场中,从而失去包容性和普适性,如“新中式家具”等。
然而,与此同时,能有什么办法呈现出一个国家品牌或一个区域品牌区别于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区域品牌的“独特气质性与独特价值性”呢?
这个需要具有充分弹性的概念、规则并用某种特殊的第二语言来说明、限定与遵循。为此,我们试图引入可以用于交流与解释的、在设计领域前所未有的新概念——“元语言”。元语言如一座灯塔、一根指挥棒,由其内在的基因和逻辑来决定演化与发展的方向,以确保“龙生龙”而不是“龙生蛇”,“凤生凤”而不是“凤生鸡”。它但在本质上属于底层技术,不会设置成规与束缚创新;是“松耦合”,而非强制绑定,就像计算机技术所用到的二进制与《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本原理一样。
这是一个混沌的时代,当代中国家具业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这是一个重塑与再造的时代,首先是价值观的重塑与知识的再造,这些都要比我们以往的认知域宽泛得多、也深邃得多。
当代中国家具业到底何去何从?其根本性方向究竟是什么?除了产业生态这个战略性的综合系统外,在行业深层内涵上、在战术上、在提供物的具体设计上,需要沉下心来静静思考,需要在核心价值观重塑的基础上进行元语言创立、底层逻辑贯通、过程创新与务实行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们思考问题立足点一定要高,格局一定要大,不能纠结于现状拔不出来,而是要让自己的灵魂从肉体中挣脱出来,从更高的视角俯瞰全景,为自己的肉身导航。从时空两个维度上来看,空间上要有全球视野,时间上要有历史高度。
要有全球视野即意味着当代中国家具既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要在国际上具有普适性。否则难以真正走出国门,产生世界影响,更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
要有历史高度即意味着不能只考虑目前状态,还要知道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将要去向哪里,要考虑未来的使命。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必将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家具业要与之相匹配,肩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家具设计还需要放低姿态、虚心学习发达经济体的核心理念、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在设计实务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换道超车,具体可有两个抓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中国领先的高新技术,如5G、6G、AI等,而这一切都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从源头来考虑问题。
图1 二十世纪一百年来全球设计思潮流变
中国家具的形制要从具象化向抽象化蜕变,贴符号贴标签的具象表达是肤浅的、僵化的和缺乏灵魂的,抽象才具有灵性和能动性。关于当代中国家具,我们认为首先应当将其与新中式家具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新中式:有着相对具象的有型元素和鲜明的中国形制,有着直接和直白的表现,在国际上的识别度高,但局限性也大。它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家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可视为全部。
当代中国家具:包容性和宽容度应该更大,国际化程度更高。我们设想的状态应该是有着深深的中国内涵,但却是去元素化的,主流家具必然是国际化的“现代时尚”风格。
意大利和北欧一直引领着世界设计的走向,源于各自有着自己的理论,而不是依靠狭隘的民族元素与符号。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质也是高度抽象化的,只有抽象化才具有包容性和普适性。
北欧现代家具:没有明显的斯堪的纳维亚特色的具象元素,但有着北欧的“魂”,那就是:以人为本、使用为本、自然纯净。因此,北欧多经典。
意大利现代设计:没有元素上的定式和定势,但有其核心的学术理念,那就是3E理念,即:美学(Estetica)、人体工程学(Ergonomia)和经济学(Economia)。因此,意大利多时尚。
这些就是北欧现代设计与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元语言”。那么,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元语言应该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另外三个关键词来描绘,即:人性关怀、可持续发展、东方文化与东方哲学。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无止境,根本在人性关怀。因此,设计自身也在朝着人性关怀方向不断进化。图1是二十世纪一百年来全球设计思潮的流变。从形式追随功能到美学再到语义学层面的情感,人性关怀对于消费端来说是根本性的。
人性关怀既有物质技术层面的,如家具的物理功能和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等;也有非物质层面的,如使用者对不同价值的追求与设计师对价值的赋予,从感性工学、美学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来考量。
在国内现有的设计实务中,不是完全没有人性关怀,而是还比较简单粗暴和急功近利,在商业思维的作用下形式化和碎片化成为一种常态。要解决这个问题,系统性思维不可或缺,但从根本上来说,首先需要有端正的价值观,还需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家具设计如何落实人性关怀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借助材料、设计科学与艺术、智能技术和服务体系的综合作用来实现。
①材料:要对环境友好,表现在可持续性上;对人类友好,表现在健康舒适性上,需要不断开发功能性高科技材料。
②设计科学与艺术:既包括人体工学和感性工学的应用上,也体现在历史文化与时代美学上。
③智能技术:智能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智能的应用旨在对功能的深化与人性化,是对健康、便捷、舒适、实用的加持。智能家居不等于智能家具,前者在于操作系统的互联互通,而后者在于功能要素的深化和智慧化。
④服务体系:人性化的服务要覆盖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除了售中服务体验和售后安装、使用、维护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置外,售前服务体验有待深度开发。售前综合体验包括信息交互体验、设计共创体验、环境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与品牌体验等等。
体验在于对人类全感觉系统的激活与知觉效果的优化,除了众所周知的视知觉之外,还要植入嗅觉、触觉、听觉等其他所有感觉系统。
人性关怀还要从产品思维切换为旨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产品服务体系(PSS)思维,既产品+服务+传播=解决方案。
人性关怀没有标准答案,也无穷尽。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个体都有或明确或隐含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设计师均有自己的灵感和创意。世界正因为如此而精彩,设计世界也正因为如此而充满着鲜活的魅力,这就是元语言的神奇与伟大之处。
“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活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生存与壮大的可持续发展。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以可持续设计为根本依托。
不爱护地球资源不可持续,以垄断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扰乱市场和社会秩序不可持续,一味地模仿与拷贝不可持续,投机取巧不可持续,材料与风格的二元导向不可持续,无厘头地不断“创造”五花八门的所谓“风格”不可持续,被渠道端口一叶障目而漠视工业设计本质属性的“全屋定制”“整装”与“整家定制”的概念翻新不可持续,以多卖材料与物件为唯一商业目的什么定制都不可持续,没有生活风格指引、花里胡哨、失魂落魄的空间安排不可持续,不懂行业属性与规律、不遵循常识的企业治理不可持续,没有创新不可持续,自私自利、没有端正价值观、没有爱心、不懂得人性关怀的设计不可持续。
重新界定产品的功能性;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避免材料低利用率并且使用可再生材料;降低产品的材料含量(断面尺寸) 减少工序中的废料(以零废料为终极目标);简化拆卸;使部件的再循环和再使用变得简化(面向回收的设计)降低生产与产业链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生产的能源效率与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为降低使用过程、回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而设计使用“干净的”工艺技术;为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排放而设计;设计低污染的产品;为减少在循环期间的排放而设计降低噪音;改进产品的人体工程设计;减少故障的机率与遗留影响概念上的方法减少材料的使用封闭材料循环节约能源限制噪声和危险减少在水、空气和土壤里的排放准 则 内 容
在可持续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家具产品往往会呈现出全新的形态特征,也会对大众的审美倾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帮助国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供给侧应当担负起社会与历史责任。事实上,创新的引擎永远被安置在供给侧一边,而不在消费端。
上面谈到的可持续范畴是极其宽泛的概念,在具体的设计实务中,作为可持续发展核心的“低碳”已经成为全球设计的普世价值观,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也是当代中国设计的必然方向,表1是可持续设计应当遵循的六项基本准则。
这六项基本准则也是元语言,也没有终极答案和唯一形态,而是具有无限创新的基础和潜力的。它也是“道”,也有天道(阴阳)、人道(仁义)和地道(柔刚),也可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实现,中国家具与中国设计也需要与之相适应。同时,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底蕴深厚,有着无尽的宝藏有待我们去挖掘、传承与发扬光大。这是世界上少有的。但我们绝对不能只是停留在符号和元素这样的表层上,而是要真正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现代文明高度交融、与世界潮流同步演绎。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含蓄美、模糊中求精确的,这种属于东方神秘主义范畴的古代哲学艺术观在中国传统家具与艺术作品中均有着深深的烙印。中国人比较注重内在感觉,他们主张以心去体验世界,中国文化由内而外、由里及表。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是相关相通而不可分割的。道家学说强调“变”,认为永无休止的变化是自然的本质。易经具有模糊性、灵活性与空白性这三重特性,这本身就是元语言,就为事物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伏羲一划开太极,从两仪四象到八卦奥妙无穷、变化无穷。又如:中国画不像西方绘画有那么多固定的透视法则和构图规律,西洋画纪实,中国画写意,其作品经常采用散点式、即多点透视和俯瞰构图,像那些山水长卷反映的是深远的胸怀,表现的是内心情感,与西方绘画注重对象客观外在的形式不同,中国人注重的是神和势。因此,中国画经常表现出形象、空间和时间的模糊,这些因素可以随心而动、随意想象。这种意境可以通过心灵去感受,却难以言辞来表达,“言不尽意、弦外有音”,这种高明的处理方法由于其不定性、多义性、可变性而产生了极大的思维能动作用,留有余地、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当代中国家具设计不是恰好更需要这样的元语言吗?
以上只是一些例证,还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这些思想和哲学才是中国文化的精要和灵魂所在,具有无限广阔的设计创意空间,在此指引下的中国当代设计必然会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独树一帜,又不会受到有形元素的束缚和羁绊,这样就可以在国际上赢得共鸣。所有这些都不是靠有形元素来创作的,有形元素显得过于肤浅,不但拓展不开、容易进入死胡同,而且内涵不足、苍白无力、太过匠气、格局太小。五千年中化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足以滋养当代中国设计。中国的国家禀赋,加上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才是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真正基石。
价值观不可视,但却是一切设计的隐性基因和最根本的驱动力!因此,探索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元语言就应当从价值观这个源头出发,首先要树立健康、利他和多元、包容的价值观。人性关怀是对消费端的终极呵护,可持续发展是供给侧正确的努力方向,而东方文化和东方哲学则将是对全人类的杰出贡献。
天乾地坤,守正固本;道法自然,创意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