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社论中作者−潜在受众联合关系话语建构策略
——系统功能语言学个性化视角

2022-02-16 07:26刘飞飞常晨光
关键词:社论耦合语篇

刘飞飞 常晨光

(1.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2. 中山大学 国际翻译学院,广东珠海 519000)

媒体话语一直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例如Martin和White基于对新闻语篇的分析提出了评价系统,扩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元功能。社论语篇剖析重要的新闻事件或者社会问题,并且代表报纸对此事件发表观点和见解,以期达到引导舆论和劝服受众的目的。由此可见,社论语篇具有劝说性,是一种重要的新闻评论工具。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内,学者们基于语言的层次性(字系/音系层、词汇语法层和语篇语义层)和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研究语言资源实现的社论语篇的劝说性及劝说策略。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关注特定词汇语法模式的劝说功能,如情态词、评价性词汇、词汇隐喻、投射结构、祈使句、it is good that...等语言资源可以有效表达作者态度从而实现劝说目的。二是关注语篇语义资源的劝说功能。学者们通过分析评价系统之态度资源、介入资源和级差资源在语篇中的分布和使用频率探讨社论语篇的修辞特点及策略;近年来,学者们综合分析评价资源和概念资源的耦合体在语篇中的分布模式,揭示语篇建构的人际意义及实现的劝说性。上述研究主要从语言资源出发研究语篇的劝说性,而对语篇的作者和潜在受众的研究不多。

鉴于此,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个性化之联合关系为分析框架,以《中国日报》英文版的社论语篇为语料,研究社论作者是如何建构潜在受众并与其结成群体的。本研究重点阐述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群体关系的话语建构模式及建构策略,认为群体的建构过程便是社论作者劝说潜在受众的过程。

一、个性化关系:资源分配和联合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多种关系,例如实现化关系、实例化关系、个性化关系等。对实现化关系和实例化关系的研究在过去的50多年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个性化关系提出较晚,对其研究不多,现有研究主要以其为框架分析语篇中话语参与者的身份和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等。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个性化关系,再讨论个性化关系作为理论框架如何指导我们研究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之间的群体关系。

个性化关系指语符系统中的意义潜势在社会群组或者个体之间的分布,即文化意库(reservoir)和个体意库(repertoire)之间的关联。该关系主要关注语言的使用者,为研究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Martin提出从两个互补的角度研究个性化关系:资源分配(allocation)和联合关系。资源分配指社会文化资源逐步分配到个体从而使个体身份得以建立的过程;联合关系指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建构联合关系的过程。资源分配体现了意义潜势在个体中的分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系;联合关系体现了个体结成联盟,组成不同群体的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关系。

学者们研究并且比较了联合关系在不同文本类型中的话语建构过程和建构策略。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其建构过程包括不同层次。在朋友间的对话等对话语篇中,联合关系包括5个层次:【态度+概念实体】耦合体是建构联合关系的语言学基础;当对话双方都接受该耦合体时,耦合体便构成一个联结(bond);不同的联结结合在一起形成联结网络(bond network),包括个体联结网络和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构成文化。在推特等独白语篇中,联合关系只包括2个层次:耦合体和联结。上述研究中耦合体均以评价系统之态度子系统为基础,分析态度的类型(情感、评判和鉴赏),表达方式(显性、隐形)和极性(积极、消极);以概念系统之实体系统为基础,分析概念实体的类型和语义关系(分类关系和组成关系)。

联合关系通过多种社会符号资源实现,如音乐符号、推特符号、幽默话语、词汇隐喻和非/现实资源等。这些资源实现了不同的话语策略,如融合策略(communing)、笑声策略(laughing)、谴责策略(condemning)、反期待策略等。上述研究主要关注对话语篇中对话双方联合关系的话语建构模式和策略,对独白语篇作者和潜在受众的研究不多,也不深入。本文以《中国日报》英文版的社论语篇为例,探讨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之间联合关系的话语建构模式及策略。

二、社论作者联合潜在受众的话语模式

联合关系的话语建构以语言中的词汇语法资源为基础。在社论语篇中,其建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评价耦合体、特定群体(local community)和宏观群体(general community)。耦合体概念由Martin首先提出,指“意义组合的不同方式,例如二个一组、三个一组、四个一组,或者系统网络中各种选择的任一结合”。Caple指出,意义的耦合可以发生在语言的某一个元功能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元功能之间,或者不同的模式/语符资源、系统、层次和级阶之间。本文中评价耦合体指评价资源和概念实体(评价对象)的耦合。评价资源不仅表达了说话人/作者的意见,同时也“建构和保持说话人/作者与听话人/受众之间的关系”。评价资源和评价对象的组合构成了评价耦合体,如例(1)所示。例(1)讲述了中国和加勒比海沿岸各国之间的非正式会议。

(1)The meetings were a manifestation of China’s[+appreciation: composition], which gives[+appreciation: value] to.

在例(1)中,态度词(用黑体表示)表达了对概念实体(用斜体表示)的评价,如表达了对()“构成”维度的积极鉴赏,表达了对这一行为“规范性”维度的积极评判。每一处态度意义及其评价对象组成一个评价耦合体。本文中态度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耦合用加号“+”表示,整个耦合体用方括号“【】”表示。例(1)中2个评价耦合体可以表示为【积极鉴赏:构成+中国外交】和【积极评判:规范+中国外交行为】。

在对话文本中,评价耦合体被对话双方接受后,便构成一个联结,并且把对话双方联系在一起。而在社论等独白文本中,作者假定每一个评价耦合体都构成一个联结,把作者和一部分潜在受众联系在一起。在联合关系中,联结是最小的社会符号单位,代表了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份。如在例(1)中,评价耦合体【积极鉴赏:构成+中国外交】构成一个联结,把社论作者和对中国外交持积极态度的潜在受众联系在一起。社论作者和这部分受众就构成了一个特定群体,‘外交支持者’特定群体(在本文中群体用单引号‘’表示)。特定群体是由对同一个概念实体做出相同评价的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组成的。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研究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把他们看做是一些角色,而非是一些生物体。因此,群体“不是传统理解中一些人的集合,它是通过意义把人们联合在一起,使人们确定自己作为某群体成员的身份”。

在任一篇社论中,社论作者建构了多个评价耦合体、联结和特定群体,如例(1)所示。 这些评价耦合体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是评价对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语义关系,包括重复关系、上下义关系、整体−部分关系等。如和之间存在一种上下义关系,是上义词,是下义词,表示一类外交关系。二是对同一类实体表达一致性的评价,如例(1)对中国外交及其类型表达了积极评价。这两种关系把不同的耦合体连在一起构成耦合体群,同时也把对应的联结连在一起构成联结网络。如在例(1)中,两个评价耦合体是对的积极评价,构成的联结分别为‘中国平衡外交支持者’和‘中国推动与发展中/发达国家交往支持者’。这两个联结都包括中国外交支持者,把社论作者和所有对中国外交持积极态度的潜在受众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联结网络,同时也构成‘中国外交支持者’宏观群体。

在社论语篇中建构联合关系的三个步骤可以用图1表示,自下而上分别是评价耦合体,特定群体(联结)和宏观群体(联结网络)。在其他研究中,个性化关系还涉及意识形态和文化,例如性别、民族、阶层等。本文主要关注作者和潜在受众的联合关系,不讨论意识形态和文化变量。

图1 联合关系话语建构模式

每篇报纸社论都建构了多个评价耦合体和多个特定群体。这些特定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组成多个宏观群体。本文重点讨论宏观群体的话语建构策略,即社论作者是如何与大多数潜在受众结成联盟的。

三、社论作者联合潜在受众的话语策略

本文以《中国日报》英文版的社论语篇为语料,以“建构式星期抽样法”(constructed-week)为方法,收集2013年5月27号到2018年5月27号期间的社论语篇,共450篇。本文从评价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出发,探讨宏观群体的话语建构策略。

(一) 通过同义关系联合潜在受众

评价对象之间的同义关系将评价耦合体连在一起形成耦合体群,同时将对应的联结连在一起形成联结网络,即宏观群体,从而实现联合潜在受众的目的。在本文中,同义关系主要体现为评价对象之间的重复关系,如例(2)所示。例(2)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包含了对的多处评价,体现为态度词,表示级差的词等。这些词汇语法资源强调了北京为中韩合作做出的努力,表达了对显性或者隐性的积极评价,形成了一系列【积极态度+北京】评价耦合体。

(2)She will find her sentiments well received by Chinese leaders, asis[+judgement: veracity] about[t.+judgement: capacity] mutual trust andits interaction with Seoul to a[t.+judgement: capacity].

例(2)中的评价耦合体都是关于的积极评价,它们构成了不同的联结,如‘诚实的北京’联结(【积极评判:诚实+北京】)、‘能干的北京’联结(【积极评判:能力+北京】)等。态度的隐性表达方式用“t”表示。社论作者通过这些联结跟潜在受众达成一个共识,即对表达了积极评价,他们或者认为北京的行为真实可靠,或者认为北京具有做事才干。这些联结把作者和对北京持积极态度的潜在受众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多个特定群体。

在例(2)中,评价耦合体有共同的评价对象,。评价对象之间的重复关系使这些联结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联结网络,即‘北京支持者’联结网络。这种关系同时也把特定群体成员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宏观群体,即‘北京支持者’宏观群体。在此联合过程中,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共享了‘北京支持者’联结,同时也建构了宏观群体的集体价值观,即他们都支持北京为中韩合作所做的努力。评价对象之间的重复关系以及对它们的一致性(积极)评价,使对北京持有相似立场的潜在受众联系在一起,实现劝说受众的目的。

同义关系还体现为同一概念实体的同义表达,如例(3)所示。例(3)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这一概念实体具体体现为()和()。

(3)...shows China’s new leadership is looking to forge[t.+appreciation: reaction]...the two sides (China and the Caribbean region) to press ahead with the[t.+app- reciation: reaction] of, which is ane [t.+ appreciation: reaction] process.

例(3)包含了对这些实体的积极评价,主要体现为表示级差的词、、等。这些词汇语法资源强调了的蓬勃发展,表达了对的肯定和赞赏,形成了一系列【积极态度+中加关系】评价耦合体,构成了‘牢固的中加纽带关系’联结(【积极鉴赏:反应+中加纽带关系】)、‘增长的中加双边关系’联结(【积极鉴赏:反应+中加双边关系】)及‘开放与包容的中加双边关系’联结(【积极鉴赏:反应+中加双边关系】)。这些联结把社论作者和对持积极态度的潜在受众联系在一起形成多个特定群体。评价对象之间的同义关系将评价耦合体连在一起形成耦合体群,同时也把对应的联结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联结网络,即‘中加关系赞赏者’联结网络。这一联合过程也把特定群体成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宏观群体,即‘中加关系赞赏者’宏观群体。由此可见,评价对象之间的同义关系(重复关系)以及对它们的一致性(积极)评价,可以联合不同的潜在受众形成宏观群体,增强劝说效果。

(二) 通过上下义关系联合潜在受众

评价对象之间的上下义关系将评价耦合体连在一起形成耦合体群,同时将对应的联结连在一起形成联结网络,即宏观群体。在本文中,上下义关系包括评价对象之间的上义词和下义词关系,或者它们之间的共同下义词关系。例(4)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详细论述了中韩关系的不同类型,例如()、()等。与这些类型之间构成了上下义关系,是上义词,具体类型是下义词。

(4)...have[t.+appreciation: reaction] since they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1992.[t.+ appreciation: reaction] last year.have also[t.+appreciation: reaction].

例(4)包含了对和其类型的积极评价,如表示级差的词表达了对的积极鉴赏:反应;数量词表达了对的积极鉴赏:反应;表示概念意义的词表达了对的积极鉴赏:反应。这些评价性的词汇语法资源强调了的蓬勃发展。它们构成了一系列评价耦合体:【积极鉴赏:反应+中韩关系】、【积极鉴赏:反应+双边贸易关系】和【积极鉴赏:反应+人文交流】。

例(4)中的评价耦合体构成了不同的联结,如‘平稳发展的中韩关系’联结、‘快速增长的双边贸易’联结、‘繁荣的人文交流’联结等。社论作者通过这些联结跟潜在受众达成一个共识,即他们都对及其类型持积极态度。这些联结把社论作者和对中韩关系持积极态度的潜在受众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多个特定群体。

评价对象之间的上下义关系将评价偶合体连在一起形成耦合体群的同时,也将对应的联结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联结网络,即‘中韩关系支持者’联结网络。用上义词命名联结网络和宏观群体。这种语义关系同时也把特定群体成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宏观群体,即‘中韩关系支持者’宏观群体。由此可见,社论作者通过对具有上下义关系的实体进行一致性(积极)评价,与不同的潜在受众共享了‘中韩关系支持者’联结,并结成联盟。在此联合过程中,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也共同建构了集体价值观,即他们都支持中韩关系的友好发展。宏观群体的建构过程也是社论作者劝服潜在受众的过程。

(三) 通过整体−部分关系联合潜在受众

评价对象之间的整体−部分语义关系将评价偶合体连在一起形成耦合体群,也将对应的联结连在一起形成联结网络,即宏观群体。在本文中,整体−部分关系包括评价对象之间的整体与部分关系,或者它们之间的共同部分关系。例(5)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详细论述了中国经济的不同组成成分,例如()、()等。与组成成分构成了整体−部分关系,是整体,组成成分是部分。

(5)continues to[t.+appreciation: reaction], a rate that is the[+ appreciation: reaction] of many other countries and[t.+appreciation: reaction], whileremains[+ appreciation: reaction].

例(5)包含了对和其组成成分的多处评价。如表示数量的短语和态度词表达了对的积极鉴赏:反应;表示级差的短语表达了对的积极鉴赏:反应;态度词表达了对的积极鉴赏:反应。这些评价性的词汇语法资源强调了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及其组成成分的积极态度,构成了一系列评价耦合体:【积极鉴赏:反应+中国经济】、【积极鉴赏:反应+中国出口】和【积极鉴赏:反应+中国消费】。

例(5)中的评价耦合体构成了不同的联结,如‘增长的中国经济’联结、‘增长的中国出口’联结和‘增长的中国消费’联结。社论作者通过这些联结联合对中国经济持积极态度的潜在受众,跟他们达成一个共识,即中国经济是持续性发展的、出口在不断增长、消费水平一直很好。这些联结把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多个特定群体。

评价对象之间的整体−部分关系使评价耦合体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评价耦合体群,即【积极态度+中国经济】;同时也使对应的联结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联结网络,即‘中国经济支持者’联结网络。用表示整体的词命名耦合体群、联结网络和宏观群体。联结网络的形成过程也是特定群体成员结成联盟、形成宏观群体的过程。通过对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实体进行一致性的积极评价,社论作者与潜在受众共享了‘中国经济支持者’联结,建构了‘中国经济支持者’宏观群体,从而达到劝说潜在受众的目的。

四、结论

社论语篇表达和传播政府的观点和立场,如《中国日报》社论语篇的作者不仅把中国政府的立场客观生动地表达出来,也力图使广大受众接受这些立场。本文分析发现,社论作者通过对具有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的实体进行一致性评价(积极),和潜在受众结成联盟,联合在一起,从而影响潜在受众的行为和意识形态。社论作者不仅联合与其持相同观点的潜在受众,而且联合与其持不同观点的潜在受众,从而实现报纸社论引导舆论和劝服受众的目的。因此,在语篇发展过程(logogenetic development)中,社论作者有意识地跟不同的潜在受众交流,结成特定群体,进而联合与社论持相同价值观的潜在受众,并且试图改变与社论持不同价值观的潜在受众,扩大了社论语篇的影响范围。

本文从语篇的概念意义出发,探讨概念实体间的语义关系实现的联合策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联合关系的实现策略。本研究不仅关注人际意义(态度意义)资源实现的语篇劝说性,还关注概念意义资源强化语篇的劝说效果,这为社论语篇的劝说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语言学视角。从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角度深入分析社论作者和潜在受众联合关系的话语建构模式和策略,对媒体语篇的写作和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社论耦合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高效降解菌耦合颗粒生物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仓储稻谷热湿耦合传递及黄变的数值模拟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基于INTESIM睪ISCI的流固耦合仿真软件技术及应用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