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情怀的多维表达
——读《赵腊平笔耕集》有感

2022-02-15 07:14陈华文
绿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矿业理论

◎陈华文

在我国自然资源传媒文化界,有一批传媒人、学者和作家,孜孜不倦地奉献各自的才华,为开拓自然资源文化建设的新境界,默默地奉献。这个群体中,赵腊平的表现相当亮眼,270万字之巨的《赵腊平笔耕集》(共八册,中国大地出版社2022年8月版)就是有力的证明。赵腊平是传媒人、学者、作家,长期从事自然新闻实践、资源理论研究和自然文学创作。他不仅是自然资源事业的参与者,也是自然传播、自然文化建设和自然文学的贡献者。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段,能完整参与到一个行业的建设进程中,这是人生的荣幸,也是引以为傲的精神资本。

自然资源的时代记录

厚厚的《赵腊平笔耕集》(共八册),分别是《新闻探索卷》(两册)、《矿业思考卷》(两册)、《文学作品卷》(三册)、《夜读拾零卷》。文集涵盖了自然资源传播、自然资源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文学创作的三大板块,有“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豪情和气势。

赵腊平的职业是传媒工作者,做好新闻传播是本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多年的自然资源传播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作为一家媒体的主要负责人,其实很多新闻采写任务他可以委派给同事,但是他行走在大地上,到基层单位去,到自然资源工作者中间去。正是这样,他才采写出一批有内涵、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佳作。

《新闻探索卷》(两册)中,可以看到赵腊平在祖国各地采访奔波的身影,一篇篇的访谈文章、新闻通讯、特写侧记,都显示出一个传媒工作者敬业奉献的品质。如《沉默的芝麻已开门》《从荒山到生态家园的变奏曲》《变“两张皮”为“一股绳”》《废弃矿坑里“长”出的豪华酒店》《钱塘江为地质而歌》等通讯作品,紧扣自然资源行业的时代脉搏,以点带面书写行业领域的新作为和新气象。

此外,该卷还收录了赵腊平关于自然资源新闻采写编评的多篇理论文章,对于行业新闻的创新性采写、创新性传播等,他发表真知灼见,如《关于矿业深度报道的若干思考》《新媒体时代行业报如何做大做强》《浅谈如何重塑矿业形象》等,都可以看出他对自然资源传播现状和未来进行孜孜不倦的求索。

我在阅读中深刻地感受到:赵腊平将传媒实践和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并且笔耕不止,这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情怀。其实不仅是从事传媒工作,任何工作都应该这样,实践和理论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

自然资源的深度观察

多年来,赵腊平不仅活跃在自然资源传媒战线,还关注自然资源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显示出一名学者型传媒人应有的格局和担当。在《矿业思考卷》(两册)中,主要对矿产资源形势与应对、地缘政治与资源利益、矿业文化与矿业文明、地勘行业发展与改革、绿色矿山与生态修复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剖析,每篇文章可谓掷地有声,都有深思熟虑的见解。

通常意义上讲,行业理论问题应该是学者和专家操心之事,而赵腊平从传媒人的维度献言献策,表明他自觉地融入自然资源事业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他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从行业发展整体之维,分析矿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理论文章《资源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矿业依然是推动现代文明的基础产业》《我国实现现代化需要多少矿产资源》《中国企业全球配资资源要过三道关》等,其真知灼见助推矿业发展。

《矿业思考卷》(两册)中,收录的万字理论长文《关于建设现代矿业文明的初步思考》,读后令人视野开阔。在自然资源家族中,矿产资源的地位尤其重要,这是基本常识。而对于矿业文明的系统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短板。该文认为,之所以要建设现代矿业文明,是摈弃工业文明副作用的必由之路,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如何建设现代矿业文明?赵腊平进而指出,加强地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高解决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转变解决发展方式,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现在有些人片面地认为,矿业是“夕阳”产业,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矿山能关尽关。这种“一刀切”的认知,在现实中有些“响应”。摆在现实面前的是:矿业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矿业开采中固然涉及环境保护的难题,如果树立绿色矿业的理念,进行科学开采,这个难题方可迎刃而解。大力发展和利用清洁的新能源是时代趋势,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科技创新水平还不能做到新能源“满格”使用,传统矿业和新能源交替利用,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自然资源的文学表达

在《文学作品卷》(三册)和《夜读拾零卷》中,赵腊平表现出温情和细腻的一面,他用文学表达资源之爱、自然之美和诗歌之妙。说实在的,一个人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然后有能力做点与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就很不简单了,而他却给自己“加码”,围绕自然资源主题长期进行文学创作,这需要定力、才情和热爱。

报告文学横跨新闻和文学两大门类,是呈现时代和社会风貌最有力的文体。赵腊平深知报告文学的社会能量,他努力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报告文学作品,如《钱塘江畔的豪情跨越》《巍巍青山作证》《熏风吹醉地勘情》《无怨无悔的追求》《破译雪域宝藏密码》等,浓墨重彩地书写自然资源行业和单位在时代进程中的精彩转身。这些作品,如同劲风吹遍山河大地,对于凝聚广大自然资源工作者干事创业的动力,起到了激励作用。

阅读赵腊平的报告文学作品,我有这样的三点感受:一是思想站位高,虽然这些作品均聚焦具体的自然资源集体和个人展开叙事,但是从整个自然资源事业的角度看,具有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二是尽量用数据说话,用质朴、准确的语言客观描述;三是作品采访和调查扎实,为了写出令人信服的作品,他实地感受一线从业者的工作现状,倾听他们的生活诉求。这为创作有温度的报告文学奠定了基础。

从一篇篇的散文、随笔、诗歌和文史读书笔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赵腊平的文学追求和心路历程。他书写大自然的壮美,记录家乡的人文风俗,感悟拼搏奋斗的真谛,在文学语言表达方面,他舍弃了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地用起承转合的方式构建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切如同汩汩泉水在山间流淌。这样的文学风格,其实遵循了中国传统的道法自然和大道至简的原则,或许是和大地、自然、矿产长期打交道的原因,他的文学作品显得厚重、质朴,如同山脉向远方延展。对自然风物的观察和叙述,他细致入微,同时情真意切。如《小公园 大乾坤》《武冈三塔》《“江南第一山”莫干山印象》《走马阿斯哈图石林》《庐山纪行》《海南纪行》等散文和诗歌,都彰显出他对自然的深沉之爱。

总体上讲,《赵腊平笔耕集》(共八册)读后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从270万字的篇幅里,可以看出一位知识分子对家国、自然资源的情怀和执着,这些年围绕自然资源进行的媒体传播、理论研究和自然文学创作,赵腊平所付出了极大努力。他的才干、智慧和精神境界,在一篇篇文章中、一行行文字中,聚合起来就是耀眼的星光。当前,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理念的引领下,中国自然资源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美丽中国建设成为新路径。他对自然资源多维书写,也必然跟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路向前。

猜你喜欢
矿业理论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我国矿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