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温病辨证体系探析

2022-02-15 07:24茆春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邪气温病三焦

茆春阳,杜 燕,牛 阳,周 波

(1.宁夏医科大学,银川 750004;2.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可伴有消化道等症状和无症状感染[1]。本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人群普遍易感,且潜伏期长,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了极大挑战。目前,奥密克戎病毒株已成为全球疫情流行最主要的毒株,其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症状不典型等特点。中医温病学在本次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凸显了独特优势,且发挥了重要作用[2]。传统医学将新冠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由于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具有持久性且不断变异,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有关新冠肺炎与致病邪气、传变规律、临床表现、辨证方法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新冠肺炎疾病的致病特点和已有的中医研究,发现本病致病邪气具有不确定性、传变规律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因此,在辨证治疗过程中,基于温病理论,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主,探讨新冠肺炎防治温病辨证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检索平台,利用CNKI的高级检索功能,检索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检索主题词设定为“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得到1 118篇文章,剔除重复、综述、儿童新冠肺炎、伴有并发症和非研究性文献后剩余361篇文献。

1.2 研究方法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 3.2文献管理软件和Excel软件中,进行文献筛选、归类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发病地区致病邪气的分布

经文献分析整理发现,致病邪气文献有281篇,有关湖北省新冠肺炎致病邪气的有113篇,其中湿、寒、火(热)占据前三位,大部分致病邪气兼并出现,以寒湿、湿热较多,见表1。

表1 不同发病地区致病邪气的分布

2.2 传变规律

经数据分析,有关新冠肺炎中医传变规律研究的文献有143篇,新冠肺炎中医传变规律有9种,最主要的有卫气营血34篇(23.78%)、三焦33篇(23.08%)、卫气营血+三焦33篇(23.08%)、六经30篇(20.98%),见图1。

图1 143篇新冠肺炎文献中医传变规律

2.3 辨证方法

数据结果显示,有关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方法研究的文献有152篇,主要的辨证方法为三焦33篇(21.71%)、六经32篇(21.05%)、三焦+卫气营血31篇(20.39%)、卫气营血30篇(19.74%),见图2。

3 讨论

3.1 致病邪气变异性

《温病条辨》中提到“温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说明新冠肺炎是人体感受疠气而致病,致病邪气从口鼻侵入,受地域环境、人体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化寒、化热、化毒、化湿、化燥,从而伤及肺脾等脏腑功能。根据目前相关学者研究,受新冠肺炎发病特点及全国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其病因主要有寒湿疫[3]、湿热疫[4]、寒燥疫[5]、湿毒疫[6]、燥湿疫[7]、寒疫[8]、风寒湿疫[9]、寒湿毒疫[10]等。尤其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11]和奥密克戎变异株[12]比原始毒株传染性更强,病毒载量更高,毒力更强,发病更快,且潜伏期更短,基于疫病理论和发病节气,主要为湿热之邪兼夹暑邪。同时,在新冠肺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邪气会随病程的进展出现相应的变化或者合并。据此可见,新冠肺炎致病邪气具有变异性。

3.2 传变规律复杂性

新冠肺炎在人群中呈现持续性传播特点,而且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导致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形式越来越广泛,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从致病邪气的不确定性,到病毒传播的持续性、广泛性,已经突破了温疫季节性和地域性两大特性。通过对143篇文献分析发现,传变规律多以卫气营血、三焦、六经传变为主,而卫气营血+三焦传变多贯穿于疾病的不同时期。对于疾病的传变规律,一般伤寒派以六经传变为主;温病派分为温热卫气营血传变和湿热三焦传变;瘟疫,多以表里传变。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道“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充分说明了温疫的传变较为复杂。郭志华等[13]认为新冠肺炎传变起于肺经,容易累及中焦脾胃,少数可以逆传至心包,具有湿热疫邪伏于膜原的特征。王怡菲等[14]综合分析24个省市自治区中医诊疗方案,发现新冠肺炎传变多遵循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汤婷等[15]将卫气营血与三焦传变规律结合,总结出肺及卫表、肺及气分半表半里、肺及脾胃、疫毒闭肺、肺及营血、逆传心包、肺气阴两虚等传变规律。

3.3 辨证方法综合性

疫病致病邪气特征、传变规律复杂导致临床表现多变,邪气夹杂,出现证型兼夹。基于温病学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新冠肺炎辨证以三焦、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主,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兼有不同辨证方法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部分医家也提出“三系一体”(初期阶段——卫气营血,中期——三焦,重症期——六经)[16]和“三观”(辨整体、辨局部、辨微观)[17]的创新辨证方法,可以更精确地辨别疾病的病变阶段及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8]。以三焦辨证为基础,王宇皓等[19]认为新冠肺炎为湿热证,其初期、中期、后期的传变与上、中、下三焦相对应,治疗上则要以降肺气、通三焦、扶正祛邪为主。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周梦琪等[20]在整理姜良铎教授辨治新冠肺炎思想时发现,新冠肺炎随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邪气在不同的阶段皆有可能出现危重症,尤其是气分证,故提出“温病气分危重症”的观点。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就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阐述了温病传变的一般规律: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卫及气,渐至营血,病情由轻转重,呈现其阶段性的证候特点,由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呈现出卫气营血的演变过程,因此,可用于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病情和预后[21]。因此,新冠肺炎以卫气营血为纲,病情发展可以依照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进行辨证论治。

《温病条辨》曰:“《伤寒论》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与《伤寒论》为对待文字,有一纵一横之妙。”吴鞠通阐述了《温病条辨》中所涉及的“温病”正好弥补了《伤寒论》中的不足,不仅将寒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将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紧密结合[22]。王东军等[23]通过挖掘《伤寒论》中关于疫病的理论,发现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辨证贯穿在新冠肺炎疾病变化的不同时期,治疗上灵活将经方、时方合方化裁应用,可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林举择等[24]通过总结广东地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相关研究,认为卫气营血可以辨清病情轻重和病邪深浅,脏腑辨证可明确病位,提出了“卫气营血—脏腑”联合辨证理论。同时,新冠肺炎在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受不同致病邪气、地域环境、病毒株突变的影响,其临床表现在发热、乏力、干咳为主的基础上,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咽痛、腹泻、嗅觉味觉失灵、身体酸痛、结膜炎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心、肺、肝、肾多功能衰竭等危象。多变的致病邪气、复杂的传变规律、不同的临床表现,时刻提醒中医医者在传承经典的同时须开拓创新,在疾病的辨治中应从疾病、患者、环境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辨证论治。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的辨治中,不能单一运用某种辨证方法,而要结合疾病致病邪气在不同时期的传变规律,根据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患者体质、地域环境等,以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纲,六经、脏腑等辨证为目,综合运用不同的辨证方法,对新冠肺炎各个时期、不同病位、不同性质的病症进行全面辨证治疗。同时,鉴于新冠肺炎病毒突变迅速、病情变化较快,治疗上在中医药全程参与的同时,要注重中西医结合。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文献检索库仅以CNKI为检索来源,收录文献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献整理分析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紧密结合临床,不断完善和总结新冠肺炎辨治体系。

猜你喜欢
邪气温病三焦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