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2022-02-15 20:12阳玲英广东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5期
关键词:外国游客跨文化受众

阳玲英 广东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深入、频繁。在此背景下,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工具,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给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讲解和宣扬本国文化、促进思想交流提供了重要机会。可以说,无论是在宣扬旅游文化方面,还是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鉴于此,现将目光聚焦于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首先对外宣及外宣翻译的含义进行简要阐述,其次论述跨文化视角下比较常用的几种旅游外宣翻译策略,比如异化翻译法等,最后就如何保障翻译质量,避免翻译错误提出若干注意事项,以期在提高外宣翻译水平的同时,促进中华民族旅游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全面弘扬,实现跨文化传播目标。

旅游业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又是传播和弘扬文化的重要工具,其在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对旅游外宣资料进行准确、规范的翻译,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有必要探讨跨文化视角下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促进各项旅游文化资料被规范准确地翻译及传播,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输出,这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概念的论述

外宣

宣传是一个比较笼统且宽泛的概念,有外宣、内宣之分,其中,外宣主要是指面向世界各国传播关于国内的政策、方案、立场、态度等,其宣传对象主要是除本国国民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民众;内宣则是向国内民众传递国内政策、态度、立场等,其宣传对象主要以本国国民为主。相较于内宣来讲,外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其面向的对象以国外人民为主,他们在成长背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方面均与国民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在外宣时,要充分考虑种族差异、语言差异以及思想差异等,否则就会出现外宣“水土不服”的情况,导致文化外宣成果不理想。

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主要是指将与我国经济、文化等相关的信息、知识翻译为目标受众群的母语之后,利用书籍、广播、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推向目标受众。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我国信息、资料能否准确规范地传播至其他过国家,还会对国外受众的理解度、认可度产生重要影响[1]。

跨文化视角下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特点

交流方式的开放性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频繁,各国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局面。旅游文化翻译人员在开展外宣翻译工作时,要在客观论述事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文化思维模式及表达方式,翻译和传播文化;加强与外国游客的平等交流及友好互动,以增进外国游客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旅游文化翻译者要在保持原文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需要翻译的内容信息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增强翻译的准确性与表达的流畅性及规范性,从而使中国旅游文化客观全面地展现在外国游客面前,实现中国文化在外国游客群体中的传播、渗透与弘扬[2]。

跨文化互动的流畅性

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有助于增强跨文化互动的快捷性和有效性,能促进各国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以旅游宣传资料为媒介进行交流和交际,从而增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其在形成共识的前提下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信任感。规范准确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一方面能够提高各国游客对中国旅游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跨越文化的鸿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在进行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时,工作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以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的立场审视和分析翻译为本,着重检查翻译文本是否表达规范、描述准确,是否符合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是否存在歧义或者文化冲突,从而充分发挥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文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换言之,旅游翻译人员要摆脱传统的汉语思维模式,要在考虑外国游客的文化思维、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旅游文化信息的内容、结构及形式,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翻译,增强翻译的客观性、规范性以及准确性,以此促进外国游客深入准确地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及深意[3]。

跨文化视角下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异化翻译策略

所谓异化翻译,主要是指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异国情调的翻译方法。它突出的特点是保留了源语文化的内核与特色,在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并合理协调两类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实现特定思想、内容在不同语境文化中的灵活表达[4]。运用异化翻译策略对旅游文化进行翻译时,工作人员可采用以下两种翻译方法。

一是音译。这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翻译方法,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很多抽象且难以表达的词汇以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不仅能够保留文化的“原汁原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比如,在对“美食”等相关旅游文化进行外宣翻译时,工作人员可将“豆腐”直接翻译为“tofu”,将“宫保鸡丁”翻译为“Kung Pao Chicken”,等等。对于含义比较简单但是无对应词汇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

二是音译结合注释。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国语言、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很多词汇无法直接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所以,只能采用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但是,如果只是音译,往往又无法准确全面地表达词汇的内涵和深意,此时,便可以通过“音译+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比如,在对“孔子”相关的旅游文化进行外宣翻译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孟懿子”直接翻译为“Meng Yizi”,再通过注释的方式对“孟懿子”的身份、性格、能力等作进一步解释,以此增进外国游客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认识,强化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归化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策略也是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翻译方法。此方法旨在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受众群提供一种符合其语言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且易于理解的译文,尽可能地减少对受众的干扰。工作人员在对旅游文化进行外宣翻译时,应考虑受众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结合翻译内容进行适当增减,以期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为受众提供清晰、规范且容易理解的翻译本文,增强文本的可读性与实用性[5]。

以“故宫”文本为例进行说明,在中文介绍中,其内容为:“历经六百年,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似乎浸润了历史的风韵;行走在屋宇楼阁之间,六百年的历史尘烟似乎都触手可及。”很明显,对此不能逐字逐句地翻译,因为现有的英文单词并不贴切,而且难以表达出原文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更无法以对仗的形式反映句式结构,对此,可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进行翻译,即突出重点(故宫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明确特色(楼宇高大、历史风韵浓重),从而让外国游客准确把握故宫的内涵与特色。

增词翻译策略

在文本翻译中,增词翻译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翻译方法,即在对特定文本资料进行翻译时,根据意义、句法方面的需求,通过增加词汇的方式真实顺畅地表达原文意思。采用增词法翻译策略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高度还原原文,二是增进读者的理解。

以“松柏”为例进行说明,在对此进行翻译时,建议采用增词法翻译策略,即将其翻译为“faithful and unyielding pine and cypress”,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外国游客领悟到“松柏”被作者寄予了坚贞不渝、不畏严寒的特质,加深外国游客对松柏象征意义的理解与感悟,使其更深入、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

加注翻译策略

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习俗、历史进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进行翻译时,很难找到对等词,导致词义空缺。对此,可通过加注法弥补空缺。“加注法”,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增设注释的方法进行解释和说明。它主要涉及两种形式,一种是“直译+注释”,另一种是“音译+注释”。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两种翻译策略进行论述。

一是“直译+注释”。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直译+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即直接按照字面含义进行翻译,然后再通过注释的方式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注释可长可短,无硬性规定,不过注释不宜过长,否则容易显得冗余烦琐,甚至可能会增加外国游客的理解难度。比如,在对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相关内容进行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注释”的方式,如将“火把节”译为“Torchlight Festival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uch as the Yis)”,这样不仅能使目标受众准确理解何为“火把节”,还能避免目标受众出现理解错误。

二是“音译+注释”。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直译+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即首先以拼音的形式对原文词汇进行翻译,比如,将孔子的弟子颜回翻译为“Yan Hui”,然后增加注释,简单介绍颜回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品行、学术方面的成就等。这样不仅能让受众准确读出“颜回”的名字,还能促进受众深入了解颜回的情况,从而使源语文本的文化特征得到有效保留。

提升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水平的几点建议

打造专业的翻译队伍,保障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水平

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翻译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外宣翻译工作的进展及最终成效,直接关系到外国游客能否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国旅游文化。所以,旅游单位应打造专业的翻译队伍,保障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水平。笔者认为,旅游单位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翻译队伍建设[6]。

第一,旅游单位要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丰厚的薪资、良好的福利等吸引更多高层次翻译人才加入。在遴选人才的过程中,旅游单位要在充分考虑旅游文化翻译内容、翻译工作周期、翻译难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标准,加强对应聘人才的把关,从源头上保证翻译人才质量。

第二,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旅游单位要注重对翻译工作者的培训,通过开设讲座、邀请专家演讲或开展集中学习活动等方式让翻译工作者“充电”,促使其系统深入地学习新的翻译理念、翻译方法,使其在经过培训之后掌握更多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升翻译水准,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从而使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做好一切翻译准备工作,提升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质量

第一,明确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的选取以及翻译基调的确定均取决于翻译目的,所以,在开展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充分明确翻译目的,即在准确诠释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增进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译语文化、源语文化、受众思维等特性合理安排翻译工作。

第二,明确翻译内容。旅游外宣翻译内容主要包含景点介绍、导览图、旅游纪录片等相关内容。从文化传播的层面讲,在对此类内容进行翻译时,一定要考虑其文化属性及根本内涵,以保证翻译的精准性和完整性,使文本内容的内涵能得到有效传达。翻译人员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旅游文化内容的内涵,并且要了解其历史演变过程,以保证翻译内容的灵活性与原则性。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固有差异及语言表达的不对等直接决定了译语很难忠实、等值地再现源语所蕴藏的文化信息及其联想意义。因此,在对旅游文化资料进行翻译时,要求翻译工作人员加强对旅游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以保证工作人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基本含义和延伸含义,在此基础上,做好一系列翻译准备工作,利用异化翻译、归化翻译、增词翻译、加注翻译等合适的策略进行翻译,力求达到不改变原意、表达流畅之效,从而增进外国游客对我国旅游文化、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外国游客跨文化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越南书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