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辨治痤疮之思路探讨

2022-02-15 16:13:48李晶晶
江苏中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虚火卫气皮毛

李晶晶 宋 坪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临床以毛囊口粉刺、丘疹为主要表现,我国约95%的人曾患有痤疮,3%~7%的患者愈后遗留瘢痕[1]。因本病具有损容性,及时有效根治尤为必要。痤疮,中医学又称为“肺风粉刺”“面粉渣”“酒鼓”,外感风热、饮食失宜、内生湿热、气血运行不畅是其主要病机,与肝、脾胃、肺等多脏腑相关[2]。肺主皮毛,肺脏生理病理状态直接反映于皮肤,肺脏在痤疮发病过程中的地位应予重视。现将从肺辨治痤疮之思路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从肺辨治痤疮之理论基础

1.1 肺主皮毛肺主皮毛主要体现在宣发卫气及输布精微两方面。《医灯续焰》[3]曰:“腠理之开阖,皆卫气主之。卫气失常,则开阖亦不得如常矣。邪因乘隙而入……邪若入陷于脉,则营亦不顺,逆于肉理之中,久则结聚为痈肿也。”卫气司皮毛腠理开阖,依赖肺气宣发,若肺宣发不及,卫气开阖失常,邪陷经脉,滞于腠理,气血失和,久则生痤。《四圣心源》[4]对于肺气、卫气、皮毛在遇风邪侵袭时发生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皮毛者,肺之合也……肺气不降,而风袭皮毛,泄其卫气,卫气愈泄而愈敛,皮毛始开而终闭,肺气壅塞,内外不得泄路。”肺气不降,气机失常,恰逢风邪侵袭,风性开泄,疏泄皮毛,皮毛开豁,肺气宣散不及,邪气入侵,然卫性收敛,风邪愈泄,卫气愈敛,皮毛由开转闭,风邪与自挟湿热之邪,或与内生之湿热相合,均被卫气留滞,郁于腠理,日久则发为痤疮。《素问·生气通天论》[5]4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正是上述病理变化的体现。故皮毛不受邪害,需卫气正常敛散,而卫气正常敛散,依赖肺之宣肃有常。此外,肺宣发精微物质以充养皮毛,若肺宣发之力得内生或外感之邪鼓动,导致宣发太过,皮毛营养过剩,毛发增多,油脂分泌旺盛,堆积、堵塞毛孔,蕴久亦生痤疮。有研究发现,使用清肺泻热法可有效降低睾酮,改善因高雄激素所致的多毛与痤疮[6]。这似乎与上述理论相符,肺宣发精微之功能为热邪所助,皮毛气血运行过盛,导致毛发过度生长及痤疮的发生。

总之,痤疮与肺主皮毛功能相关,肺之宣降异常,卫气收敛失衡,精微代谢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1.2 肺志为忧忧悲情绪为肺所主,研究表明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与痤疮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素问经注节解》[8]曰:“肺之志又为忧,过忧则肺伤,肺伤则金弱而火将乘之矣。”肺主气,忧愁、悲伤情绪损伤肺气,肺气耗伤,心火乘之,火灼肺金,熏灼皮毛,发为痤疮;肺气下降以滋肾水,肾水上济以养肺金,肺气郁结,肃降失常,壅遏于上,肾气上济不得,郁结于下,日久化火伤阴,虚火灼肺,肺受火迫,上炎头面,则生痤疮。《寿世保元》[9]曰:“论面上粉刺者。肺火也。”故肺忧可引起肺气郁结,肺气损伤,继而引起心火乘伐,同时肺郁则肾郁,化火伤阴,虚火上炎头面。总之,肺郁所致之痤疮,与心肾相关,肺之气机宣降失常为发病之主因。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主皮毛,大肠亦合于皮毛,《黄帝内经太素》[10]曰:“肺以皮为候,肺合大肠,故以其皮候大肠也。”肺气宣降布散津液至大肠,促其糟粕传导,同样,大肠亦吸收肠道津液,上承于肺,再经肺之宣发作用,滋养皮毛,循环不休。《脾胃论》[11]曰:“大肠主津……乃能行津液于上焦,溉灌皮毛,充实腠理。”若患者饮食失节,嗜食辛辣酒食等刺激食物,下移肠腑,或大肠糟粕蕴结日久,湿热秽浊之邪随大肠传津作用上窜于肺,发于颜面,蕴生痤疮。《脉诀新编》[12]云:“酒乃湿热之物,过多则湿热之气熏蒸于肺,肺气既伤,则多生疹鼻或酒刺而浮于面者也。”故辛辣酒食可影响大肠功能,进而引起痤疮。现代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痤疮发病具有相关性,痤疮患者大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增高,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却明显减少[13]。总之,大肠中秽浊之邪借其与肺表里络属通道上传于肺,导致了痤疮的发病。

1.4 肺主气肺主气的生成,尤以卫气为著。《黄帝内经灵枢集注》[14]曰:“此申明卫气出于上焦,从上焦之气,而分布于周身者也。”肺气耗伤,卫气化生不足,腠理失于固护,再逢外邪侵袭,邪陷肌腠,蕴而生热,则发为痤疮。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大,加班等过劳现象十分常见,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肺气损耗,卫气亦伤,加之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皮毛易受邪侵,变生痤疮。《素问·生气通天论》[5]5曰:“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万病回春》[15]曰:“或劳汗当风,面出粉刺。已上症见,虚损成矣。”劳累汗出后,肺气虚,卫外不及,风寒湿之邪迫于皮肤之间,郁于腠理,初若小疖,邪郁日久,则为痤。部分痤疮患者病程长,缠绵难愈,乃因肺气损伤,卫气不足,反复感邪所致。故痤疮后期,应重视肺气亏损、卫气化生不足这一关键病机。

2 从肺辨治痤疮之临床治疗

2.1 清肺泻热,散风祛邪风挟湿热之邪或与内热相合所致之痤疮,常见丘疹高凸,泛发,数枚相连,色红,触痛明显,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浮滑。然此类型痤疮之热邪当先区分新感还是既有,若属新感,则当治以疏散风热、解表散邪,选方枇杷清肺饮加金银花、连翘,枇杷清肺饮善治肺经风热型痤疮[16]。方中枇杷叶、桑白皮清泻肺热;连翘为“疮家圣药”,与金银花合用疏散肺经风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酌加人参防苦寒之品损伤正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连翘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等作用[17-18]。枇杷清肺饮能改善毛囊中表皮细胞角化程度,下调血清中睾酮水平,以发挥治疗痤疮之作用[19]。若属风邪与肺经既有之热邪相合,内外合邪致病,伴咽干、便秘等症,治以疏风解表、清热散结,方以防风通圣散加减,《世医得效方》[20]曰其“治一切风热郁结,气血壅滞……风热疮疥,并酒热毒”。防风通圣散善治表里俱实之痤疮。韩方等[21]研究表明防风通圣丸能够显著降低血清睾酮水平。刘拥军等[22]认为风袭肺经与郁热相合,熏蒸面部引起痤疮,使用防风通圣丸解表清里,能够显著促进痤疮的消退。

2.2 解郁理肺,滋阴降火肺郁所致之痤疮多伴有焦虑、易悲伤等情绪问题,常因情志不畅诱发或加重,伴善太息,胸闷气短,咽干,手足心热,眠差,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治以解郁理肺、滋阴降火,方用麻杏甘石汤合知柏地黄丸。麻杏甘石汤方中麻黄辛温宣散,透散肺中郁气,与苦降之杏仁相配,一宣一降,调畅气机,再配伍辛甘寒之生石膏,宣肺的同时清解肺热,甘草调和诸药,如是则肺气条畅,郁热解除。戴恩来教授认为肺气不畅,郁热熏蒸肌肤,血热搏结,抟聚不散,发为痤疮,运用麻杏甘石汤辛散透邪,清火泻热,调节肺之宣降,恢复皮毛气血津液代谢[23]。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具有滋肾养阴、清降虚火的作用。《辨证奇闻》[24]曰:“是治肺郁,可不泄肺乎?然惟大补肾水,水足心有取资,必不犯肺,是补肾水正泄肺金。”六味地黄丸,大补肾水,壮水以制阳光,釜底抽薪,使火不犯肺,配伍知母、黄柏滋肾清肺,《本草从新》[25]云:“黄柏能制命门膀胱肾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之化源。”二药同用,清补并施,肺火除,痤疮愈。丁慧教授认为阴阳失衡,阳亢阴虚,虚火上炎头面而引起痤疮,因肾阴不足是主要病机,故使用知柏地黄丸滋肾益阴,引火归肾,临床治疗痤疮疗效满意[26]。

2.3 祛湿清热,解毒消肿大肠内生湿热,上传于肺,所致之痤疮常发于颧骨之下,《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27]870指出面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如“颧下大肠”,“颊内高骨,谓之两颧之下,在肾下之部,故应候大肠之疾也”,同时,《黄帝内经·灵枢》[28]亦指出大肠分支入下齿中,“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故颧下及下颏部出现痤疮,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大肠经相关。此类痤疮丘疹多有脓头,伴口黏、大便黏腻不爽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祛湿清热、解毒消肿,方予葛根芩连汤加减[29-30]。丁元庆认为阳明经循行之处好发痤疮,可使用葛根芩连汤以清利阳明经湿热,发散郁火,消肿退痤[31]。方中葛根主入阳明经,善于解肌热,发疮毒,《本草蒙筌》[32]云其“散外疮疹止疼”。黄芩、黄连清泻大肠湿热,研究证实,黄芩、黄连可以显著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并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33-34]。

2.4 补肺益气,托毒外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27]1598曰:“凡疮肿已成,不能突起,亦难消脓或坚肿不赤亦疼,或不疼,脓少清稀,疮口不合,皆气血虚也。宜大补气血,调和荣卫为君,祛毒为佐。”此类痤疮,病程长,缠绵日久,临床常见疹色淡红或不红,触之不疼,或脓疱不消,脓水稀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治以补肺益气、托毒外出。方以托里消毒散、神功内托散,二者均属补肺托毒之方剂。方中生黄芪、人参为补肺气之要药,肺气生则卫气化生有源,护卫有力;白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皂角刺、穿山甲、桔梗托毒排脓;酌加当归、白芍活血养血,川芎行血中之瘀滞。此种类型痤疮肺气虚,卫气不足,切不可继用苦寒之品,损伤已虚之肺卫之气,当治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补气生血,肺气盛、卫气强,托疮毒于外,痤疮自愈[35]。

3 验案举隅

林某某,女,27岁。2021年12月8日初诊。

主诉:面部散在丘疹半年。患者半年前两面颊、前额、下颏部泛发丘疹,疹色暗红,部分丘疹伴有脓头,前额部丘疹伴结节,触痛(+),自诉平时工作压力大,常年熬夜,易忧虑纠结,进食辛辣油腻则丘疹加重,月经规律,经血色黯,量少,无血块,眠差,手足心热,咽干,纳可,大便不成形,每日1~2次,小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寻常痤疮;中医诊断:痤疮(肺经郁热,虚火上炎)。治以解郁理肺,滋阴降火。予麻杏甘石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处方:

麻黄10g,苦杏仁10g,生石膏20g,知母15g,黄柏15g,生地黄15g,山萸肉10g,山药10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5g,生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患者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清淡饮食。

2021年12月15日二诊:患者两颊、前额处、下颏部丘疹较前扁平,部分消退,昨日饮酒后下颏部新发两枚丘疹,眠可,纳可,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予初诊方去生石膏,加葛根10g、黄连5g、黄芩10g,7剂。

2021年12月22日三诊:患者两颊、前额、下颏部丘疹大部分消退,未见新发,部分丘疹遗有色素沉着及结节,余无明显不适,舌暗红、苔薄白,脉细。予二诊方去知母、黄柏、葛根、黄芩、黄连,加浙贝母20g,14剂。

2周后随访,丘疹已全部消退,未再复发。

按:患者易忧虑,且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状态之中,肺气郁滞,化生郁火,熏灼头面,故见两颊、前额泛发丘疹,进食油腻辛辣则痤疮加重,乃大肠湿热之邪循经上窜于肺,故见下颏部丘疹,肺气郁则肾气结,肾气郁于下焦,化火伤阴,且患者常年熬夜,阴血暗耗,虚火内生,上灼于心肺,肾中虚火与肺中郁火相合,热移皮毛,蕴而发为痤疮。辨证属肺经郁热,虚火上炎,治以解郁理肺、滋阴降火,方以麻杏甘石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方中麻黄、苦杏仁宣肃肺气,生石膏清泻郁热;知母、黄柏滋肾清肺降虚火,生地黄、山萸肉、山药补肾益阴,壮水之主;牡丹皮、泽泻、茯苓利湿清热;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解郁清肺、滋阴降火之功。二诊患者丘疹扁平,饮酒后下颏部丘疹新发,加葛根、黄芩、黄连取葛根芩连汤之意,清利阳明湿热。三诊患者丘疹大部分消退,未见新发,肺经郁热已除,虚火已去,舌苔转薄,余有结节,去知母、黄柏、葛根、黄芩、黄连,加浙贝母消肿散结。

猜你喜欢
虚火卫气皮毛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字母浓汤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自我保健(2020年8期)2020-10-27 01:16:52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中华诗词(2020年11期)2020-07-22 06:31:18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新传奇(2019年44期)2019-11-25 01:48:33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先看皮毛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6
虚火高烧何时休?——奇石是用来赏的,不是用来炒的
宝藏(2017年11期)2017-03-24 1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