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政道理的三维证成

2022-02-15 15:14张尚字
关键词:政和道理有机

张尚字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二者都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本质上而言,思政课程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整体内容的设计、定位和规划①王伟杰:《历时性、规律性与共时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历史视野建构的三维向度》,《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12期。。而课程思政是将其他学科的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基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参与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②张晨宇,刘唯贤:《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核与生成逻辑》,《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12期。。通过课程思政与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互动改革,落实讲思政道理的教学任务。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因此,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本质上就是通过讲思政道理而增加课堂教学效果和育人效应。本文探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政课道理”的学理性、实践性与有效性。

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政道理的学理原点

从道理来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协同立德树人。“道”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党建设规律;“理”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价值。可见,讲思政道理贯通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这一中心主线,有其必然的学理原点和内在价值。要通过彰显马克思主义领航,讲出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定位,突出课程育人价值,讲出课程内容的价值引领方向;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明确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

讲道理不但是思政课程的目标,而且是课程思政的归宿,是课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共通于“思政”,重在协同讲思政道理。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所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长期开展自我革命和自我建设等思想政治命题,传授课程所传达的知识和理论的思想政治意蕴,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

思政课所讲的“道理”主要是思政课所传授的思想政治道理,即能够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道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中国共产党“能”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道理。有学者指出:“思政课程所讲‘道理’归结起来,就是国家、社会、个人的道理。”①石海君,黄蓉生:《“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深刻蕴涵与实践路径》,《思想理论研究》,2022年8期。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首要的是深入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将思政道理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当中,使思政课程所塑造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其他课程中得到使用和印证,全方位拓展思政课程所讲授的理论和观点,彰显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育人价值的统一

毛泽东曾指出:“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48页。思政课程集中讲家国情怀、践行社会责任的思政道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和问题思维的普遍规律,是思政“大道理”;各类具体课程以学科知识为边界讲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某一具体领域的具体规律,构成思政“小道理”。正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和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③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有课程都必须讲党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思政道理。因此,讲思政道理内在决定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必须有机结合,遵循思政课程普遍讲思政道理和课程思政特殊讲思政道理的辩证关系。同时,思政道理作为政治性、思想性、规律性、价值性道理,不存在脱离实际的“纯粹”思政道理,也不存在无价值立场的“纯粹”科学知识,讲思政道理不是思政课程的专属,也不是其他课程的附带。任何课程教学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知识目标到价值目标螺旋升华的教学规律,要在知识之“理”中呈现出思政之“道”,讲思政道理成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内在依据、来源生成。

(三)学科知识的协同

课程是相应专门学科学问知识的集合,讲思政道理是所有课程能够融合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④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这生动诠释了所有课程必须共同讲思政道理,讲共同的思政道理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不能各说各的“理”、各讲各的“道”。

思政道理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国家民族、国际外交、政党阶级等内容,囊括了所有学科门类课程知识,具有鲜明的真理性、实践性、综合性、价值性以及学理性等特点。因此,讲思政道理不能成为思政课程的“独奏”,而是以思政课程为主旋律,协同所有课程进行“协奏”。诚然,思政道理是“精神之钙”“思想之盐”,但思政课程不能单纯补“钙”,更不能纯粹是“盐”。不但要让专业知识带有风骨,透着“咸味”,而且也不能让思政“失语”、缺乏“盐味”,必须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协同供给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解开价值观的“扣”。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是一种“大思政”教育观的宝贵探索①赵海月:《“大思政”育人为本意涵研究:以管理学门类“课程思政”的建构为例》,《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各门课程只有协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深耕悟透讲活思政道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激扬斗志。

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政道理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讲思政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在课程体系大格局中,使思政道理进头脑、入人心,让学生爱听爱看、终身受益。

(一)讲“深”思政道理

讲深思政道理,就是把思政道理讲深刻、讲深入。为此,要从坚定协同育人的价值指向,构建具有思政元素的知识谱系,善于比较辨析等维度。深入剖析思政道理蕴涵的实质精髓和思政意境,达到课程理论高度的价值认同、教师育人情感的高度共鸣、学生行为高度统一的育人效果。

1.坚定协同育人的价值指向。有高度才会有深度,讲深思政道理的终极目标在育人,离开育人就讲不深思政道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深思政道理,根本上讲要始终牢牢坚守思政协同育人的共同指向。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9页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政道理的鲜明指向是协同育人。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理论引导学生。”③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7-18页。思政课程不能照本宣科、敷衍塞责,必须恪守为育人而讲深思政道理这一根本指向。其余各学科、各门课程是进行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课程内容蕴涵着特定的思政逻辑,具备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基于授课技能提升“思政育人”的倍增效应。遵循立德与树人、育德与育才的教书育人规律,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趋向,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课程自身独特的“知识思政”特点,结合思政课程讲“深”思政道理。

2.构建思政元素的知识谱系。讲思政道理离不开丰富的思政元素知识,知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沉淀,也是人类活动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知识传承方式,也是讲“深”思政道理的过程。思政知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思政课程内容是讲思政道理最直接、最凝练的“干货知识”。讲深思政道理,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需要对相关的人类文明成果有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把握。各学科、各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观点等学问,理所当然成为讲思政道理的“元素类知识”,亦可称为“知识思政”。

在维持课程知识边界的同时,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深”思政道理,要不断推进两类思政知识跨界交融,形成催化思政道理“化合反应”的知识谱系。即要建立协同讲思政道理的专业课程元素类知识点,思政干货类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结、前后连贯、相辅相成的思政元素知识体系。在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的螺旋式深化认识思政道理过程中,思政课程“干货知识”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知识中,充分挖掘利用课程思政中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深度学习、人格发展、实践创新等知识元素④刘向军,李昂:《思政课要做好创造性工作》,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课程思政的专业授课,要实现知识点选择科学合理、观点延展丰富具体、案例列举恰到好处。让思政课知识和专业课知识形成富有次序节奏的最优排列组合,从而带给学生思政知识和知识思政学习的深刻体验,从中获得对思政道理的深刻理解。

3.恪守理性批判的学习方式。道理不辩不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对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观点的批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批判中形成的科学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建设性和批评性相统一……思政课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①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9页。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去讲深思政道理,要善于在比较辨析中阐明思政道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在多学科视域下推动思政道理的守正创新和与时俱进,有效彰显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知识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体系②万信,曹洪军:《论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三维标准及其实践路径》,《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对不同学科课程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和观点,进行比较和辨析,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养分和资源,增强生机和活力,避免思政课程讲思政道理“自说自话”。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要坚持批判的思维和审时度势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导向,其他各类课程的教师要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理解学生关切的问题和认知障碍,在不同课程蕴涵的思想观点交汇交融过程中,批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错误观点,解决学生面临的思想实际问题。

(二)悟“透”思政内容

讲“透”思政道理,就是要把思政道理讲全面、讲透彻。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推动讲思政道理的全员参与、讲透思政道理的来龙去脉和整体逻辑,破解讲思政道理的碎片化、随意化和片面化倾向,利用资源平台共享,实现多学科的交融互补。

1.全员思政大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主体,讲清讲全讲透思政道理,所有课程教师都责无旁贷③王淑荣,董翠翠:《“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四重维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教师不讲“道理”,甚至说不讲“思政道理”,就失去了为师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各门课程教师要主动融入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大格局,自觉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让教师明确自身的身份定位,即教师要拥有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情怀,做到真信、真懂、真讲思政道理,让思政道理和知识道理无缝对接。专业课教师要在上课前进行认真备课,在课堂中融入思政知识。教师不能局限于一般性地讲知识原理,还要讲清知识的价值;教师不能止步于松散式地讲知识点,还要讲清知识的体系;不能满足于灌输式地讲工具性知识,还要讲清伦理性知识,集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思政素养于一身。专业课教师要同思政课教师遥相呼应,共同上好讲透思政道理的“思政大课”。

2.多学科交融互补。视野宽广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基本治学格局,要切实推动各学科课程的相互交融和优势互补,阐释清楚思政道理的知识脉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0页。。因此,要从不同的视角对思政课进行关注,努力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动。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体系,将党的初心使命、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和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党的自身建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道风景,蕴涵着解释世界、探究事物、积淀发展等丰富内容。课程思政要从独特的学科知识、价值方位、历史积淀、国际前沿等不同维度,拓宽思政课讲透思政道理的视野,让学生在多样、多元、多维学科视野的激荡、碰撞中透彻理解思政道理。

3.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保障,要打破课程之间资源平台壁垒,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形成讲透思政道理的优质资源。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都要把最生动的事和人、最形象的标识、最典型的案例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如各学科高质量实验场所、实践基地、文化博览、文物场馆、古籍遗产、科技成果等资源,提供讲透思政道理的生动体验。同时,要重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研修,建构纵横交错的交流园地和师资建设平台。发挥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作用,开发建设“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一体化网络资源平台共享数据库”,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加强一体化建设组织领导实施,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体”工作体制,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培训发展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等,为实现资源平台共享提供坚强的保证。

(三)用“活”思政元素

讲活思政道理,就是要把思政道理讲具体、讲生动、讲灵活,对抽象的思想和理论作出具有说服力、感染力、证明力的逻辑诠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就是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因事而化、顺势而为,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讲活思政道理。

1.知行合一地讲思政道理。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根本方法规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讲活思政道理。“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有机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0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5页。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实践。

具体而言,让思政道理在各学科、课程的具体知识传授中得到应用,用思政道理的理论逻辑、学理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观照各类具体知识,生动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分析问题行动指南的理论价值;要把思政道理融入各类课程实践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去,让课本中静态的思政道理在知识实践、社会实践中“活化”,让学生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过程中体验感悟思政道理,进而塑造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贡献社会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鸿鹄之志、争做新时代奋斗先锋。

2.因事而化地讲思政方法。这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原则方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时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③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活思政道理,要求做到围绕中心、抓住实质的同时,因“课”制宜、因事而化,形成协同效应,不能把所有课程“等量齐观”“上下一般粗”“套”成思政课,也不能无原则淡化思政道理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价值性“降格”为一般通识知识,要结合课程知识特点、计划进度、难度深度等,选好课程知识和思政道理结合的时机、把握课程知识融汇思政道理的力度、注重学生接受认同思政道理的效度,把宏观、抽象的思政道理化在日常、化为具体、化道成德。

3.深入浅出地讲思政效果。深入浅出地讲思政道理关系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整体效果。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讲深、讲透思政道理,不是把简单的思政道理复杂化,也不能把复杂思政道理简单化,“‘深入浅出’不是把深讲浅了,而是要做到深寓浅中;‘深入浅出’也不是把道理肤浅化,而是要做到浅中见深”⑤齐卫平:《思政课讲好道理是一门大学问》,《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年第3期。。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深入浅出讲活思政道理,要充分发挥多课程的话语优势,让思政道理的原理叙事、标准表达,借助多课程绚丽多彩的课程话语、语言符号和展现形式,变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就是要求在“深入”理解吃透党的思政道理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思维特征、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浅出”为好懂、好记、好用的时代化大众化常识。要注重课程教学艺术形式,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讲活课程知识所蕴涵的思政道理,让思政课程讲思政道理“大水漫灌”,在课程思政中得到“精细滴灌”;让思政课程讲思政道理的显性教导,在课程思政中得到隐形涵化;让思政课程讲思政道理的统一性,在课程思政中形成多样性呈现;让思政课程讲思政道理的直接“灌输”,在课程思政中形成水到渠成的启发。

三、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政道理的基本内容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共同要讲的思政道理,包括政治道理、价值道理、人文道理、思维道理等核心道理,这些道理要贯穿到所有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全程,要在思政课程主渠道中充盈,在课程思政这段渠、责任田中流淌。

(一)讲政治定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党领导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高校所有课程讲思政道理,首先要讲政治道理,要阐明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无产阶级根本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道路等内容及其所蕴涵的政治立场、原则、观点和方法,重点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理。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政治道理,是所有课程协同阐释共产主义理想“真”的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好”的特征、中国共产党“能”的密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的逻辑,揭示政治道理的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概括而言,政治道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讲清楚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宗旨性质、根本观点、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辩证统一的内在依据、丰富内涵;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和发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及显著优势;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的知识学理,中国国家安全、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及对外交往的智慧方案等,构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政治道理的“总纲”,每个学科、每门课程的知识讲授要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讲知识,多渠道汇集出党和国家政治道理的“思想大餐”,引领推动当代大学生关心政治、理解政治,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迈进,从“知道”向“认同”深化,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政治观点、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判断力,深刻理解“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政治蕴涵,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意义。

(二)讲核心价值观

价值道理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即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和价值关系总的看法、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8页。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价值道理,就是讲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是深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的价值信仰,也是民众个体自我规范和约束的价值行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价值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价值关系,系好价值观的“人生之扣”、管好思想“总开关”。深入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之间的根本区别,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认同。深入阐释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价值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价值方位,激发学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素养服务国家、贡献社会、成就人生的价值追求,以明晰的价值道理支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讲人文情怀

文化是国家的血脉、民族的灵魂,人民的精神家园。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49页。文化是思政道理最基础、最根本、最厚重的载体、滋养和内涵,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政道理,根本在于厚植人文道理,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球化视野下,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信念,不断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的道理。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人文道理,主体是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不同民族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交相辉映,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等。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人文道理,要深刻体现课程的文化属性,充分运用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资源①孟旭琼,汤志华:《改革开放以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文化资源,凝练课程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等科学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叙述逻辑,坚定文化自信。

(四)讲思维方法

思维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思考方式,讲道理的境界在于塑造科学思维。思维道理是理解掌握思政道理的思维逻辑方法蕴涵。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维要新。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②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4页。讲思维道理,就是讲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要重点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道理,它贯穿于政治道理、价值道理和人文道理。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维道理,包括阐释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战略策略。阐释守正与创新、批判与构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党的领导和群众首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思维。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讲思维道理,要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精髓,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处理课程体系,生动展现学科课程科学道理思维蕴涵,升华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

猜你喜欢
政和道理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方政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政和苏区精神的内涵
道理
智珠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