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探索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绿色细胞工程”为例

2022-02-15 08:15瞿时章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7期
关键词:细胞工程劳动技能

瞿时章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能源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阵地,以培养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与劳动生产紧密联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是教育部首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构建上,该专业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中,依托实施“绿色细胞工程”,围绕产业发展态势,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绿色细胞工程”的实施背景及主要内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许多深层次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凸显。

(一)“绿色细胞工程”的实施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并再次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底线,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人与经济、自然、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3]“十四五”期间,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止污染等一系列任务,实现持续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及能源体系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启动了“绿色细胞工程”。

(二)“绿色细胞工程”的主要内涵

“绿色细胞工程”紧跟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依托行业背景,融合专业特色,结合企业用人需求,通过整合各类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将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重视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提升劳动能力,增强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和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具体言之,“绿色细胞工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依托专业群的技术力量,结合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一是安排劳动月,在校内外定期开展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等日常生活劳动,注重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二是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公益服务性劳动,运用专业技能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三是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通过实施“绿色细胞工程”,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公共服务意识,使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符合国家需要、产业发展需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绿色细胞工程”视域下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绿色细胞工程”注重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两种教育模式互相补充,教学方式互相配合,教学内容互相融合。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绿色细胞工程”有益于劳动能力的提升

劳动能力教育既包括劳动知识的教育,又包括劳动技能的培养。“绿色细胞工程”对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在“绿色细胞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劳动的新形态,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改进劳动教育的方式。不仅开设了劳动理论课传授劳动知识,还通过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使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了解并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绿色细胞工程”有益于劳动精神的培育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4]。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阵地,与劳动生产紧密联系。其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外,还需具有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绿色细胞工程”在实施推进过程中不应只进行劳动技能的传授,而是要将劳动技能传授和劳动精神培育相结合。如“绿色细胞工程”依托制冷与空调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技术力量,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公益服务性劳动,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在劳动过程中,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绿色细胞工程”有益于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形成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5]。“绿色细胞工程”对学生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如“绿色细胞工程”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安排劳动月,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学生自我管理生活,增强自立自强的意识,并端正了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三、“绿色细胞工程”视域下加强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一)“绿色细胞工程”夯实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平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并获教育部、财务部立项,被评为全国“双高”院校。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群作为国家“双高”高水平专业群,专业建设成果突出,科技服务成效明显,社会服务成绩突出。初步形成了“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建筑;构建绿色交通,倡导绿色生活;知行造世之技,节用有限之能;兼爱平凡之人,尚贤厚德之才”的培养目标,培养专业知识、绿色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开展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充实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都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二)“绿色细胞工程”完善了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

“绿色细胞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所开展的专业教育,强调提高劳动实践与劳动能力。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灵活设置实践内容与要求,将实习实训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将不同的专业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如专业教育使用社会实践、参观企业、实地调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在各类实践实训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劳动素质和劳动能力,达到与劳动教育相互补充的作用。一种活动由两门课程的教师共同参与,在教学形式上,学生有新鲜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对将知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劳动行为,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

(三)“绿色细胞工程”丰富了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推进“绿色细胞工程”的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劳动教育目标的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绿色技能技术概论”“能源管理与建筑节能”“工程项目管理”等。这些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聘请具有丰富劳动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和优秀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加强经验分享和课程研讨,针对产业经典前沿案例等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案,将不同的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格。

四、“绿色细胞工程”视域下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实践教育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一大特色。制冷与空调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依托“绿色细胞工程”的实施,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一)以协同创新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

将劳动教育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制冷与空调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劳动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及品质纳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中,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实施“绿色细胞工程”,探索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协调校内各职能部门,以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形成共育合力。有效吸引和调动各种公益团体、家长联盟、校友联盟等社会资源,投入高素质劳动者培养中,使之成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坚实保障。

(二)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6]根据劳动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实训中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建设劳动教育课程群,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开设劳动知识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在“绿色细胞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开设了“绿色技能技术概论”“工程项目管理”“能源管理与建筑节能”等课程,这些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聘请具有丰富劳动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和优秀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加强经验分享和课程研讨,将不同的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三)以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

将劳动意识的培育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通过制定劳动清单,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举办“劳模讲堂”“技能大师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的活动,通过讲座、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如“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欧阳凯华,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动模范讲述亲身经历,体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引领学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四)以多元平台助力学生的劳动实践

创新思维、改变传统模式,及时有效地推进劳动教育的基地建设。推进基地联合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外部资源,与外部机构资源共享。注重基地的实体建设,兼顾虚拟平台充分利用信息设备和网络资源,建立覆盖面广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多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通过设立各类劳动教育基地,有效整合人才、科技、资金、政策等资源,将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讲座、论坛等活动,并通过实施“绿色细胞工程”,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增强劳动自豪感,感受劳动创造的价值。

猜你喜欢
细胞工程劳动技能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生物细胞工程的现状及未来展望之我见
画唇技能轻松
文献阅读在细胞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