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2022-02-15 08:15谢国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7期
关键词:校地校企协同

谢国庆

(泰山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是一种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内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1]。其颠覆了以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备性等特点进行的传统教学实践,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应通过反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实施、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估来达成。本文基于泰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多元协同育人的实践,进一步探讨了“四位一体”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机制保障、路径引导及协同逻辑。

一、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对象的内生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是育人目的达成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于个别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个案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无法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流于应付考试与课堂的被动接受,影响了育人实效。

(二)校企协同的层次不够深入

泰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虽已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但双方合作集中在硬件设施建设、共建课程等方面,合作的堵点与问题同步存在。一是企业重利益分配与学校重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间的差异,导致双方难以完全同向共鸣;二是协同模式缺乏突破,对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不足;三是协同管理创新不足,如实习地点的分散难以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学习过程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空白,这些都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

(三)校地协同仍需打开局面

作为地方性院校与山东省首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学校积极开展服务地方、校地合作的工作。近年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生积极走向社会,对接地方需要,与驻地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合作,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在此过程中,也需进一步与地方发展规划相契合,以争取当地政府的更大支持,尤其是在合作层次、合作广度上有所突破。

(四)协同育人平台较为缺乏

传媒产业是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更加综合化,需要构建一个促使传媒人才全面发展的崭新环境[2]。编导专业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协同育人平台的孵化与支持,目前,这种平台及配套机制是较为缺乏的。

二、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设计思路

(一)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框架设计

基于OBE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总要求,根据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情况反馈,泰山学院确立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复合型、应用型、实战型与创新型的“四型人才”。以“四型人才”培育目标为协同育人模式设计的起点,通过“产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模式、校企育人模式、校地融合模式与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构建多元化协同育人共同体,使学生经历学、做、转、升四个阶段,进而形成“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

(二)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建设思路

在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建设之前,应进行信息反馈与研判。一是梳理课程体系。以广播电视编导“四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系统梳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重点掌握现有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下“学生主体性”的调动与知识接受程度的情况。二是审视校企合作现状。主要审视现有协同育人模式的组织架构、规则机制是否可以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机制设置是否符合规律,制度体系是否完善,监督评估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等等。三是校准校地合作情况。对目前的校地合作工作进行剖析与校准,要了解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服务地方的参与度、对地方经济发展与区域文化建设的贡献率等,重点掌握学生在校地合作中的受益情况,如是否广泛参与、能力水平是否得到提升等。四是研判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主要分析编导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了解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搭建平台、激励机制、扶持机制、学科竞赛等相关政策机制的建设情况,研判是否健全,是否得当有效。根据前期的信息反馈与研判,制定了以下建设思路。

1.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结果性考核、轻过程性考核,重课堂教学、轻全流程教学,等等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一考定终身”的考核导向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功利性,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处在较低水平。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并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势在必行。

2.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针对编导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要进一步激活双方的优势资源,提高双方的协同性,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序列化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使校企协同育人贯穿大学四年,使情境化、项目化实践教学能有效融入专业教育系统,从而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整体性优势。

3.增强校地合作力度。泰山学院的校地协同育人更多的是停留在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横向合作、服务地方需求的微观层面,尚未形成地方发展整体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的宏观层面,未与顶层设计紧密对接。这种情况与专业在当地的知名度、认可度与信任度有关联。因此,要通过在校教师赴地方企业行业挂职锻炼、与行业企业“双师型”人才开展双兼双聘等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不断拓展校地合作的广度,增进合作深度,同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等开展视频内容生产、智力支持等方面的合作,以此营造全媒介环境,增强师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使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更加持续、有效。

4.构建双创机制与平台。影视传媒产业的主要业态为小微公司,这也正是创业者聚集的产业门类。同时,编导学生的创业意识较强,毕业后他们通过合伙人制度、利用社会组织的孵化器等形式和平台进行创业实践,并取得了一定实效。因此,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协同育人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除了在学分制改革中体现了创新创业的分数外,尚无成熟的体制对学生进行扶持培训。无论是在资金支持、场地孵化方面,还是在创新创业指导、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针对专业学生的双创机制与平台建设是探索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当务之急。

三、“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双线共进”的教学协同模式

1.逐步推进信息化教学。针对学生内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立足于解决过程性考核缺乏、学习专注度不高、课上课下或课前课后衔接不足等弊端,基于专业核心课“影视视听语言”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按照“分层次、多模块、加强综合实践、发展专业特色”的要求,逐渐在“影视导演基础”“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策划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与工具,初步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反转,构建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协同教学课程群,实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教学协同模式。同时,推进课程思政育人不动摇,打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与立德育人的统一,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实战能力提升与立德树人的统一。

2.打造课程教学闭环。在具体教学环节上,通过慕课、微课等线上学习资源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课中教学环节引入项目化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构成创设项目情境、明确任务、任务实施与评价总结四个环节,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闭环。经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方式的重构,打破了教室内外、课上课下的边界,通过“延伸课堂”、线上学习的“自选动作”与线下学习的“必选动作”,真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过程性考核评价也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OBE理念。此外,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融合性课程内容开发等方式,也形成了项目化工作流程,实现了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

(二)“双赢互利”的校企协同模式

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不是在学校和企业间简单地做加法,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实现“1+1>2”的化学反应,达到双赢的效果。

1.探索人才培养的协同方式。改革实践以来,学院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双方的分工和职责,加强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协调;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设计,将协作平台深度嵌入课程教学环节;加大在“双师型”师资培训上的合作力度,增强学校教师的职教能力和企业导师的执教能力。

2.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协同。主要是探索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协同应用,形成“主干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周”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强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行实践环节和实习环节的双导师制,突出以作品创作为先导的意识,探索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3.探索协同育人的平台运作机制。以泰山学院数字影视制作实训室为平台,以微信公众号等为虚拟平台,以学生社团为日常影视创作主体,以兴趣引导推进个性化培养,打破课堂节段的限制,提高平台实体的利用率,借助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实现校际传播与社会推广。

4.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管理机制。近年来,学校制定了校企协同的项目管理体制、绩效奖励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评价机制。推行以学生学习质量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诊断评价与形成评价相结合、用人单位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考核评价的实时跟踪与立体联动。此外,通过广泛采取网络化、信息化评价手段,不断提高、优化评价结果,建立学生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反思,切实提高了产教融合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内外融合”的校地协同模式

从宏观层面来看,配合学校、学院做好与地方发展规划、文创产业的对接工作,积极参与学校与地方产业的需求对接会,建设好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做好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从微观层面来看,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提升。一是继续以服务地方横向课题为突破口,做好宣传片、广告、微电影等传统视频内容的生产工作,同时拓展短视频制作、视频营销、微信公众号运营等新兴视频制作业态,使师生得到锻炼与提升,提高专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二是发挥专业协作的优势,打造服务地方共同体。与中文、播音等专业深度融合,延伸服务地方的能力与水平,如大型活动策划、演艺活动服务等,形成“一体两翼”的专业发展格局。三是凝练服务方向,实行工作坊制度,如成立文案创作工作坊、视频工作室、节目创意工作坊等,实施以兴趣为导向的培养方式,实现学生的“流动式”培养。四是开展互兼互聘工作,建立校地间的交流平台[3]。鼓励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电视台、媒体公司等机构培训,同时引入来自工作一线、具有先进产业行业理念、懂技术、有经验的社会导师,为学生带来贴近技术前沿、岗位一线的知识与经验。定期举办影视传媒类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以讲座的形式,为双方提供可行性的建设项目与发展思路。五是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学生技能提升计划。调动专业教师产学研课题的申报积极性,从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实现了把教学活动延伸到地方传媒行业,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性。

(四)“引育结合”的双创协同模式

针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重点建设了“引育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一是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通过修订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分制改革等,在强化摄影基础、影视剪辑艺术等从业技能必修课程的同时,加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等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由本校教师或业界导师授课。二是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电影节、广告节、微电影展、摄影展等学科比赛竞赛,通过比赛找差距、促学习、长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路演等,学生参与比赛及在比赛中获奖,可获得相应学分奖励及评奖评优资格。三是加强双创保障条件建设。积极向学校及社会组织争取政策、场地及资金扶持,在学院可以利用软硬件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坊,提高实训室的开放率。

结语

通过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厘清复合型、应用型、实战型与创新型“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主体有效参与育人过程,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使课程及教材建设、产教融合发展、特色育人平台搭建等方面更加完善,同时在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应用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培育、实战能力锻造等方面的育人成效显著。

编导专业实现了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破局,教师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三项,建设了多部校企合编教材,构建了“三习”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创作了《让旗帜高高飘扬》《樱桃红了》等大型舞台剧,并进行了专场演出。同时,教师科研项目转化教学的案例比例有了大幅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学科竞赛、专业竞赛的获奖人数逐年增多,真正实现了育人体系与育人效果的同频共振。总之,“四位一体”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为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新文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校地校企协同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