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冯铂,张忠秋,李安巧,周晟,张萌
1.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 100084;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 100061;3.中国ICF 研究院,山东潍坊市 261000;4.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北京市 100068;5.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市 215021
截至2015年,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超过8 700万;预计到2050年,我国残疾人口数将增至1.68亿,占总人口的11%[1]。残疾人拥有和其他人共享文明发展成果的权利,康复是残疾人实现权利的基本条件和首要前提,全球74%的伤残状况可得益于康复[2]。除了身体障碍外,残疾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应对障碍等[3],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心理康复对于残疾人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康复是现代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通过心理治疗获得有意义生活的过程,目的是通过实施心理康复方法,最大限度恢复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精神功能[4]。正念训练是常用的心理康复方法之一,无创、有效、可行性良好。正念训练以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与冥想相结合,不要求个体对内部状态进行控制,强调对当前处境及内部状态不加评判地注意,从而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5]。常用方案包括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正念认知行为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正念太极疗法等,根据不同人群的个别化需求,可以对训练方法进行调整。
在正念训练的效果方面,情绪和接受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相关领域呈多样化发展,包括重度抑郁、焦虑障碍和应对障碍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正念对残疾人的身心康复效果[6-7]。但目前正念训练对于改善残疾人情绪和心理接受的效果尚无定论;正念的理念源于东方,正念训练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对于残疾人的效果是否相同也不明确。
本研究参考系统综述研究优先报告项目方案(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 Protocols,PRISMA-Protocol)[8],将东西方国家在残疾人正念训练领域的研究纳入评价,针对正念训练对残疾人情绪和心理接受的改善效果进行系统综述。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正念训练对残疾人的积极作用。正念训练对残疾人康复的主要效果见表1。本研究的研究架构见图1。
图1 研究整体架构
表1 正念训练对残疾人心理康复的效果
检索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EBSCO、APA PsycInfo、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Collection、Medline,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获取相关论文全文。鉴于我国正念训练研究起步较晚,其概念界定和研究在2010 年后才逐渐得到认同[9],我们将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
中文检索式:正念AND 残疾。
英文检索式:mindfulness* AND(disabilit* OR disabled)。
纳入标准:①文献语言为英文或中文;②核心合集论文全文;③被试为残疾人;④研究类型为对照试验,明确报告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数据报告完整;⑤结局指标为情绪和心理接受水平,多测量结果研究也纳入。
排除标准:①会议论文和摘要等非全文论文和非核心论文;②被试为癌症、慢性疼痛等疾病患者。
检索词由两名研究者讨论后确定,交由另一名研究者进行论文检索;检索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初步确定文献,经与第一作者协商一致后确定最终纳入文献。文献筛选流程见图2。
图2 文献纳入与排除流程图
由两名研究者对所纳入文献进行独立编码,当出现分歧时,经与第三名研究者协商一致后确定最终编码。文献特征编码指标包括:第一作者、出版年、国家、样本量、平均年龄、训练周期、训练方法、心理康复效果及结局指标。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 篇[6-7,10-22],样本总量1065 例。来源于西方国家的文献7 篇。各文献基本信息见表2、表3。
表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表3 使用的训练方法和康复效果
研究涉及残疾人的残疾类别主要有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以精神残疾为主;训练方案主要有MBCT、MBSR、正念太极、正念瑜伽、短时正念训练、思维计划正念观察、MBPBS、DBT、BAM 以及其他基于正念的干预等。不同方案训练周期不同,短时正念最短,只有5 d,而思维计划正念观察长达36周。
纳入文献共涉及64项结局指标。总的来看,正念训练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改善情绪状态和提高对于消极体验的接受性两个方面。在情绪方面具体表现为改善消极情绪状况、促进积极情绪状况、提高注意控制能力、改善抑郁、改善自动化思维、降低自杀意念、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积极应对、改善消极应对、降低焦虑水平、改善记忆能力、改善沟通能力、恢复社交能力、改善压力知觉、促进反省反思、降低攻击性以及改善家庭关系等。在心理接受相关方面,具体表现为提高正念水平、提高接受与行动水平以及提高正念觉察水平等。
在英文文献中,Cha 等[6]发现,正念太极和冥想有助于改善残疾人的体质量指数和身体相关指标,Cohen d=-0.01~0.49。Eisendrath 等[7]发现,MBCT 改善精神残疾人的抑郁水平,Cohen d=0.47~1.46。Immink 等[16]发现,正念瑜伽和冥想改善肢体残疾人的动作评估、平衡、2 分钟行走距离、步态、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身体、情绪、记忆、沟通、社交和康复等,Cohen d=-0.19~0.71。Lundqvist 等[17]发现,CBMT 可改善残疾人的知觉压力、反省反思、正念注意觉察、睡眠状况和接受与行动水平,Cohen d=-0.05~0.74。
Marshall 等[18]发现,短时正念冥想可改善言语残疾人的语言流利度、心率、心率变异性和唾液皮质醇等,Cohen d=0.00~0.53。Singh 等[19]发现,思维计划正念观察可减少智力残疾人吸烟量,Cohen d=3.00。Singh等[20]发现,MBPBS可塑像智力残疾人的攻击性,Cohen d=0.71。Van Dijk 等[21]发现,DBT 可改善精神残疾人的抑郁水平、正念水平和情绪控制能力,Cohen d=-0.38~0.92。Wong 等[22]发现,BAM 可改善精神残疾人的抑郁水平、生活质量、改变能力、工作社会家庭损伤、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等,Cohen d=-0.00~0.36。
在中文文献中,徐松等[10]发现,MBI可改善精神残疾人的精神分裂程度、消极情绪状态、积极情绪状态、注意控制和正念水平,Cohen d=-0.02~1.20。蒋合萍等[11]发现,MBSR可改善精神残疾人的正念水平,Cohen d=0.35。焦娜娜等[12]发现,MBSR 可改善精神残疾人的抑郁水平、正念水平、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Cohen d=0.59~1.42。康延海等[13]发现,MBCT 可改善精神残疾人的自动思维、自杀意念和抑郁症状,Cohen d=0.50~0.81。袁雪娇等[14]发现,MBCT 可改善精神残疾人的贬低歧视感知、睡眠质量、抑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Cohen d=0.21~1.66。张丽娟等[15]发现,MBCT 可改善精神残疾人的焦虑和抑郁,Cohen d分别为0.58和0.49。
64 项结局指标的总效应Cohen d=0.51,95%CI0.38~0.63,为中等效果。其中,东方国家研究d=0.62,西方国家研究d=0.37;干预8 周及以下的研究d=0.61,干预8 周以上的研究d=0.32;需要家庭练习的研究d=0.36,不需要家庭练习的研究d=0.61。
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纳入证据强度较高的试验研究,重点考察正念训练改善残疾人情绪和心理接受的效果。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医学与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残疾人身体功能的同时,更加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显示,残疾人的主要心理障碍是情绪和心理接受障碍,与以往研究一致[3]。首先,残疾难以逆转,残疾人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如焦虑和痛苦等。其次,大多数残疾人劳动能力受限,面临经济压力和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困难,导致负面情绪增多。再次,后天残疾人在伤残初期往往不能接受事实,进而自暴自弃,停留在过去的悲伤中无法自拔,导致情绪状态甚至残疾状况进一步恶化。应利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正念训练,提高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共涉及64项结局指标,结果表明正念训练对残疾人的康复效果为中等。残疾人通过正念训练,能有效改善情绪和心理接受水平,与以往的研究一致[23]。正念训练主要通过冥想、呼吸和饮食等形式融入残疾人的康复过程,培养其接纳和觉察能力,引导残疾人带着觉察的心体会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帮助残疾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状态,阻止陷入对消极心理状态反复思考的恶性循环,对身心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本研究发现,东方国家残疾人参与正念训练的效果优于西方国家残疾人。首先,正念训练的理念源于东方,其本身就带有文化地域性,东方个体更能掌握正念训练的核心;其次,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思想,即正念训练希望达到的“去中心化”目的,这与西方文化下强调个人主义有显著区别;此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东方个体更懂得残疾或功能障碍是客观存在的,一味逃避不如学会与挫折共存,而西方个体则大多认为必须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以应对挫折。所以,东方文化背景的残疾人在接受正念训练后,更易于将残障当作客体,以实现更好的身心康复效果。
本研究显示,正念训练时间并非越长越好,与以往研究一致[9]。尤其对于智力或精神残疾人来说,较长时间的正念训练往往导致被试中途退出;且过长的训练时间可能会给残疾人带来困扰,对无正念训练经验的被试还可能产生“黑夜体验”,引发负性事件[25],进而影响他们的参与意愿。短期训练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鉴于正念训练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且正念训练的概念在近年来才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我们仅关注2010 年之后的相关研究成果,而未涉及更早成果。由于身体功能障碍,残疾人在生活中难免会经历心理健康问题[25],而正念训练既有普适性又有针对性,对残疾人的身心均具有正向影响,有进一步拓展的价值。
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是践行公平正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正念训练可以帮助改善残疾人的负性情绪、提高残疾人心理接受水平,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