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璐娇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哲学价值。从夏商时期开始,中国就与其他国家在音乐方面进行交流,至隋唐时期,中国迎来了民族音乐对外交流的高峰,但从清朝中后期,中国民族音乐的对外交流一度停滞。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外传播与发展力度不断加强,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推广与传播,正迎接一个春天的到来。由王志国所编著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研究》一书参考了大量相关学术文献,论证系统全面,对于探究当前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传播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论述清晰,内容翔实。本书分析了中国民族音乐国际推广与传播的文化背景,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全面加强文化认同感、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在亚洲区域的推广与传播。本书阐述了中国民族音乐在欧洲区域的推广与传播,分别对中国民族音乐在意大利的推广与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在法国的推广与传播进行解读。此外,书中概述了中国民族音乐在美国及澳大利亚的推广与传播,并重点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对策进行研究,对“以深化民族音乐教育为宗旨”、“扩展传播渠道与讲究传播策略”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由政府、团体、高校等部门组织国际性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赛事活动,尝试进行中国民族音乐单项考级,以充分调动世界范围内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激励国际性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不断推向新的水平。应当有计划有步驟地向国外派出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表演和研究为专长的音乐文化使者,到各国去传播中国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有计划地举办大师班,接受国外专家学者和其他热爱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人士的申请,让他们前来中国学习并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多年来,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进行音乐文化交流已经具备相当成熟的经验。
通过教育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在国内相关院校,为来华的留学生专门开设“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选修课程,使外国留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国音乐的演唱、演奏、表演和聆听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音乐内涵的理解,并将所学中国音乐文化带回他们所在的国家进行再传播。在国外,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国民族音乐国际推广与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在孔子学院开设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甚至可以开设以中国民族音乐为特色的“孔子音乐学院”。
通过健全文化产业机制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市场化分析、统筹、运作,走产业化的传播和发展之路。综合利用多种媒体形式,注重与图书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等传统媒体产业的合作,同时,充分利用为音乐数字化传播带来新技术的新媒体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化综合传播的模式,以扩大市场,促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与推广。注重对音乐版权的保护,将音乐版权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拉长音乐版权的产业链,既带来丰硕的经济利益,又达到广泛的传播效果。
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中国民族音乐。一是以广播为媒介,依靠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当地艺术家的支持,扩大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广播节目在友好国家的传播和影响力。二是以电视为媒介,借助多方平台,在重大活动中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宣传;建立电视与学术的沟通机制,使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成果能及时转化成电视媒介的精品节目,通过电视向国际传播推广。三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在坚守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与特色的前提下,探索将动画、游戏等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将民族音乐生活化、通俗化,讲好中国民族音乐故事。互联网在民族音乐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为此,尤其要加强对网络音乐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引导网络文化发展,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精品的网络传播。
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推广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中国民族音乐需要与时俱进,在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中,不断淬炼自身。此外,中国音乐家们也应在发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契机下,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中国音乐继续前行与发展。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