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2022-02-14 04:41刘若江贺姣姣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黄河流域流域

刘若江,金 博,贺姣姣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00)

黄河连接着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汾渭平原和华北平原,横跨我国三大阶梯,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区,孕育了中华文明,被誉为我国的母亲河。但长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黄河流域逐渐成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重灾区,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水环境等问题不断加重。2021年10月22日,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的沿黄河省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1]。建立怎样的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体系,如何设计出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战略体系,就成为当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流域内的绿色发展战略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发展,黄河流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绿色发展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黄河流域的绿色生态、生产和生活发展现状,指出当前黄河流域面临的绿色发展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绿色发展的战略体系,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探讨。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状况是绿色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基础、自然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基本状态如下:

(一)绿色生态环境脆弱,导致生态承载力不足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较小,流域内水资源问题突出,水资源较为匮乏,用水总量大且水资源利用率低。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现状的相关数据可知(见表1),2014—2019年期间,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均超过80%,远超我国其他流域水资源40%开发利用率的生态警戒线。这导致了黄河流域水环境过载、水生态治理压力加大,使得黄河流域在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流域内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远远落后于长江流域,不能以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带动整个流域水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的困境。

表1 2014—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状况 (单位:亿立方米)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存在着水少沙多的不协调水沙关系,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等诸多问题,这些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图1可知,2019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总量的45.29%,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较广。这不仅造成了沿黄河省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和人民群众长期贫困,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黄河流域种植业及林业的发展。水少沙多的不协调水沙关系严重影响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流域内生态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9年水土保持公报》。图1 2019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供水区域,但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黄河流域植被的发展[3]。由表2可知,黄河流域9省区森林覆盖情况的区域差异性明显,各地区森林覆盖率差异较大。黄河上、中游集中分布了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同时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长江流域内各地区森林覆盖面积要远大于黄河流域,2019年黄河流域总体森林覆盖率只有长江流域的43.58%。由此可见,黄河流域的绿色生态水平要远远落后于长江流域。

表2 2019年黄河流域森林覆盖情况

表3 2019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情况

(二)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经济发展带动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的快速发展,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成果,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黄河流域绿色生产的发展[3]。由图2可知,2019年黄河流域的9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25%,从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见表4),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要高于第一、二产业,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较快,可以有效推动流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图2 2019年全国和黄河流域9省区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表4 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各行业产值 (单位:亿元)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业态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流,黄河流域内的不同行业也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促进了黄河流域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黄河流域绿色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打造黄河流域绿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促进流域内产业的绿色发展[3]。由图3可知,在近几年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黄河流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二产业,成为了推动流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流域内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优化黄河流域产业结构、推进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图3 2014—2019年黄河流域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增速情况

由上可知,黄河流域的绿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有着较快的发展,流域内9省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趋势良好,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黄河流域9省区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仍较为落后,流域内绿色产业发展速度仍不及全国。由图4可知,201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只占全国的23.81%,在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历史机遇下,这将成为制约黄河流域实现流域内绿色生产的重要瓶颈。因此,黄河流域当前的生产方式在绿色发展模式方面仍然存在着发展滞后的问题,绿色生产方式较全国水平仍较为粗放。

资料来源:2015—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图4 2014—2019年全国和黄河流域第三产业产值情况

(三)亟待养成和强化绿色理念与生活方式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要倡导流域内各地区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形成流域内保护生态环境的整体意识,提倡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波新经济模式迅速发展的浪潮,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大量出现,在促进企业经营模式转变、行业新业态产生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消费热点,推动传统消费观念向知识型、绿色型消费观念转变,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由图5可知,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总人口达4.35亿,占全国人口的31.1%,人口众多,但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黄河流域的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25%(见图2),流域内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内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这使得流域内居民绿色生活理念的养成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图5 2019年全国和黄河流域9省区人口情况

黄河流域居民绿色生活理念不高,且流域内各省区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图6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14年的24.11%上升至2019年的25.36%。由此可见,在全国倡导绿色生活的大趋势下,黄河流域居民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理念明显呈滞后状态,这将极大地制约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实施,阻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

资料来源:2015—2020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图6 2014—2019年全国和黄河流域生活垃圾清运情况

由2019年黄河流域与全国的节约用水情况可知(见图7),2019年黄河流域的节约用水量仅占全国的19.72%,黄河流域9省区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也比全国低了8.26%,这说明黄河流域居民的节约用水观念尚低于全国水平。同时通过图6也可看出,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绿色生活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青海省的节约用水量在9省区内最低,但其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却是9省区内最高的,这是由于青海省的人口基数最低,进而导致其节约用水量也较低。此外,青海省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第一产业占比仍然较高,这也为该省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客观条件,从而导致其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高。但整体来看,黄河流域各省区仍存在居民绿色生活理念不强,流域内的绿色理念差距较大等问题。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图7 2019年全国和黄河流域9省区节约用水情况

二、黄河流域绿色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绿色发展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将绿色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来看,流域内的绿色发展面临着三个制约因素。

(一)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不足

通过对前文绿色生态现状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已成为当下推动流域内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黄河流域相较我国其他流域,流域内的绿色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进而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承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脆弱、资源禀赋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等方面。

黄河流域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维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由于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气候、经纬度等自然环境条件受到限制,相比于我国其他流域,黄河流域的高原生态系统、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草原或农业系统等更为脆弱。与此同时,黄河流域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也较为明显,土地、矿产、生物等资源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流域内各地区在资源禀赋利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流域内的资源禀赋利用率低,环境承载力低,环境压力大,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4]。此外,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泥沙问题较为严重,也大大制约了流域内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

黄河流域要实现其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就要在流域内走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的水平也必须大大提升,这些均与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当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承载力不足,绿色生态环境脆弱,大大降低了流域内的环境承载力,使得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发展困境。

(二)黄河流域产业升级落后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发展基地,由于流域内的生产方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升级落后于全国,导致黄河流域一直以来存在流域内生态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加之黄河流域9省区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以及人口活动产生的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这将使得流域内的绿色发展战略实施受阻,制约流域内整体生态水平的提升。

虽然近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不断升级,但流域内的环境治理水平低下,对工业发展产生的污染物(如废水、废料等)仍无法做到有效治理,导致黄河流域的工业污染问题一直较为严重。此外,由前文分析可知,虽然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就发展水平而言,仍然低于全国水平,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在社会生产中仍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流域内经济发展方式较为单一,并且流域内9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对较大。

当下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流域内产业升级落后,产业发展模式单一化,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且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均成为严重制约流域内生态保护进程和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因素。因此,要有效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促进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流域内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在实现流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完成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黄河流域绿色生活理念滞后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要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治理思想[3]。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愈发突出,这使得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而如何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则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推动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就成为满足流域内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需求。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是流域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绿色生活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黄河流域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黄河流域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率低,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这大大制约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绿色生活的发展进程。在黄河流域发展转型的阶段,要切实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为流域内各地区居民营造生态宜居的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为基础,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供给,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促进流域内绿色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5]。

但当前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对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重视度不足,这严重制约着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就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流域内居民的消费观念仍未有良好转变,对绿色消费的认识程度不高,水资源浪费问题仍然严重,流域内居民尚未形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识,对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足,不利于流域内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因此,黄河流域绿色生活理念的养成,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流域内生态承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和绿色生活理念薄弱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当下制约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有效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进程,促进流域内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就有必要在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存在困境的基础上,进行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设计。

三、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设计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确保这一重要国家战略在“十四五”期间切实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尽快见到黄河流域新气象。因此,在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后,本文继续从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内容和战略保障四个方面,设计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具体战略框架如图8所示。

图8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

(一)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发展中心。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流域内的生态保护机制,构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体系。同时,也要加快构建流域内高质量发展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这就要注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管理,以实现流域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强化生态修复,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思想,持续推进流域内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加强流域内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应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升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流域内水资源的集约利用率。通过加快建设流域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实现流域内水资源有效配置,使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而推动流域内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促进流域内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6]。

三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增强流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目标,要依据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农则农的原则,发展黄河流域的农业经营规模,探索流域内的绿色发展特色路径,通过构建生态功能区来加强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最终促进黄河流域9省区的高质量、绿色发展[7]。

(二)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流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流域内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黄河流域的发展过程中,要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始终,发挥流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打造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流域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与流域内绿色生态发展的战略目标[8]。对于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深化流域内各省区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实践发展的新发展观,创新驱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内容。以改革谋发展,以改革促创新,坚持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将绿色发展作为黄河流域各省区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大力推进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进程,通过对产能过剩项目的严格限制,实现流域内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流域内科技创新提供体制支持,进而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产能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区域内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打造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优势,形成黄河流域的发展特色。

二是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发展主线。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推进生态环境污染防控,提升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整体发展水平。黄河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污染进行系统性治理,推动流域内绿色生态的建设,加大流域内各省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9]。

三是坚持黄河流域绿色文化的赓续与创新。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是构成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中国9个省份64个地区(区、盟、市),流域内各地区文化多样且发展差异较大,形成了一个时空交织的多维度、多层次的黄河文化共同体[10]。因此要加强黄河文化的赓续与创新,以绿色文化推进绿色发展,以文化创新带动意识创新。此外,还要依托黄河流域的深厚文化基础,发展现代旅游业,以此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对黄河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助力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为黄河流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文化支撑。

(三)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的道路,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建设为主线,协同推进流域内各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流域内生态环境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准确把握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向,强化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整治,严控流域内用水总量,是当前黄河流域解决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等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实现流域内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发展的战略内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黄河是西北、华北的“生命之泉”,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问题制约着黄河流域的生态发展,必须根据省际资源差异,不断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的生态发展屏障。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好上、中、下游的统筹发展,在流域开发中严守生态红线,建立黄河流域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以绿色发展作为流域内各省区的发展要求,实现流域内各省区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11]。

二是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在黄河流域坚持绿色发展观,在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将绿色生态发展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治理力度,提高流域内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而缓解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在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战略目标要求下,做好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工作,保障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已经成为推动流域内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之一。

三是建立黄河流域的绿色产业链。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和产业发展基地,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是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黄河流域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对形成流域内的绿色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保障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有完善的生态发展体制作为引领,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绿色发展模式,切实推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重视黄河流域的国家管理布局,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管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展体制的建设,为健全流域内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保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加强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是,加强流域内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大量生态发展的基础设施,为黄河流域夯实发展过程中的绿色生态基础。在将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建设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后,流域内的绿色发展就对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创造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是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发展体系和机制。实现黄河流域生态发展需要构建体制机制并不断创新,实施严格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抓好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由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环境问题突出,生态资源问题复杂,因此,必须要推进黄河流域制度建设的创新发展,通过一定的制度建设,缓解流域经济发展困难,为促进黄河流域内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完善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法律保护机制。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其本质在于流域内长期以来的人地矛盾问题,应通过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法治化,运用法治思维,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发展思路[12]。要将绿色发展作为黄河流域法律保障机制构建的根本出发点,推进绿色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制定黄河流域的管理法规,为实现流域的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支持,注重黄河流域内绿色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机制

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沿黄河省区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1]有效实施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战略,就必须在黄河流域绿色战略设计的基础上,对其实现机制进行探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机制主要分为顶层设计、联治机制、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五个方面。

(一)以现实需求为牵引,加强顶层设计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生态保护顶层设计的衔接,加快黄河流域顶层战略设计,为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建设构筑安全屏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探索新路径[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黄河治理模式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因此黄河流域要推动绿色发展战略,就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要以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为主线,不断创新和完善黄河流域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为黄河流域提供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强有力制度支撑。要在加强顶层战略设计,有效发挥黄河流域各机构协调和监督作用等方面发力,进而建立起现代黄河流域管理体制。这就要求黄河流域9省区在充分认识流域内现实需求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加强流域内的顶层设计。

一是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政策及制度建设。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黄河流域有效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必要支撑,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建设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时,要将实现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放在首位[14]。

二是建立和完善实现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要想落实好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部署,必须加快构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提高流域内整体环保意识,推动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要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以完善的体系建设,提高流域内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推动流域内各省区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黄河流域要实现区域内各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要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提供现代化、环保化的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加快黄河流域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

四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要加快提高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充分认识到政府对于流域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黄河流域内绿色发展的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构建利益共享的政府治理体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9]。

(二)以协同共赢为准则,形成联治机制

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跨越9个省区,各地区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必须建立以黄河流域生态发展为基础的区域协调治理框架,促进区域协调管理。促进区域协调管理要坚持保护和促进流域内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实现流域内上、中、下游地区的协同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意识,建立区域协调治理框架,是促进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应充分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完善区域协调治理体系和机制,促进流域内各省区绿色生态的协调发展[5]。建立黄河流域区域合作治理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区域合作实力框架。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增强区域间的协同性。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必须建立治理机制,区域协调,实现区域合作共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构建高效务实的合作框架,建立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治理机制,以绿色发展战略为主线,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协同管理体系。实现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必须不断突破区域合作的制度约束,严格遵循生态环境红线,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实施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起绿色发展的利益协调管理机制[15],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制度体系建设,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建立黄河流域区域协调治理平台。把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同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相结合,加快建设黄河流域区域协调治理平台,加强区域联系,实现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处理好全面和局部关系,增强上、中、下游一盘棋意识,推动区域内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加强黄河流域各地区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还要培育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新动能,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黄河流域协调发展[9]。

(三)以绿色生态为基础,营造绿色环境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要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保障流域内绿色生态的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为流域内经济发展营造绿色环境。黄河流域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生态保护在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人为干预,强化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生态基础,实施绿色发展战略[16]。

一是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应以发展绿色生态为基础,加快绿色产业发展进程,转变绿色发展思路,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探索推动黄河流域内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特色路径,打造流域内绿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为推动流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产业支撑。通过优化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将流域内的经济活动限制在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内,提高黄河流域在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承载力,最终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17]。

二是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是推动流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大力发展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建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产业园,打造流域内产业发展的绿色优势,充分发挥绿色产业发展对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18]。

三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目标,要进一步改善黄河流域人水关系,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黄河流域水资源的集约利用,缓解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提升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发展水平,加强流域内水源涵养保护,促进流域内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为目标,实现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形成流域内环境保护的整体意识。同时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培育实现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形成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特色发展模式。

(四)以绿色生产为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绿色生产为手段,在绿色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打造黄河流域产业发展新引擎,促进流域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体系,推动现代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黄河流域的产业特色优势,促进黄河流域各地区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19],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应以绿色生产为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一是优化黄河流域的产业布局。黄河流域跨越9个省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发展差异较大,必须不断优化黄河流域的产业布局,根据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流域内绿色产业发展进程,发挥流域内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创新黄河流域产业发展模式,切实提升流域内各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推动流域内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

二是促进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流域内生态发展应突出黄河流域发展特点,推进黄河流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科技化发展,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黄河流域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以产业发展促进流域内经济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利用好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将黄河流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在促进流域内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流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黄河流域产业创新发展。推动黄河流域各地区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产业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完善黄河流域内产业创新体系和发展机制,为黄河流域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加强对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创新的支持,充分发挥流域内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流域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0]。

(五)以绿色生活为目标,拉动环境治理

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美好环境的需求。环境就是民生,要推进黄河流域各地区以绿色生活为目标,形成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整体意识,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树立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黄河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创新绿色治理方式,推动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观。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理思路,提升流域内各地区生态文明环保意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实现黄河流域绿色生态的共建共享,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倡绿色出行,倡导绿色消费,通过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提升流域内居民的绿色生活理念,最终实现流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动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通过加强流域内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生态助推绿色发展,增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通过建立黄河流域水权市场,进而提高黄河流域各地区居民的节水理念,实现居民的绿色化生活方式转型,进而影响到各个部门和行业[21],从而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使绿色发展战略成为转变流域内经济发展方式,缓解黄河流域环境压力,实现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三是推动传统观念的转变。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明确绿色发展目标。实现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目标,必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现代化,加强流域内各地区保护生态的相互合作,推动流域内绿色生态的协调发展。在黄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以绿色生活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以绿色经济推动黄河高质量发展,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造福我国人民的幸福之河。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黄河流域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沙颍河流域管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