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宋国珍
“从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开始,我就许下了一个诺言,要让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快乐成长。”这是衡水市南门口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崔慧敬经常说的一句话。从事基础教育事业20 多年来,她无论走到哪里,在哪个岗位上,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像她的学生所说:在崔老师这里,总能找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上初中的时候,崔慧敬就非常喜欢朱自清的散文《春》,几乎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诵读起这篇散文,她都会有如沐春风、如逢春雨的感觉。1999 年,当崔慧敬中师毕业走上小学教师岗位的时候,她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感悟:当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化身为一缕春风,吹进学校、吹进学生心田。要用自己的教育足迹,写成一篇更美的《春》!
刚接触低年级小学生的时候,崔慧敬也遇到过“鸡飞狗跳”的困局:有些刚入学的孩子,什么规矩都不懂,甚至连家和学校的环境差别都分不清楚,教室里的物品,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只要喜欢,就马上“变成”自己的;和其他同学有了矛盾,不是跟老师及时反映,而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有的头脑挺聪明,就是马马虎虎不用功,崔慧敬给他做思想工作,小家伙把胸脯一挺,说:“我爸说了,学习别太累了,我们家拆迁分了三套房,不考学也能过得挺好……”
面对这些性格各异的孩子,崔慧敬也对自己的梦想是否能够实现产生过怀疑。但是,当她蹲下身子,走到孩子中间去观察、去倾听之后,她的信心又重新树立起来:其实这些孩子的心地都是非常善良的,只不过是价值观还没有树立起来,或者受到了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只要及时正确地引导他们,一定能让他们成长为最美的样子!
从那儿之后,在教师身份之外,崔慧敬又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凑近孩子们的耳边用“悄悄话”纠正他们的缺点,伸出手指和孩子们“拉钩”作保证,与孩子们一起“锤子、剪刀、布”来定输赢……在游戏中,她细心了解每个孩子的思想,解读他们的心事,努力把话说进孩子的心里。对于班里那些情况特殊的孩子,她更是付出了许多心血——给他们建立了特殊家庭档案。学习遇到暂时困难的,她仔细分析原因,和家长一起从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入手,帮助孩子树立“我可以”的信心;家庭遇到变故生活困难的,她和同事们爱心帮扶,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对于由于环境原因造成性格孤僻的,她不离不弃,千方百计把他拉到集体的怀抱里,她所倡导的“三帮”——帮学、帮困、帮残后来在全校得到推广。
一度,许多同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管什么样的班,只要交到崔老师手里,用不了一个月,班里的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都齐刷刷地成了懂事又勤奋的乖宝宝!而答案很快从一个叫小羽(化名)的孩子那里找到了。这个孩子父母离异,整个人都是消沉的,但崔慧敬却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小到为她清洗脏了的小脸,大到过生日时买来蛋糕集体为她祝贺。一次学校集体活动,崔慧敬班里的一个女生因为低血糖晕倒了,小羽急匆匆地跑来报告,竟然脱口而出“妈——”。
回想起自己20 年的教学生涯,崔慧敬最想说的,不是自己给了孩子们什么,而是孩子们给了自己什么。这么多年,她跟自己的很多学生依然保持着联系,学生有了烦恼,愿意找她诉说,学生有了快乐,更是第一时间和她分享。
“刚当老师的时候,我只想成为一缕春风,吹绿一片树林,但没想到,学生却回报给了我整个春天!”说到此处,崔慧敬的眼里已经泪光盈盈。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如果学校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那么孩子们就应该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的花儿。但崔慧敬却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太安静了,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记什么,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次,在课上教学中,崔慧敬故意讲错了一个知识点,虽然她能够看出有的孩子眼神里露出了疑惑,但却没有一个孩子敢于站起来指出来。这引起了崔慧敬的沉思:虽然自己当前的课堂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比较优异的成绩,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不敢质疑、不想创新怎么能行?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在广泛学习研究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崔慧敬在自己的班级率先开展了“三梳双问”教学模式创新。“三梳”就是引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对教学的重点知识进行三次梳理,从而做到能自学的课前自学完成,有难度的课上重点关注,未能完全理解的课后融会贯通。“双问”就是在教师提问之外,大幅度提升学生提问的比重,让学生敢问、能问、会问,甚至鼓励学生“难倒”老师。
新的模式刚一推出,学生们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不适应:预习不知道该梳理什么,上课依然埋头记笔记,课后写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至于主动提问,更是难上加难,要么挠半天头说一句“没问题”,要么就是提不到点子上,成了“为了提问而提问”。面对种种问题,有人劝崔慧敬放弃实验——原本的教学模式已经可以证明你教学成绩的优异,为什么要试图改变呢?一向随和的崔慧敬这时候却表现得很“固执”,她觉得:教育的真谛,从来就不是只为了眼前的分数,而是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快乐成长,才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焕发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一旦形成,孩子的发展将不可估量。
事实证明,崔慧敬的选择是正确的,她带着学生们从最基本的“知疑”开始做起,慢慢发展孩子们的“问疑”“质疑”“解疑”能力。最终,实现了学习主动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课前、课中、课后该做什么。课堂教学成了在崔慧敬主导下的一场场“头脑风暴”,各种各样有价值、有深度、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断呈现出来,学生们真的就像《春》中描述的那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就是春天该有的样子!
行为世范,学为人师。从教20 多年来,崔慧敬先后担任基层教师、教导主任,再到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校长,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都把师德放到第一位。
崔慧敬始终觉得成人比成才重要,立德树人是根本。她每次开教师例会,都必提的一点是“德”,同时,她时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校长高尚的师德。有一次,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她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一边认真观看几个年轻教师的上课视频,一边认真记录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晚上十一点。天公偏偏还不作美,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老公心疼地给她打电话:“忙完了吗?怎么还没回来?你的胃本来就不好,吃饭了吗?”这时,她才想起竟然忘记了吃饭。她就是这样,为了培养青年教师而不惜身体,全力以赴。第二天一上班,她就找到几名年轻教师,拿出昨晚做的记录,迫不及待地说:“你们的课,我听完了,首先,你们都应该注意把课程内容与品德教育进行整合,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她的眼神里布满了血丝,但是说话依然铿锵有力,几名教师听得如痴如醉。醍醐灌顶之后,大家都心疼地说:“校长,您为我们太下功夫啦,我们一定按照您说的去改进……你可得注意休息。”
在学生的德育问题上,崔慧敬认为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德育体系。在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崔慧敬主导在南门口小学开设了“崇尚5+”德育体系。“崇尚5+”中的“5”代表着德、智、体、美、劳,创设“崇德、崇智、尚体、尚美、尚劳”的核心课程;“+”代表“崇文尚武”打造少年军校延展课程体系。“崇尚5+”,将德智体美劳进行整合,立足人的成长与发展,整体育人,全面发展,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探索生命的课堂,托起一个个大写的人。通过“崇尚5+”德育体系,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全员、全程、全方位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形成了有效的实践模式,充分拓展了学科课程教学的时空维度,因地因校制宜,挖掘育人资源,切实让学生的品格“高”起来,脑袋“富”起来,身体“动”起来,眼睛“亮”起来,双手“勤”起来。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经过润物无声的德育春雨的浇灌,越来越多的孩子身上都闪烁出道德的光芒。
由于工作成绩优异,近年来,崔慧敬先后荣获衡水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衡水市学科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衡水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聘为衡水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基础教育工作专家库成员。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奖励,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实验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采访最后,我请崔慧敬校长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她笑了笑,说:“我们不需要说什么高大上的话,用心做好春天的事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