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2-02-14 21:00田铭钊刘思妗
关键词:政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田铭钊 刘思妗

1.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 广东肇庆 526073;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 北京 100017

2014年1月4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1]39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人,这是他首次论述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他一直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14 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2]537习近平对“长期执政”这一重大课题做出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3],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

近年来,对习近平关于执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樊建武[4]阐述了习近平“伟大工程”的执政党建设有关论述中的哲学意蕴。柳宝军[5]对习近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经验与规律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探讨。邓纯东[6]阐述了习近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特点。臧乃康[7]从政治学视角对习近平执政党建设的体系性进行探析。而现有成果中鲜有学者针对“长期执政”进行研究,本文围绕着“长期执政”这一主线,从核心要义、生成逻辑、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对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进行探析,以期为学懂弄通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有所裨益。

一、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是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两方面展开的。“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属性、政治使命。“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回答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要求。贯穿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人民性、革命性、纯洁性。当然,这三大属性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容和要求,是随着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向现实、向未来开放的,必然会增添新内容。

一是永葆人民性,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一个政党能否具有“顶天”的担当,关键在于有没有“立地”的基础——人民拥护。只有“为民”执政,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支持,赢得未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人民造福的责任使命永远不能变。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1]367党长期执政的根基稳固与否,取决于是否永葆人民性。首先,永葆人民性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1]367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红嫂”送子参军、送夫支前,诠释了军民鱼水情、血肉情,是人民养育了中国革命。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变。唯有如此,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其次,永葆人民性要求“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343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广大人民对党执政的认同和拥护,提升党的执政成效。再次,永葆人民性要“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367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要创造世界奇迹和人类伟业,历史表明,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来源于人民,党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努力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不断改进党的执政方式。

二是永葆革命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会见中外记者时提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2]67这是他首次明确提出“两个革命论”。这一原创性的理论成果,一定会在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历程上留下闪光的一笔。打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的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革命性,领导人民在开展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打江山,是革命;和平时期,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也是革命;进入新时代,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继续进行的社会革命,是接续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8]这就要求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一系列好作风、好传统,确保党的战斗力和先进性。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体现了共产党人作为革命者的鲜明身份特质。中国共产党只有一以贯之保持革命者的本色和定力,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才能应对风险挑战,解决重大矛盾,党领导下的社会革命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是永葆纯洁性,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历史表明,一个党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受到权力的腐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纯洁性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非常重视党的纯洁性建设,他强调:“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2]531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从“打虎、拍蝇”到“零容忍”,通过严肃党的纪律,惩处违法乱纪分子,提升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当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不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要不断进行反思,不断去杂质。习近平指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2]538他直面问题,提醒全党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必须时刻检视自己,久久为功。在永葆纯洁性的征程中,全党要坚持做到四个“自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拒腐蚀,永不沾,在作风上不断取得新成绩,才能确保党的肌体健康。

二、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重视实践与理论的创新。新思想、新战略的产生,不是头脑里偶发性的臆想产物,它同一切新的思想产生一样,必然有其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特殊原因。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构成了习近平推动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一)理论逻辑:党“领导”和“执政”的相关阐述

无产阶级政党在建立新政权后,如何执政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成为党面临的首要问题。列宁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9]党是两种身份的合一。在此前提下,列宁和毛泽东等人对“执政”和“领导”两者关系的探索,是习近平关于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在领导权问题上,列宁强调:“我们共和国的任何一个国家机关没有党中央的指示,都不得决定任何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10]即党中央统一领导苏维埃机关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事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全面铺开,毛泽东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1]当然,党对“领导一切”一直有着清醒认识,即“并非党包办一切”。针对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一些错误思潮,邓小平强调,党的领导体现了我们的优越性。同时,他还提出要改善党的领导。后来,江泽民、胡锦涛也就这一问题分别做出系统阐述,都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在对历史发展逻辑深刻总结后,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125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凝练。

依法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在苏维埃执政实践中,列宁认识到,无产阶级巩固政权必须通过法律来保障。他主张“无产阶级在领导人民群众夺取政权、争得民主之后,必须运用无产阶级法制把胜利成果固定下来,确认苏维埃国家的民主制度,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12]党和政权机关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必须明确划分各自职责,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高效领导。195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法律体系还不完备,尚在初建中。党内许多同志仍然习惯于用群众运动代替法律。历史告诉我们,必须注重执政的法治化规范化,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并维护宪法权威。实行改革开放后,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进行改革,健全法制。198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结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初步经验,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的执政方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到党在新时代执政的战略布局之中。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的自我超越。首先,依宪治国。在法治国家的法律权威体系中,宪法处在最中心地位。2018年的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了宪法修正案。这就从法律的权威高度明确了党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其次,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反映了党治国理政方式的制度创新和与时俱进。今天,党情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永远适用的领导方式。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13]121党员干部要把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日常的行为方式,把握好“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要求,厉行法治。再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由于目前我国“党”和“政”之间,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矛盾,习近平要求“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等推动各类机构、各种职能相互衔接。”[2]169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着力点推进职能优化和调整,提高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历史逻辑:不同时期建设的蕴涵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革命根据地工农兵政权之日起,就明确宣布:“使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14]并为这个目标,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自觉调整执政能力建设的中心内容,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论述,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们之间具有一脉相承性。

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标志,这是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开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除了把加强自己的战斗力及无产阶级化作为主要任务外,还重视经济建设,保存商业的货物交易,战胜均产主义倾向。根据地严惩贪污腐败,形成了以工农检察委员会为首,包括控告局、突击队等在内的监察体系,出台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查处了左祥云、谢步升等系列贪腐案件,净化了队伍,增强了全党凝聚力。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政府是一个经过土地革命的由工农苏维埃转变而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边区内各阶级存在着政治的经济的抗日与民主的要求,在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战争动员等各个方面,党都贯彻“三三制”原则。党的机关定期讨论政策,讨论法令,检查党团工作,遇到错误,积极纠正,形成了一整套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边区是党开展“民主执政”的试管,积累了领导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初步经验。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了广大国土,创建人民政权,为走向全国执政提供了条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形势,及时地警告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危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渝地去探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厉行廉洁高效的政治。据1949年下半年的统计,“在326 万地方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占83%,工人出身的占5.87%,文化程度普遍很低”[15]。也有投机分子看到入党有利于谋取荣誉地位,挖空心思钻进党内,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等问题。中共中央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开展整风整党,提高党员条件,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浪费。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重探索全面执政条件下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外监督等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课题。在此时期,党的执政意识明显增强,党的战斗力、纯洁性得以延续,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工作作风深入人心,党领导国家工作的制度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强调要改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是党执政以来一个专门强调党风建设的文献。全会对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门部署和整治。而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制度化的形式规定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持续不断地被纳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习近平把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在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加强自己方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纪律规矩,引导约束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把“严”字覆盖管党治党各方面,把“治”字落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等各项工作上,以此来厚植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改变党风政风的代表性话语。

(三)现实逻辑:实践需要与自身建设提升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掌握优势与弱势的结合,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针对我国内政外交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继往开来,勇敢探索。当下的外部环境处在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而新的格局尚未建立起来的历史阶段,风险挑战逐渐增多。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党的建设领域有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应对。这些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加强自己方面必须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以此应对长期执政征程上未知风浪的考验。

外部环境方面。两极格局解体后,虽然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世界的力量中心已经开始由过去的“两极力量中心”向“多极力量中心”发生转移,出现了以中国、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新的力量中心,且各力量中心之间的相互制衡作用逐渐增大,并为多极化战略格局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尽管冷战结束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要寻找新的对抗和遏制对象。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吊诡复杂。伴随全球化的进程,我们只有把自己融入国际社会,才能接受挑战,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的同时也要成为国际规则制订的参与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除,全球经济增长不力,“俄乌冲突”推高了地缘政治风险。全球问题既有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活动等社会病态现象,又有粮食危机、生态失衡等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要应对这些来自外部不同领域的重大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积极把握国际战略大局,创造性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国内环境方面。我国发展总体向好,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百年党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光辉之路,是清醒、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造性结合的成果。中国共产党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短期内仍将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短板。习近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基本纲领而勤奋工作。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理想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要把这种必然性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就必须努力去创造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各种必备条件。为此,中国共产党要确保执政方略的接续性,处理好国家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使治国理政的方略更加高效。

自身建设方面。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的数据,从党的十八大到2021年6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案件380.5 万件、查处408.9 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74.2 万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83.4 万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难题亟须克服。政治建设上,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任重道远;思想建设上,有些党员党的意识不足,不能承担爬坡过坎的历史重任;组织建设上,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选人用人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基层治理等方面政治功能不够突出;作风建设上,2019年和202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连续两年超过了13.6 万件,2021年为10.4 万件,数量下降明显,但仍要力戒“四风”顽瘴痼疾问题反弹;制度建设上,需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之中。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动完善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体系,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把党锻造成为经得起风吹浪打的政党。

三、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政治使命的基础上,立足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论述了“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议题。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89这一特征决定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果要实现长期执政的建设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坚定的历史自觉来思考和探索我党将来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首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长期执政指明方向。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3]43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各项事务的领导者,特别是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机构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能很好贯彻落实于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之中,确保各个机构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各司其职、有序运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其次,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为党长期执政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要求“统筹考虑党和国家各类机构设置,协调好并发挥出各类机构职能作用,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2]90。确保把党的领导优势全方位体现到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各领域。再次,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强调:“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8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决策中枢,要有权威,才能凝聚力量。党的各级组织要不打折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更要发挥应有的功能,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反复提到的“思想武器”和“看家本领”。他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16]65所以,在长期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这份忠诚。

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的诸多问题属于未来学的范畴,具有预测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由于历史条件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同现实社会主义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随着历史变化而前进的,唯有如此,才能适乎时代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2]76其次,要坚定理想信念。当今中国,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原则渗透面很广,对我们保持党的纯洁性造成一定的冲击。为此,习近平强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16]71先自胜者,才能胜强敌。唯有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行动,才能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再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的当下,既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我们必须守住我们的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和引领人民,构筑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318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

(三)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历史。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铁律。只有解决好人民永远支持这个根本问题,党追求长期执政的目标才能实现。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2]137为此,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理论。

首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狭隘的利益集团,其价值取向是为人民谋利益,即甘做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因此,要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2]138党的十九大报告三次使用“血肉联系”一词来反映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这些都表明了爱民情怀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离开了人民立场,我们党的奋斗不但无法成功,而且毫无意义。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坚持群众路线首先要深入群众,把握新特征、新趋势,根据时代发展创新群众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打造平台,为人民群众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除了相信群众、宣传群众外,还要组织群众,组织起来的群众才具备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尤其是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要求全党常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再次,要接受人民监督。习近平强调:“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16]199他多次提到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并且充满忧患地指出,当年“窑洞对”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在监督渠道上,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让广大干部群众公开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行使。

(四)坚持勇于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战斗力和纯洁性必然要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习近平深刻认识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2]529所以,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以“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持续不断破解历史周期律的魔咒。

首先,党的自我革命是一种全方位的历史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自觉发动的、自主掌控的,除了对自身的革命,也包括对党所领导并推进的事业的革命,二者是统一的。我们开创的是从未有过的全新事业,可以在马列著作中找到它的影子,但不可以在马列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结论,必然要用新的理念、新的作为开创事业发展。创造新世界的执政党要成为“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2]531。其次,赓续面向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重要经验。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的多次集中教育活动,他指出:“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17]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使全党在思想、行动上达成高度统一。再次,党的自我革命要把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统一起来。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严格教育和监督,同时也需要党员干部“主动检视自我,打扫身上的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2]535。只有外因和内因同时起作用,党的自我革命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坚持敢于斗争胜利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斗争不仅是品格和精神,更是能力与素质。我们党“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2]542。党的十九大报告归纳了五个方面的斗争,这五个方面的伟大斗争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习近平要求全体党员:“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542争创新时代伟大事业的新辉煌。

在斗争性质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2]542勇于担当。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要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任务艰巨复杂,涉及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应对纷繁复杂的形势,需要全体党员挺身而出。要保持我们党敢于斗争胜利的历史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承担起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使命。在斗争艺术上,习近平谈到:“要注重策略方法,要讲求斗争艺术。”[2]227新时代,我们党面对的战略威胁概念进一步扩大,其传统威胁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展和拓宽,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党员干部既要有斗争勇气,也要讲求斗争艺术,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分寸,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在斗争中求合作,在斗争中求共赢。在斗争本领上,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在复杂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2]227。当前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人们生活的内容在不断丰富,生活的地理空间在不断扩大,新技术的应用催生出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斗争的对象也不会一成不变,这需要党员干部主动将初心和使命落实到日常工作实践中,在不断解决问题中磨意志、长才干,不断增强斗争本领。

结语

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之所以普照整个世界,正是随着后人的发展,使之具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并未深入探讨执政党建设理论。列宁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群众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等方面,积极实践和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发展。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列宁也未能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视为指导自身勇毅前行的根本理论指南。党的领导人在治国理政探索中,针对中国的特殊性,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理论继承上有所创新,实践上有所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与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之间具有一脉相承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和范式,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探索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有效途径,为“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找到了答案。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新的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助推我们党在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以及全面自我加强方面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为政党治理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样本,中国智慧。20世纪末,日本自民党、印度国大党等一些执政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执政地位。从他们的教训可以看到,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不取决于其执政时间,而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保持下去的”[2]538。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继续保持敢于斗争胜利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经受考验,谱写新篇章的制胜法宝。走向新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正以一个赶路者的姿态踏上新征程。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党长期有效执政的珍贵经验,赓续中国共产党不断破解历史周期律魔咒的伟大智慧。不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新内涵,也为党长期执政提供提科学指引。其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超越一时一地局限,不仅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参照、拓宽了视野,也为世界上其他类型政党探索执政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政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