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

2022-02-14 07:19:39黄昌辉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石芫中学
成功密码 2022年4期
关键词:素养能力教师

◎黄昌辉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石芫中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初中地理学科素养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突出对学生的地理关键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其个人修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自我定位观念。本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作几点探讨。

一、利用内在因素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在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时,通常会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内在因素,这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关。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内在因素,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其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卫星拍摄地球的有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致形态,随后展示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以及赤道、纬线、经线等定义,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其思维能力。由于该章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学生对地球的基础认知,因此教师不能止步于经纬度以及地球仪的使用等知识点,在保证学生了解经纬线以及地球相关知识后,再进行拓展教学。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播放相关视频以及动画等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用此方式分析之前提出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此过程锻炼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采用教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地图和地球仪进行探究学习,并通过设定目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如“中国在地球上的哪个位置,具体经纬度在哪?”“我们住的城市是什么,大致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呢?”等。充分利用内在因素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尤其是地理知识中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与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都是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内在因素培养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二、精心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须遵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内容中精心创设机会,将学习中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锻炼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在导入阶段可播放天气预告的相关视频,并通过暂停的形式让学生注意视频中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词汇,带领学生分析天气与气候的特性,了解天气与气候产生的原因。例如在分析下雨时,教师用“雨是什么呢?是由水组成的吗?在下雨之前天空有什么变化?你感受到身边温度变化了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雨的构成,从而理解雨形成的原因。随后教师还可询问学生“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下雨呢?”若学生只是回答“因为下雨很舒服/下雨会让空气黏糊糊的/经常忘带雨伞。”教师则须引导其往地理方面思考,如“下雨能够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让远离河流的植物补充水分,还可以减少空气中飘浮的灰尘,并起到降低气温的作用”等,然后再询问学生“那么除此外还有什么作用呢?除了下雨,出太阳又有什么好处呢?”先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提供指引,随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该章节课文进行解读。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展辩论赛、角色扮演会、互助探究学习会等方式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不同小组成员扮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居民,通过歌唱、舞蹈、小品等方式展现当地气候,讲解该气候影响造成的地质特点,并举出例子。例如“云南是一个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省份,但其中还存在丘陵、盆地、河谷等地形。云南地形特点受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高原山地等气候影响,导致其气候随着山体海拔的升高而不同,甚至出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自然景象特别有特色。”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把握教师精心创设的机会,利用此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促使其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得到良好的运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与合作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师生关系和谐,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前,教师可先讲述亚洲及其周边国家的地理风情与风貌,并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中国、日本、印度以及俄罗斯的地貌与气候特征。在上课时,学生可通过讲解PPT、播放自制视频等形式,将目标国家的地理风情与风貌进行讲述,在此期间教师可在旁适时补充,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在学生讲解结束后,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中感受平等良好交流所带来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

四、精确的指导教学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在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精确的指导教学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其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思维从“要学、学会”转向“会学、善学”。

以地理合作学习为例,教师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联性,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班级人数组建多个5~6人小组,每组分配一名地理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由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课题讨论,鼓励组员积极提问,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一文时,教师先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即“因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异常,而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等的危害,被统称为自然灾害”,再举出具体的例子,如台风、干旱、洪涝。让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前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通过描述自然灾害表现形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符合该表现形式的自然灾害,如“积水过多导致农作物根部被泡烂”,教师也可在描述里加入非自然灾害现象,从而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如“水田被污染,出现刺鼻的臭味、森林公园出现逐渐扩大的火灾”等。通过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作为目标,以教学作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作为突破口,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充分提高主动性,并培养其形成乐于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实施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其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素养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