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琳
(海南省屯昌县屯昌中学 海南三亚 571600)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多数是以灌输式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能得到激发,一味地强调学生去进行识记,自然会使得他们渐渐丧失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这是不利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由此,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在选择对应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思考其是否与核心素养培育诉求之间是吻合的,在此基础上进入更加理想的初中历史教学格局。
依照初中历史新课标中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核心理论,要求可以实现唯物史观的塑造,意识到人类社会以及历史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历史是依照客观必然规律前进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会对于生产力产生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核心思维,要求能够有正确的时空观念,也就是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对于史料分类知识、文献史料知识、实物史料知识进行接触,继而在重现历史情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对于史料进行辨析。核心能力,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史料为基础,对于历史进行理性客观分析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是历史解释素养。核心价值,要求可以正确理解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国情怀的塑造。
也就是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围绕特定的历史主题,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多个文本的整合,确保学生进入对应历史情境,获得更加多维度的经验,这样实现生成性理解机制的构建,由此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显然相比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主题教学法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其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创新性,与新课改的教育诉求之间是吻合的,充分体现出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得学生成为主体,继而更好地在历史学习中,实现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锻炼。
显然,主题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其可以很好地引导初中历史教师去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秉持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历史教学过程的优化,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和历史素养协同发展的格局,自然可以由此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主题教学法的使用,并非新的教学策略,一些初中历史教师也积极尝试将主题教学法使用其中,但是其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在此过程中,其问题集中体现在:
也就是说在整个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都是以历史知识讲解为主要途径,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强,教师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讲解,学生学习到的也是相对单一的知识点,这样自然难以进入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格局。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为了更好地掌握历史,往往不会主动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会引入一些故事,看似吸引了学生,但是故事与历史主题之间不关联,自然难以保证初中历史教学达到理想的状态。
在一些主题教学中,教学内容中可能牵涉到不同的主题,此时初中历史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取舍,在教学中想着尽可能将所有主题都融入进去,这样的做法就会使得主题不突出。主题不准确的背景下,后续的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也难以与主题关联起来。比如在初中辛亥革命讲述的时候,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辛亥革命斗士和武昌起义,教师没有明确主题,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错觉,以为起义背后斗士孙中山个人做出的贡献,其中一些起义是孙中山促进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可能使得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单元主题,自然会使得实际主题教学模式的效益处于比较差的状态。
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也就是说一开始设定了一个好的主题,但是教师不能围绕实际的主题来进行优化设计,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继而使得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不受之前预想方案的控制,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偏离主题。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发明知识的时候,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教师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设定的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其立意也是比较好的,也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诉求,以造纸术和火药为例,其技术都是遥遥领先的,在数学和医学方面的著作也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在后续主题教学法执行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古代中科技可以领先于西方世界,在近代的时候西方又迅速地超过了我国。在这样的问题探讨之后,学生对于古代科技的探讨仅仅停留在经验不能提升理论深度,继而不能很好地对于中西方科技发展进行差异对比,在此基础上得出落后的原因是古代思维、经济形态,很明显这样的结果与上述设定的主题之间是有偏离的。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之后可能就不知道是应该为这样的古代科技而骄傲,还是应该为近现代我国科技落后而失落。这样的主题偏离的情况长期存在,就可能使得主题教学法的效益处于比较差的状态。
初中历史教师在深度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后,就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环节,切实地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难点设定关联起来,继而实现对应深度历史学习课堂体系的构建。在具体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可能会选择主题教学法,此时同样需要做好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嵌入,继而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格局得以全面改善。此时需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主题教学法,首先要保证主题设定是清晰准确的,并且与实际历史核心素养培育之间可以完美地融合,这样才能够在后续历史教学中高屋建瓴。从这个维度来看,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能够对于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全面的研判,继而对于教学主题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如何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历史主题教学法的效益不断发挥出来。还有在实际初中历史教学主题设定之前,最好可以与其他初中历史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思考新课标中的诉求,在教材内容探讨深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进入充分理解的格局,这样课本内容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才能够进入有的放矢的状态,也就是在此过程中教学主题才能够得以界定。比如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知识点学习的时候,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确保进入思想教育的状态,还可以关注能力培养,可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审视辛亥革命的功绩,研判其缺陷,对于孙中山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活动轨迹,形成正确的认知。显然,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属于教学的核心所在,在此研判之后,积极将空间观念融入进去,鼓励学生从这个维度去审视漫长的历史,一开始是南方的屡战屡败,再者是武汉的胜利。再者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时间观念大环境角度去审视,站在我国近代史的角度去审视,发现可以将其界定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由此之后我国进入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时代,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被终结。在上述分析和探讨之后,教师和学生协同对于本次课程学习的主题进行界定,得出的主题是:帝制的终结者。有了这样的主题之后,学生自然可以更好地进入历史主题探究情境中去,后续历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因此进入更加理想的格局。
结合上述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要想发挥主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中的效能,就需要能够在主题设定的时候,切实地进行新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培育诉求、历史教学主题三者关系的架构,在此基础上使得实际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的效益不断发挥出来。而在此过程中,主题设定可以很好地与历史核心素养产生关联,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激发,学生在思考历史事件的时候,不再是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而是学会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来评述和探究,自然可以使得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效益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
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使用的过程中,一开始的主题得以界定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切实地对于主题教学结构进行优化,由此保证主题教学法的效益不断提升。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在使用主题教学法的时候,要将历史主题教学结构优化作为重要节点,这关乎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教学主题会更加凝练、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更加吸引人,在正确理解教学主题与教学结构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继而进入更加理想的教学格局,这样才能够使得实际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进入更加高质量的状态。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史料实证素养属于重要板块之一,其需要很好地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体系中去。在此环节,要想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就需要能够合理地设定对应的顺序,先要进行史料的呈现,接着去进行合作探究,继而进入总结评价的状态,由此才能够保证主题教学法的积极效益不断发挥出来。以初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学习为例,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此历史事件的诸多事实,使得他们意识到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历史价值。带着这样的历史教学目标,科学地设定对应历史主题之后,教师就会选择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很多的历史资料,还有一些专家表达了自己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在观看这些视频之后,教师会设定一些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结合史料去进行探讨,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从辩证的角度去审视历史问题,这样学生在历史事件分析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锻炼,教学主题情境也会更加丰富,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体系也会更加完善[1]。
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与主题教学法关联的过程中,要能够切实地实现健全教学结构的优化,确保每个步骤都能够严格依照实际的教学诉求来进行[2],因此在上述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环节,教师会引入更多的资料,实现对应媒体情境的架构,还会结合实际资料,合理地设定问题来进行引导。这样自然可以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状态,也就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学生开始从辩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历史事件分析的素质会得到更好的锻炼,由此进入更加理想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格局。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主题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为历史教学打开新的一扇门,学生在这样的历史学习中,可以更好地彰显出自身的价值,继而能够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3],在实际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要学会依照主题教学的特点,研判核心素养培育的切入点,在内容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加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更好的呈现,全面发展格局也会得以架构。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历史教学主题必须得以设定,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也可以更好地渗透进去。比如在讲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会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地设定对应主题,此时会将关注点放在:保证学生在学习历史鸦片战争事件之后,可以认清资本主义的虚伪面貌,正确认识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确保学生开始学会从表面去探究本质,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为了确保上述主题教学情境的充分架构,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专门设定了辩论赛的情境,辩论的主题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学生选择对应史料之后,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然后在课堂上依照辩论赛的程序来进行比赛,听取正方的观点[4],听取反方的观点,让他们彼此进行交互和辩论,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际的辩论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在对应的历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激活,对于虎门销烟行为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在这样的辩论交互之后,学生对于鸦片战争本质的理解会更加理想。如果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一味地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初中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体现,自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历史的内在价值,学习深度也不够理想,自然也达不到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5]。
上述的教学案例中,初中历史教师在主题设定的时候,会将主题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焦点,每个环节都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鼓励他们从表面去审视本质,这样才能够确保历史学习进入深度的状态[6]。当然在进行历史辩论赛开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如下的细节问题:辩论赛中要让学生去组织、去规划、去管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能够成为自主的组织者管理者;辩论情境架构的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依照辩论赛的程序来进行,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好引导的效能,继而确保实际的历史核心素养培育进入更加理想的格局[7]。
单元主题教学,是主题教学中的重要类别之一,其往往倡导可以以单元为对象,实现单元主题的提炼[8],架构单元学习情境,以确保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历史教学规划的时候,要能够科学地进行单元主题的提炼,继而保证初中历史主题教学能够进入提质增效的状态。同样以初中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教学为例[9],教师决定以单元主题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期望由此可以架构更加理想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格局。其详细的教学步骤为:其一,前期进行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此时分析的焦点有:课标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教材的分析。本单元牵涉到的知识点有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再者就是革命志士的斗争,主要有武昌起义,接着就是民国的建立,有《临时约法》,之后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统治。从新课标的角度来看,需要能够学生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君主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差异,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有着正确的理解,对于三民主义有着正确的认知,探究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10]。其二,对于实际的历史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显然对于该单元而言,实际的主题最终界定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接着对于单元主题的目标进行优化,一开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再者是革命的过程,继而是革命的结果,最后是对于革命的评价[11]。其三,依照实际单元主题教学诉求,实现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比如在新课讲述的时候,会展示革命斗士的奋斗,主要牵涉到的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牵涉到的信息有时间信息、领导者信息、结果信息、意义信息。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能够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并且将此理念与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关联起来,继而使得初中生可以在更加理想的历史学习中,实现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协同发展,继而使得初中历史核心素养锻炼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