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茹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教学研究室 湖北孝感 432000)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容易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语文学科的魅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依据学科的特点,开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语文是人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教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以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遵守“素质教育”的原则,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钻研新课标教材,发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依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更好地助力学生未来的发展。语文学科中蕴含鲜明的人文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另外,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和重要基础。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通过课堂教学,除了要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科知识以外,更重视学生精神层面的变化,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是否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对于事物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能否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等,都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到融入人文元素的最佳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会影响到社会的人文素养。而国民的人文素养,又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个人的方面来说,对学生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从国家和社会的方面来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要的影响,对社会是否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必要性[1]。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应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初中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初中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丰富其获取信息的渠道,来拓展知识面。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的发达也给初中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学生利用网络接触的信息大量增多,且信息的真实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导致学生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诱惑,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被网络上错误的价值观裹挟,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科技发展。故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际上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2]。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其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或者说“关键期”中,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心理和精神正在经历较大变动。学生会更加敏感,其情绪会不定期地出现波动,整体不稳定的因素得以增加。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度过这段时期。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重视自我意识的表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突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其主动探究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够让学生拥有独立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更能够对事物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且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基于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初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对此予以重视[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前提是要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以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引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在理解教材和书籍知识时,不能够更深入地进行探索和学习,以至于学生难以对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一来,学生也就难以汲取到精神方面的营养,对文本传递出来的思想和人文精神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更认真地钻研新课标教材,要积极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更要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背后蕴含的潜在意义和价值。初中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见解、观点,通过语文学习,引导学生去主动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为指引,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深厚的人格素养以及高深的人文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依据学生的情况给予其个性化的引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教师还要丰富自己的情感素养,关注全体学生,且了解每一位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信任教师、尊敬教师、喜爱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挖掘自己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其用文本传递的精神产生共鸣,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正向情感的熏陶中发现文本阅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奠定基础。当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在教学设计的环节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优质的学习资源带给学生,并且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以促进教学相长,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能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以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4]。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来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以新课标语文教材为主阵地,在教学设计时,重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将其与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以增加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去寻找那些能够体现出我国文化底蕴,或者是展现出作者高深人文素养的文本,通过对这样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学习,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得以提升,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观察美,继而在美的体验中得以丰富其精神境界,培养其认识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构建更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例如,在学习识字、写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中凝结的文化,让学生能够通过汉字学习,感受和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底蕴,让学生能够明确写好字的重要性,拥有写好字的意识。为了增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写字竞赛,以使学生逐渐拥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进行人文意识、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以阅读教学为例,教材选入的文章都是某一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了解作者想要通过文本传递的思想,同时能够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养分,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是一项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智力技能。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开展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以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意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打开书籍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探究、批判、反思,对文本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剖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太过死板。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是教师也应该意识到教材上的内容是有限的。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除了教材收录的文章以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此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当然,教师也可以将课外富含人文素养的文本内容引入课内,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习发展。当然,在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也能够抓住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是一种知识输入的途径,但是写作是学生进行知输出的过程。如果只有输入没有输出,那么学生对其所学到的知识的理解是有限的。只有给予学生足够及时的输出的机会,学生才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助于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灵活地应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写作就是典型的输出活动。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落实“以读促写”的原则,在学生阅读过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利用其从作者身上学到的写作技巧来创作自己的习作,使学生再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拥有写作的内在动机,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写作主题,在命题作文中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5]。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差异性。初中生在之前都已经接触过语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拥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也具备不同的理解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差异性,转变自己以往的教育观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生遇到困惑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探究和学习。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在其中设置悬念,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在活动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逐渐提升[6]。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将其呈现给学生;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更好地唤醒学生人文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以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