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欢
一直以来,听说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部分初中英语教师缺乏对听说教学的关注与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容易受应试教育影响及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导致听说教学的地位较低,并存在许多制约学生听说能力发展的低阶化教学问题。例如,在听力教学方面,教师进行的大多是一些浅层活动,如多遍播放录音、对答案等,对听力文本的处理往往偏重知识的讲解,缺乏语篇意识,不引领学生深入研析听力文本,导致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缓慢。最终,学生的听说能力养成都会受到制约(蒋京丽 2020)。面对这些问题,尝试应用的解决方法是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听说结合教学,创新点在于听说结合教学及主题意义探究。
在听说结合教学中,学生的听力输入及口语输出活动能得到有效衔接,他们将在听力过程中获取的知识与信息迁移应用到口语表达中,进一步深化听力理解效果,并借助听力所获构建口语表达语言,丰富口语表达内容,两项活动相辅相成、互相助力,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深化发展。本文聚焦的主题意义探究是衔接听说教学的“桥梁”,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心,由教师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与实施多元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意义探究,而意义探究的方式是将理论知识、信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此形成自身对某一主题或话题的观点或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增进对教学语篇的理解,并获取学习能力及思维品质等方面的深化发展(郭颖、徐国辉 2019)。对于初中英语听说结合教学来说,主题意义探究能够充当“桥梁”,学生可在听力文本中探究其承载的主题意义,而后结合现实,利用在听力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及信息建构自己对教学主题的理解与认知,形成自主建构的口语表达。下面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6 Unit 1 It allows people to get closer to them的听说教学为例,深入探析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听说结合教学策略。
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听说结合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根据听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主题,并深入解读听力板块的语篇(听力文本)功能,分析其承载的主题意义,而后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进行精心的教学规划与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方法及步骤流程等),确保主题贯穿学生听说教学活动的始终,驱动其通过意义探究深入解读听力本文,并在获取信息及知识后进行自主建构,从而组合信息以表达自身有关教学主题的观点及想法。这些也是主题意义探究背景下教师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目的是让初中英语听说结合教学顺利、深层及实效化开展。
选取Module 6 Unit 1的Listen and read的对话语篇进行设计与研究。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师应做到对单元主题心中有数。由于单元主题具有统领单元各处信息的作用,从教材各板块中,教师能深入了解单元主题,如通过分析Listen and read这一对话语篇(下文称“听力本文”)的信息,可以明确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在确定了主题语境后,教师还要深入分析听力文本的内涵,明确其所承载的主题意义,以便把握主线并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分析Listen and read语篇,了解到主人公们正在探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及由大熊猫话题所引发的更深层面的濒危动物拯救措施,经此可知Listen and read语篇所承载的主题意义:认知动物濒危问题的严峻性,深化动物保护意识,并探析应采取的动物保护行动与措施,以便让动物能更好地生存,让人与动物、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共处(熊亦波 2022)。
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需要,教师应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以便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驱动听说结合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掌握有关濒危动物方面的词汇及句型知识;技能目标为深化语篇意识,能对Listen and read听力文本进行处理,获取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并能将文本中蕴含的知识及信息应用于实践,从而表达自己对濒危动物话题的想法与观点;情感目标为深化濒危动物保护意识,认知人与动物、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还应明确听说教学的方法及流程。
为了满足学生主题意义探究的需要,在听说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及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帮助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听说探究及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流程是先进行教学导入,激活学生有关听说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作铺垫,然后立足听力教学,引领学生对听力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启发他们对听力文本所承载的主题意义进行探究与挖掘。接着,衔接口语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现实进行深入思考,对所探得的主题意义进行自主建构,抒发自己有关濒危动物保护的观点、想法,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与方案。最后,实施开展评改活动,促进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在准备工作中确定好教学主题,语篇承载的主题意义,以及教学目标、方法和流程后,听说教学便能顺利开展了。在此期间,教师首先进行的是教学导入方面的设计与引导,目的是激活学生有关听说教学主题的背景知识,让其立足已有认识降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探究难度,提高听说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教学导入中,教师须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便激发其对听说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参与度。
针对Listen and read部分的听说教学导入式设计,选择的是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尝试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营造语言情境,以此生成趣味化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思考与探究唤醒有关听说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并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熏陶下,提升参与课堂的热情。具体来说,教师可在Listen and read导入阶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提前制作的微视频,通过1—2分钟的微视频呈现一些濒危动物的图片,如Tibetan antelope、Asian elephant、shark等,最好能展现出这些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
结合微视频中的形象化图片,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后,教师要抛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与探究,以便达到对其背景知识的激活。例如,提出“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animals from the pictures?”“What do you think should be done to save these endangered animals?”等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对话交际。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生活化情境中展开对话交流,激活自身的背景知识,并基于他人的想法完善自身的背景知识,同时在热烈的探讨中活跃思维,增进共情,提高学习兴趣与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李威峰 2022)。
教学导入过后,听说教学正式开始。在此期间,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驱动其立足听力文本展开深入的主题意义探究,并能积极衔接听后的口语实践活动,促使其联系现实对主题意义进行自主建构。
首先是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听力教学引导。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听力教学开展应关注学生对听力文本更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因此,在围绕Listen and read听力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驱动法引领学生对听力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对此,教师可以对听力教学过程进行如下引导:首先,播放Listen and read的全文录音,让学生认真听取信息。在听过第一遍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用于检测学生的第一遍听力效果,并使之第二遍听力能够更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师设计“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urvival of wild animals?”“What are the reasons why giant pandas and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are in danger?”“What can we do about saving endangered animals?”等问题,要求学生在听第一遍后回答。由于是初次听,加之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充分解答。其次,教师督导学生带着问题听第二遍,使其有目的地挖掘听力文本中的细节信息。在第二遍听力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围绕自己的答案展开探讨,通过小组互动校对答案。这种自主化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剖析与想法的交换,最终教师从专业角度为学生呈现答案。历经这些阶段,学生便能获取对听力文本所承载主题意义的理解与认知。
学生经由问题驱动,在深层解读听力文本后能够了解其中所承载的主题意义。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基于在听力过程中所储备的知识与信息对主题意义进行自主建构,结合现实发表自己对濒危动物话题的认知及濒危动物保护的解决方案等。通过这种听后实践活动衔接学生的听说训练过程,促进其语言习得及对主题知识与信息的高度消化。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运用问题驱动法及任务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析与任务的执行完成具有思维含量的口语实践活动,实现对主题意义的建构。首先,提出“Besides giant pandas,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do you know?”“What is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these endangered animals?”“How can we save these endangered animals?What should society do and what should we do?”等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书写以Let’s save the wild animals!为话题的演讲稿,并准备后续演讲。这些问题层层递进,能够驱动学生超越Listen and read语篇进行更广意义的思考与探究。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基于已有认知或教师在导入阶段的微视频展示,探讨更多的濒危动物种类,并对影响濒危动物生存及保护濒危动物的措施进行想法的抒发与观点的交换,最终小组集思广益,整合各方意见而输出演讲稿,并用所学的单元主题词汇及句式等知识组织有关演讲的语言表达,最终将演讲成果予以展示。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听力过后基于教师的问题启发与引导对语篇所存在的主题意义进行自主建构,让主题意义得以升华与深化,而学生在此期间能全面巩固听力所得,在听后口语实践中获取实用的语言锻炼,以及思维能力及人文素养的提高(林颖洁 2022)。
基于听力文本的主题意义探究及超越听力文本的主题意义建构,能够帮助学生历经深层次的听说教学活动,有效达成各项教学目标,并实现听说能力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完成这些有关主题意义探究的听说结合教学活动后,教师还要实施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其能充分认知自身并吸收各方意见,取得进步与提高。
为了能实现对学生听说能力及综合素质发展效果的全面化评估,教师应突破传统化评价形式,确立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实施多目标评价对学生的各项发展要素进行全方位评估。
比如,在对学生口语演讲成果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制订多元化评价目标,包括“语言组织的准确度”“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口语发音的准确度”“演讲内容的完善度”“演讲思路的清晰度”及“演讲时的情感表现力”等,围绕这些评价维度,可对学生的知识使用、技能实践、思维运作、人文认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学习要素进行全面化评估。在确立评价目标后,教师要组织开展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自评与学生自评等多元化评价活动,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评价主体身份,按照评价目标对各组及本组的演讲成果进行全方位评估与反思,最终在多主体评价中,每个学生都能客观、深刻认知自身问题,并接受他人意见而得到改进。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注重听说结合教学的开展,将听说项目进行整合而衔接学生的语言输入及输出过程,促进其语言习得,并在此期间实施主题式教学,关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此充当其听力与口语整合式训练的桥梁,使之能够进行自主化、深层次、实效性的听说能力训练,最终实现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