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玉珍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初级中学 西藏那曲 85200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大量实践和真实情境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方法。西藏地区已经全方位实行新课程计划,并能落实“双减”政策,课程教学以大单元教学为主,实现跨学科融合,这也是后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单元化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跨学课和任务学习能帮助学生提升完成任务的效率,统一宗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终身发展,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开展西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全面提升学生个人修养,促使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并产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实践,形成创新意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应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建构,了解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加以传承,提升思维能力,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针对以上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不断积累,获得锻炼,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表达,通过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全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融入个人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传统教学活动中往往以知识为核心进行讲授,但核心素养教学观更注重学生日后的生活,应帮助学生养成必备能力和品格,关注学生成长过程,通过作业和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成果。教师开展语文作业的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内容拓展和补充,也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尤其是针对西藏地区而言,要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的出台将作业任务目标分为两种,首先针对学生作业安排要科学、合理,学校要进行课后服务工作,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学习生活真正回归到校园内。另外,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出现了各类课外辅导机构,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为整顿教学领域,教育部门应规范课外辅导机构,防止辅导机构出现各种乱象,在短时间内降低学生作业负担,对全国范围内学生、学校以及家长而言也要减轻压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满足群众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和作业设计必须进行改变,怎样提升工作效果,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将“双减”所提出的内容融合在课堂教学环节和作业设计中,是初中语文教师都要主动的问题。[1]
许多教师在开展语文作业的设计环节时,过于注重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个性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对于初中时期学生而言,面临着较强的升学压力,意味着学生更注重学业成绩。随着普高、职高五五分流政策的全面落实,升学压力更大,这在语文作业的设计环节有所体现,教师在开展作业时,以中考为核心,中考中怎样出题作业就怎样布置。因此,语文作业大多以字词积累和课外阅读理解为主,对于学生而言,做作业和完成任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个人学业成绩,作业的完成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指向性较强的作业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的各项要求不吻合,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要检验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程度,巩固知识,更要求学生增强综合能力,教师在开展作业设计时,应更注重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当前,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依旧以传统为主,只引导学生开展书写和仿写练习并没有进行综合性训练,意味着作业形式过于单调,往往以抄写背诵等为主,要求学生掌握书中的字词,回答课后习题,背诵要求的段落和诗词,做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总体概括为四个步骤,诵读、听写、背诵、练习。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作业表现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活动,也要为学生提供能开展听、说、读、写训练的场所。
素质教育已经落实,但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环节和作业布置时只注重普遍适用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成长,基本是让学生完成同一种作业内容,尽管能节省教师时间,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也能省去较多麻烦,但此类作业形式设计存在诸多弊端,学生都完成相应的任务,针对能力较强且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问题,而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作业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只能抄写其他同学的作业,同一种作业会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导致在课堂教学环节出现不利影响。语文作业设计不应是同步的,而是要因人而异,使学生能掌握更多内容,获得提升,应为学生定制个性且私人的作业服务。
为满足应试教育基本需求,教师在讲授作业时过多强调标准答案,学生无法得到创新思维的提升,语文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往往也是以标准答案评判学生对错,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个性化的成长。语文教学存在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考验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语文作业设计也要帮助学生形成开拓思维,让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从而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应针对学生答案给予鼓励和表扬,不要一味强调标准答案,若长此以往,则会削弱学生思维活跃程度,作业设计应使学生发展情感,获得个性化成长。
依照“双减”政策,在初中学年段,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30—45 分钟,但无论是书面作业还是口头作业,学生完成的时间都会将近1 小时,甚至更多,题目类型也较为古怪,回答十分呆板,没有灵活性,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浪费时间。有些父母过多重视学习成绩,导致学生没有正规的休息时间,大批作业教师也无暇批改,没有检验学生整体学习状态,最后也就无法得到教学成果的提升。[2]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要阵地,初中语文课堂以45 分钟为主,作业主要加强学生的运用积累,因此,教师应了解作业优化设计的特点,节省时间、精力,准确设置作业数量,按照要求不得超过30 分钟。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以单元教学目标切入,针对本节课难点,体现出有效性作业的核心内容,实现学生语言方面的积累,做好动笔训练,结合语言运用落实“双减”政策,实行因材施教,从而启迪学生思维,使作业更富有趣味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除此以外,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时,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做到难易程度的分层,不仅体现作业有效性,也要兼顾学生能力。
以《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应布置不同的作业,首先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可以以字词专业为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容易理解的生字,并进行默写,选词造句,实现高效学习,之后教师要定期进行测试,做到查缺补漏。其次,布置感知作业,让学生能了解《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进行分析,另外,也要融入自主诵读,《桃花源记》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背诵,因此,诵读作业必不可少。再次,让学生进行语段品析,例如了解文章中人物说话的内容、翻译,并感受作者的精妙描写。最后,要掌握文章主旨并进行解读,了解精神内涵。针对学生要做到划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可以实施基础性作业,让学生掌握字词运用方法,把握语言风格和基本情感,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注重语言积累。之后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布置提高作业,将作业重点放在写作训练上,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旨,更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针对学习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以单元为出发点,关注生活中存在的不同现象,并进行写作,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教授语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这就离不开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思维,使学生拥有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语文综合运用水平,因此,教学和作业设计应以生活为背景,借助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拓展实践,使作业设计更富有创意,实现作业形式的改变。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言知识的整体应用,应借助综合性学习进行语文专题活动,布置实践作业。[3]例如,在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节课后,教师应以“抗日”为主题,进行调查申报等综合类学习活动的设计,比如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历史,并为学生呈现出立体人物形象,也可以让学生以游客身份表现介绍壮丽景观和时代风貌,之后引导学生撰写有关调查报告。以上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协作完成,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体现出语文作业的实践性,增强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另外,教师也要布置创新性作业,实现作业的开放性,让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节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第一,讲解石拱桥的景点;第二,讲述有关旅游的趣事;第三,回味历史故事;第四,描绘风土人情。作业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量身定制,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作业有创意。
分层教学设计能解决学生怎样做作业的问题,按照分序设计解决学生按照顺序完成作业的问题。语文作业设计按目标进行,目标是开展教学设计的核心,以技能为基础开展,这也是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中心,因此,用技能作业为案例,探讨作业顺序,完成技能训练的顺序包括概念和规则的掌握、转化运用技能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使用。第一,设计能让学生掌握概念的作业,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含义,并掌握本篇课文的中心主旨,例如,在学习《观沧海》这节课时,设计重点:“曹操通过这种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并有哪些写作手法?”学生应通过反复练习转化知识,通过背诵阅读等提升自身技能。在讲完这节课后,布置的任务是让学生再次阅读曹操其他诗歌,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怎样读。第二,设计语言技能运用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节课后,要让学生自行设计爱国主题,并列成提纲,完成写作练习,通过作业设计能关注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构建出整体作业体系,提升学生学习热情。[4]
“双减”政策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有更多空余时间去学习感兴趣的事物,给予自由生长空间,同时加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视程度。在开展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应与家长进行全方位沟通,使家长也能参与到语文作业设计的环节中,双方共同努力,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能力,增强语文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号安排工作,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思考,在学习《鱼我所欲也》这节课时,教师应在教学前布置预习工作,引领家长与学生共同对文章进行分析,并借助辅导资料,掌握句子翻译和讲述的道理,针对授课内容训练。家长也要引领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掌握作者相关背景,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依据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精讲点播,通过训练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提升。
评价与作业有着密切联系,多元化评价能实现作业有效性的提升,作业评价要建立激励机制,不仅要满足客观评价,也要公正提出学生的问题,指向学生后续发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幸福感。首先,可以利用自我批改的形式,教师呈现答案,学生对照批改,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全班进行研究,增强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利用小组互评,此类评价方式一般运用在探究类作业上,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产生思想上的火花。最后,教师评语,教师着重批改重点和难题,了解学生整体学习状况,也可以进行面批,做到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5]对于单元整合后的作业,例如诵读演讲等,参与人数众多,教师要注重激励评价,学生能敢于表达,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多元评价要求学生也能参与,这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教师、学生、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改变作业设计方法,做到以身作则,积极灵活运用新的思想,结合对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过往教学经验,在做到减负的同时作业设计更能兼顾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