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社区规划中的全周期生态优化策略

2022-02-14 07:47司马蕾温乐娣井高佑纪陈毅立
建筑与文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渠生物规划

文/司马蕾 温乐娣 井高佑纪陈毅立

引言

自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以来,研制县域和村域的乡村振兴规划方法与方案成为了当前学术研究及政府决策的重要课题和重点任务[1]。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价值,同时实现乡村的居业协同发展[2]。但目前,我国对乡村生态保护与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大尺度的国土利用层面,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宏观研究结果难以直接指导乡村社区等微观层面的规划工作[3]。在小尺度乡村空间的规划上,虽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的意义已经得到认识,但目前仍缺乏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方法研究。

要使生态保护理念在与乡村人居环境关系最为紧密的社区规划层面得到贯彻和体现,需要在前期调查、总体方案制定、基础设施设计等规划工作的全周期各阶段持续进行生态优化专题研究。其中,通过前期调查充分掌握生态信息是进行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而由于目前乡村地区的水渠等基础设施普遍使用混凝土或水泥,与生态系统保护需求和田园风貌形成反差[4],使得将规划方案落实到具体的基础设施设计上,也成为切实实施生态优化的必要条件[5]。

国外的乡村社区建设和生态优化工作比我国起步早,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参考[6];尤其是日韩等东亚国家与我国的乡村风貌、文化背景相近,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乡村生态优化方面的工作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7]。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在乡村社区规划的各阶段开展生态优化工作的策略,为在微观层面的乡村规划中融入生态保护理念、充实相关的工作方法提供参考。

1 前期调查阶段的生态信息收集

为了创造理想的社区生态环境,需要在早期就对生态优化策略进行设想,准确有效地制定生态优化方案,将规划项目对所在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影响最小化。为此,前期调查至关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规划中可能要更新和新建哪些设施,也需要考虑目前的农业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对生态环境起着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在收集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要素信息时,还要考虑生物在发育繁殖全过程中的空间需求、生物种群移动的空间需求、各种公共设施和农业生产对生物的干扰、生态系统随时间可能产生的变化等问题。为此,需要根据当地的特点以及项目的特征选择并确定合适的生态调查项目,并充分分析整理调查中收集到的信息。

1.1 生态信息调查的方法与目标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不仅能提高调查的效率,对于评价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制定合理的生态优化策略和措施也非常重要。因此,事先应对调查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向环境专家寻求指导和建议。根据需要,也可以组织生态信息研讨会来交换意见,了解生态信息调查应该如何回应上位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当地居民的反馈发现调查项目中未知信息较多的部分,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查计划。

调查的实施可以参考图1 中的流程,首先进行由文献调查和问询调查组成的前期调查,决定现场调查的方案。在调查完成后,还需组织有生态保护工作经验的人、地区居民代表、农业从业人员等组成意见交流会,检验调查结果,并在修正结果后对调查发现进行公示。充分的调查有助于明确地区的现状问题、梳理生态优化目标,进而指导规划方案的制定。

图1 调查与规划阶段的生态信息收集利用流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生态环境调查通常是在土木、水利等工程学的视角上叠加环保视角来考虑生态优化的作用,优化的目的在于高效地解决维护管理的需求。而当下的生态优化则应该从两个新的视角来考虑问题——一是从生态空间的角度考虑生物生息需要的条件;二是考虑空间优化能在何种程度上满足这些条件。优化的目的则为在保护生物的同时,建立一种社区公众参与的规划与管理机制,形成可持续的生态优化(图2)。

图2 基于生态保护理念的环境调查出发点与目标(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2 生态信息调查的内容与流程

如上所述,生态信息的调查可以分为事先的文献与问询调查,以及现场勘测调查两部分。在汇总文献资料时,应尽可能全面收集现有的学术文献和各地政府已出台的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规划。在进行动植物调查时,应在实地调查之前先收集现有的动植物数据资料,为此可以向有关专家或熟悉当地动植物的人开展问询,通过问询调查可以了解到相关地区的珍稀动植物的生息、繁殖信息,当地对动植物的保护现状等信息,以及冬季水渠是否有水等细节问题。

基于事先调查的结果,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查,进一步明确当地动植物的生息繁殖信息和空间分布情况。综合前期的调查结果,进而可以对规划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并评价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应注意的是,在后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如果确认到新的重要物种的生息繁殖信息,或者当地出现了与生态优化相关的新的重要条件,则应根据需要,重新回到调查环节,为明确生态优化的依据而再次进行调查和讨论,灵活应对情况的变化。

此外,除了自然环境,当地的社会环境也应纳入调查内容,以挖掘当地特色,将生态优化与未来的社区发展、产业转型相联系。表1中梳理了前期调查的常见内容。

表1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内容(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2 生态优化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为了提升生态优化的整体性和效率,不应马上开始制定针对具体区域的规划方案,而应先制定整个地区的生态空间基本优化方针,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区域的优化策略进行联动考虑。这一总体方案制定的重点在于对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进行划分。

2.1“生态创造区域”与“生态优化区域”的概念

在制定乡村社区的整体生态优化方针时,根据日本、德国等国的经验,可将规划地区划分为“生态创造区域”和“生态优化区域”两个部分,在“创造区”中采取强化的生态优化措施,同时兼顾“优化区”的生态保护需求,形成整体但有重点的方案。在划定两种区域时,首先应该基于前期调查结果,理顺制定各地块的生态优化对策时需考虑的要素,根据要素的重要性和密集度进行分区。例如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珍稀动植物存在,就可以考虑将其生息的区域设为生态创造区域。依据前期调查发现的各项结果,可以梳理潜在的生态创造区域的位置,并分别整理各部分的生态环境详细情况、划定为创造区的理由、生态优化的需求等。对于生态优化区域,也应梳理其生态环境的概况和生态优化的需求。

“生态环境创造区域”和“生态环境优化区域”的概念示意如图3 所示。

图3 乡村社区中的“生态创造区域”和“生态优化区域”的概念示意(图片来源: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资料《農業農村整備事業tt環境との調和に配慮しまXIII》改绘)

2.2“生态创造区域”的确定方法与流程

“生态创造区域”中的强化生态优化目标,是指在该区域创设出人与自然共生共栖的环境,除了“生态优化区域”所包含的优化内容,在创造区应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生息环境、创造良好的景观等强化的生态优化措施。其确定的方法与流程如下。

2.2.1 确定生态环境要素

在划定“生态创造区域”时可纳入考虑的环境要素整理如下:

(1)长期保有生物多样性的场所(多样性):池塘、水渠以及周边农地里的各种常见生物共同生存和生长的环境可以划入生态创造区域。

(2)珍稀生物生存和生长的场所(稀有性):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的濒危和保护物种,以及地区内数量较为稀少的生物的生存生息场所可以划入生态创造区域。

(3)体现当地环境特色的场所(特殊性):泉水源头等特殊的地区环境,以及其周边的物种生存生息的场所可以划入生态创造区域。

(4)具有地区象征性的生物的生存生息的场所(象征性):大型鸟类等位于生物链顶端的物种,以及鱼类等和当地饮食文化密切相关的物种等,常被当作地区的象征性物种,它们的生存生息场所可以划入生态创造区域。

(5)拥有优越的乡村景观的场所(观赏性):依托自然环境,乡村中的农业生产、人类的生活方式、当地的历史文化互相协调,形成独特的景观。对于特别能体现地方特色景观的区域,可以划定为生态创造区域。

2.2.2 确定划定范围

在划定生态创造区域时,除了从生态系统保护、景观保护等视角出发选择需要特别关注的环境要素和场所,还要考虑线状空间要素和点状空间要素的结合,尽量将这些线和点的要素连接起来。其中,线状要素主要指水渠和河流、河岸的绿地以及水畔生物的生存带等。通过用这些线状空间串联起相互间隔的片状生态创造区,能有效提高生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2.2.3 兼顾生态优化区域

“生态优化区域”是“生态创造区域”以外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主要考虑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缓和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例如,在这一区域中可以考虑调整水渠内部的高差方便鱼类洄游,通过确保水域和陆地的连续性连接动物的活动场所等措施进行生态优化。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来看,在生态创造区域内形成良好的环境,并且使其能与相邻的生态创造区域、生态优化区域保持连接,就能形成大范围的稳定的生态系统。

3 基础设施设计的生态优化对策

为了让社区生态优化的总体方案在各区域中得到落实,还需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中考虑其对生物保护和景观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往往会出现设施的生态优化目标与使用高效性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为了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调和矛盾,进行精准设计,可以考虑向当地居民和有识之士征询意见,在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案选择。

3.1 面向生态优化的设施设计要点

以水渠为例,设计和施工方式的选择要确保其本身作为农用水利基础设施的功能,例如确保让水能安全高效地从上游流往下游,同时要减少其对周边生物的生息繁殖环境的影响。针对方案的经济性和后期维护问题,还需对包括农户在内的当地居民等反映的意见进行综合讨论(图4)。

图4 综合当地居民意见的生态水渠设计方法示意(图片来源: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资料《農業農村整備事業tt環境との調和に配慮しまXIII》改绘)

此外,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特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并按照需要制定阶段性的施工方案也非常重要。其要点之一是顺应当地的条件,灵活地考虑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其二是要一边确认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一边进行阶段性的施工,以随时确认方案的实施效果。

3.2 面向生态优化的设施设计示例

在选择具体的基础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方案时,首先要明确相关的设施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的作为生物的栖息基地或是移动路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定生态优化的目标,开展具体的设计。图5 为考虑生物活动需求的水渠设计示例——通过剖面变化创造不同的水流速度,以及使用自然环保的建材,可以使水渠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成为生物栖息活动的场所。此外,对于同一种设施,也应考虑其在不同场地上的功能不同,分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水渠周边的生物生息状况和土地使用情况,可将其划分成不同区间,并确定与每个区间的生态优化目标相适应的剖面设计与施工方法。

图5 考虑生物活动需求的水渠设计示例(图片来源: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资料《農業農村整備事業tt環境との調和に配慮しまXIII》改绘)

结语

乡村社区规划中的生态优化是在微观尺度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在规划的整个周期中,都应当根据当地的特点,以保护生态系统和改善景观品质为目的,探讨生态优化相关措施。为此,有必要通过前期调查,全面了解当地的生态信息,掌握规划区域的生物生息繁殖状况、生态系统特征、生态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景观特点等情况;在制定总体规划方案时,依据环境调查的结果,对需要采取强化生态措施的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在进行基础设施设计时,在保障其本身使用功能的同时使其能承担作为生物生息环境的功能。本研究意在抛砖引玉,为相关工作提供方法参考,让生态保护理念在我国的乡村社区规划中能够切实落地、收获实效。

猜你喜欢
水渠生物规划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我的乐园
第12话 完美生物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最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