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文旅复兴规划与设计思路剖析
——以马头古镇为例

2022-02-14 07:37张丽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头古镇景观

文/张丽娟 张 健

引言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古镇复兴的重要途径,经由旅游开发可以使古镇文化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弘扬并获益,因此,文化与产业共生发展成为传统村镇打破发展僵局的重要方向[1]。在文旅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各地将具有民俗特色的古镇视为开发的重要对象,古镇的价值被重估[2]。人文价值是古镇旅游开发的核心竞争力[3],推动古镇复兴应以文化为落脚点和出发点[4]。古镇复兴就是用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去解决古镇的开发问题,传承古镇的历史文脉,传承古镇的民俗文化,传承古镇历史街区的肌理以及建筑风貌,同时在功能定位、古镇布局、空间结构、建筑形体等方面大胆创新,以创新性理念、治理模式、活化空间模式以及运作模式等几个方面实现古镇价值重塑[5]。本文首先介绍马头镇区位与规划前的状况,通过对苏州市古城案例和上海外滩源案例的研究获得马头古镇规划与设计可借鉴的要点,然后剖析马头镇文旅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构思,介绍马头镇规划布局。

1 马头镇区位与规划前状况分析

1.1 马头地理区位

马头镇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西部的一个古镇,位于沂河南岸,分别与城关镇、胜利乡、港上镇、归昌乡相邻,清代以前由水路交通与临沂市紧密相连。随着京沪高速、沂河滨河路以及232 省道的修建,缩短了马头与临沂市之间的距离,为马头高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郯城县东西向呈带状发展格局,马头的复兴带动郯城西城的崛起,促使带状城市格局的完善。

1.2 周边旅游资源分析

马头位于沂河与人民路的交叉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沂河有机串联马头古镇、马王墓景点、赵楼银杏园景区、凤墩古墓景点、中华银杏品种园、福寿寺景点、万亩老银杏园、银杏古梅园(老神树)、银杏密植园等旅游资源,使沂河两岸成为古镇空间拓展的重要区域。人民路横向联系鲁南第一支部遗址、马头清真寺、于公墓景区、郯子公园、郯国古城景区、倾盖亭景区、豹公墩景区、神州古栗园景区、孝妇冢景区、乾隆行宫等景点。依托古镇,打造沂河和人民路两条旅游线路,纵横两个方向拓展,形成结构完备的旅游空间系统。

1.3 规划设计范围

马头古镇规划将古镇划分为重点建设区域、引导建设区域、协调建设区域三个层级。此次重点建设区域设计范围具体包括南北旱街、幸福河两岸水街、沂河南岸、大明湖、三中、清真寺及回民区,总规划面积约72.8 公顷。引导建设区域为幸福河内除重点区域外的其他区域,面积约为50 公顷,进行引导建设。协调建设区为古镇风貌协调区,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需与古镇协调发展。

1.4 基地状况分析

自然环境状况分析。马头镇地处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东临白马河,北濒沂河,幸福河纵贯镇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幸福河从北至南流经镇区,东段幸福河已被填埋。古镇内商业及公共设施基本沿着人民路、旱街及东西大街发展,大部分用地为原著民居住用地。古镇以东已建成仿古街区,沿人民路北侧糖果工业园已具规模。

马头古镇现状道路已有一定规模,但不成体系;除了东西大街、旱街、滨河路,其他道路等级较低;路面质量一般,路网密度偏低。道路红线宽度变化较大,东西大街红线宽度7到13 米不等;旱街红线宽度5 到9 米不等。

马头古镇历史悠久,现存建筑建造年代已久,质量普遍偏低;规划范围内以一层砖房为主,少量2~3层的混凝土房,主要分布在旱街两侧;除清真寺、供销社、源兴涌等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外基本没有保护价值。

马头古镇尚未形成完善的市政工程系统,设计中对各类市政工程管线与设施情况的分析,重点关注与城市市政管网衔接的可能性。

通过对马头古镇基地状况的分析,总结出问题与解决策略,如表1 所示。

表1 问题总结与解决策略(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2 案例研究

2.1 苏州市古城案例分析

苏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园林风景城市,别称姑苏。多年以来,苏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平江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改造,如今苏州古城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改造经验也被各地古镇改造和开发单位竞相学习。马头古镇的改造与开发亦可借鉴苏州古城开发的成功经验。

苏州古城发展模式是历史格局的沿用,建筑风格的延续。通过护城河串联古城的商业中心和城市公共空间,充分发挥水系的灵动,达到商业空间和公共滨水空间的完美结合。通过对平江古城内的历史商业中心的整合,引入现代经济业态,带动周边的发展。以观前街为中心,带动周边街巷商业的发展。结合古典园林(网师园、拙政园等),形成古城内的公共开放空间,园林内的水系与护城河水系互通,连为一体。古城区、古城风貌协调区、城市新区之间建筑采用渐进式和韵律相结合的天际轮廓线。

2.2 上海外滩源案例分析

上海外滩源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北邻苏州河、东靠黄浦江、南至滇池路、西到四川中路。外滩源以历史遗留建筑群为核心,带动周边尤其是四川中路两侧的片区发展,通过片区功能业态的延续,街道空间及沿街建筑风貌的一致性带动区域的发展,形成了典型的以中心带动周边的发展模式,马头古镇的规划改造可以借鉴外滩源的发展模式。

上海外滩源发展模式是文脉的挖掘与嫁接,原住民居住空间与外滩源建筑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实现了对外滩源老建筑空间的延续,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街道空间和建筑立面风格的延续通过对街道空间的梳理和建筑立面的改造,实现对外滩源街道空间和沿街建筑立面风格的延续。在原住民居住片区内注入新的功能:艺术展览馆、家庭旅馆、咖啡吧、住区配套商业、教育、办公等,实现功能业态的延续。外滩源改造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公共开放绿地的重要性,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十余个公共绿地空间,这些绿地空间向周边的渗透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实现绿地公共空间的延伸。

2.3 案例总结与借鉴

通过对苏州古城案例与上海外滩源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马头古镇的可借鉴要点,如表2 所示。

表2 案例总结与借鉴(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 马头镇文旅规划整体构思

3.1 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

确立旅游业为马头镇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将其作为主要产业,规划目标不仅要保护古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持独具特色的生态风貌景观,彰显其旅游城镇的特色,同时提高生活环境条件和亲近大自然的条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古镇项目总体定位为“双千年古镇,大江北水乡”。马头镇位于郯城县境西部,沂河南岸,自然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久负盛名的商贾重镇,素有“小上海”之称。马头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传唐代已初具规模。千年的繁荣造就了马头镇灿烂的历史文化,为恢复古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3.2 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马头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满足近期发展的同时,必须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等作为限制因素,真正做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

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原生态环境的原则。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建设中应贯彻历史文化遗产的再利用和保护协调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环境优先原则。优化环境,对现存的有价值而又未被充分利用的景观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优化其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融入环境,对场地内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分析,并利用因借、渗透等手法,使其与场地巧妙融合,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新环境,在没有自然景观可以因借的场地,采用自然景观延伸、暗示等手法,因地制宜地再造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新环境。

以人为本原则。马头不仅仅是旅游小镇,更是城镇居民的生活场所,因此首先应从人的行为习惯及精神状态出发,充分考虑各地块的功能性质,规划满足使用人使用需求的空间场所,创造丰富的空间环境。

3.3 规划理念(图1)

图1 马头古镇规划理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对马头古镇历史上的商帮文化、水运文化、回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丰富的文化体系研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运用科学的发展观,规划马头古镇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古镇(图2)。

图2 马头古镇文化载体和片区分布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商帮文化。设计中以山西会馆(关帝庙)、安徽会馆(天后宫)、河南会馆(大王庙)等八大会馆为载体,重现马头清末民初商业兴旺发达的景象。马头晋商众多,有专门的晋商商会,以前的晋商商会位于关帝庙处。雍正年间,八家山西巨商富贾合资兴建山西会馆,位于清真寺北面对门,东西宽60 米,长170 米,庙会时间是5 月13 日。安徽会馆(天后宫)兴建于雍正年间,坐落于正大街与皮货街西延伸段的西南角。河南会馆(大王庙)的庙会时间为9 月17 日。

水运文化。马头处沂河岸畔,地理位置优越、商品贸易极为发达,相传唐代已初具规模,清代以前水陆交通便利。设计通过沂水春帆、北水门的建设,重塑古码头商船停泊、车马宿住的繁华情景。马头镇的商业区主要沿水路分布,其中北水门作为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其建筑物是沂河船工的航标,不仅为来往的商人提供驿站,而且是游客的中转站。道口则是水路和陆路的交会处,北水门东西两侧的道口分别服务于装卸货物和船只摆渡。幸福河是居民的日常生活的水运交通。

回民文化。本次设计以清真寺为载体,传承回民文化。马头是水旱交通交汇点,商贸发达,吸引回民从各地(主要为济宁、枣庄、淄博、上海等地)前来定居经商。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 年)马头修建清真寺,历经明、清、民国至上世纪末马头居民中有五十余姓氏2000 多回民。回民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回民文化在马头的发展。马头清真寺占地13 亩,建筑面积870平方米,兼具中国宫殿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民族建筑风格,是临沂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文化。本次设计以鲁南第一支部、罗荣桓临时指挥所等红色文化遗址为依托,发扬红色文化。其中,中共郯城县第三小学党支部于1929 年秋成立(后被称为鲁南第一支部),并开始了一系列大型的革命行动。郯城马头成了鲁南地区党的重要发祥地。

民俗文化。马头民间文化丰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本次设计通过对郯马五大调、手工业和节庆等民俗文化的研究整理,建立多种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场所,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郯马五大调因流行于鲁南地区郯城、马头一带而得名,又称“郯马调”,也称“淮调”“五大调”,是马头民间音乐的代表。马头历史上较有名的手工业门类有红炉业(铁匠铺)、铜匠业、油坊、纺织业等。马头传统节庆包括开斋节和端午节,开斋节是穆斯林的传统节日,山东省郯城县数千名穆斯林群众在马头镇清真寺聚礼。端午节时在郯马一带有佩戴荷包和吃粽子的习俗。

美食文化。马头自古商贾云集,民族融合,同时也带来了各地各民族的美食大融合,典型的地方美食有粆、朝牌和挎包火烧等。规划设计中有众多餐饮美食店铺,集临沂地区美食于一体,能够让游客感受坐拥马头便可吃遍临沂的美妙享受。美食街即东盛街,为正大街东面的一条南北大道,南北长三百多米,宽6 ~8米不等,沿街有酒馆、饭店,同裕、和顺、同益等酿酒作坊,鸿聚回民茶食店等等美食店铺,被誉为当时的“美食街”。

3.4 历史空间文化布局

通过对古镇肌理、水系空间、影像空间等各个特定空间的梳理和设计来展现古镇特有的风貌、还原老马头的历史文化,使得马头古镇过去、现在、未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得以延续。古镇肌理反映了古镇中建筑的构成、形式和尺度,能够体现古镇的特有风貌[6]。马头历史街区的发展遵循“一核、一廊、两轴、四片、四节点”的空间结构(图3),其中“一核”指的是旱街和老东西大街交汇处形成的马头历史早期的城市核心;“一廊”指的是沿老护城河的滨水通廊;“两轴”指的是古镇南北向历史发展轴和古镇东西向空间发展轴;“四片”指的是由两条发展轴分割成的四个古镇片区;“四节点”分别为大东门、西门、南门、北水门。

图3 马头古镇历史发展结构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水系空间:通过沂河、幸福河、大明湖、坑塘、支渠等多种水体形式体现大江北水系空间;将幸福河与沂河贯通,将内湖、坑塘与幸福河联通,构筑活水小镇,小镇内部形成环通的幸福河水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小桥,联通幸福河两岸和小镇内部空间,实现水系与陆地的衔接。

影像空间:通过马头老街影像区、沿滨河路的古城墙影像区、“小上海”影像区、商帮文化影像区及民族文化影像区等的重建,重现马头古镇(图4)。

图4 马头镇空间发展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马头镇规划布局

4.1 规划结构

马头古镇以旱街为南北发展轴,打造古镇中心的商业街区,结合文物古迹、传统街巷的保护,逐步建成具有古镇风貌特色的集购物、娱乐、地方风味小吃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依托东西大街形成东西联系轴,打造美食一条街。依托幸福河体现历史性生活水系特色,还原马头古镇原著民的生活景象,打造具有特色的“大江北水乡”。以不同文化为底蕴形成多个功能片区。古镇文化风貌区的建设,以清真寺、基督教堂、中共鲁南第一支部、幸福河、蓝家楼、华圣堂、源兴涌等价值较高的文物古迹为“底本”形成沂河春帆功能区、红色文化教育区、商帮文化区、回民文化主题区、码头历史纪念区等等文化区域,展示“双千年古镇”风貌。最终形成“两轴(东西和南北发展轴)、一带(幸福河)、多片(多个功能片区)”的结构格局。

4.2 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区的总体景观系统形成“网络交错、节点突出”的总体规划布局。以主干道、河道景观为轴线形成网络交错的轴线景观和水体景观带,按功能区划分形成核心景观区,以开发空间、标志性建筑、主要道路交叉口等内容形成景观节点,构建丰富的城市景观。景观轴线规划以旱街和现东西大街为轴,把南门与北水门之间的旱街打造成为古城的主要景观走廊,现将西园大街-柴火市-南戏楼-茅草翁市-西门-原西大街-火神楼-鱼市街-原东大街-大东门建成次要景观走廊。围绕幸福河形成景观带,规划做强做大“水”元素,凸显大江北水乡特征,打通幸福河东段,形成古镇内部景观带。将13 个重点区域通过场地的塑造、特色建筑风格的打造,形成核心景观区。在古镇的四个入口形成四个主要景观节点,13 个重要区域形成次要景观节点,形成公共开放空间,是规划范围内的大型休闲活动空间,提升古镇环境品质。标志性建筑规划范围内结合各个重要景观区和节点,设置一定的标志性建筑。一方面满足城市开发的需求,同时在空间上则进一步强化各个景观节点(图5)。

图5 古镇景观系统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3 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范围内交通组织包括了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静态交通等三方面的内容。以疏通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为目标,规划结合现状街巷进行梳理,完善道路布局,对古镇交通系统进行深化,形成“三纵四横”的道路框架。“三纵”为镇西路、旱街、镇东路,三条路均南北向连接人民路和滨河路,疏散古镇内部交通。其中旱街为古镇内最主要的南北向通道,南北向联系古镇内部各片区,规划将其定位商业街及景观道路。“四横”为滨河路、东西大街、河南路、人民路。其中滨河路、东西大街与232 省道衔接;人民路西与232 省道、京沪高速互通,东联系郯城县城,是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

4.4 古镇旅游线路规划

规划范围内旅游线路规划包括了旅游景区划分、景区出入口、陆路旅游线路、水上旅游线路等四方面的内容。规划结合规划功能分区整个古镇设置14 个特色旅游景区,7 个主要景区出入口。陆路旅游线路依托镇区内的主要道路组织旅游线路,以步行观光为主要形式。水上旅游线路主要依托幸福河和沂河组织的旅游线路,以游船观光为主要形式。

结语

马头古镇开发跳出了古镇开发的三个典型阶段(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活体验),将文化进行到底,并赋予其创新创意功能,将“文旅商展创”相结合,打造具有马头特色的古镇旅游文创区,使之成为具有古镇风韵、展现马头文化、提供文创新消费、可游可赏的新古镇活力空间。通过“双千年古镇、大江北水乡”设计理念的植入,对沂河及“幸福河”两岸进行环境整理,改造原著民居住区和古镇景观风貌,提升古镇价值,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土地价值,实现土地的集约开发,城市的高效经营,创造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古城改造为现代“小上海”。

猜你喜欢
马头古镇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马头星云
同里古镇
凯恩斯的手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