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煜栋
“十三五”以来,天津紧紧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部署,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智慧场景应用、智慧城市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全面建设智慧天津奠定了坚实基础,谱写了天津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
一是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天津在全国率先建成电子政务万兆骨干光网,实现中央-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网络贯通,全网共铺设光缆路由60000 芯公里,接入9600 家单位,实现各级政务部门互联互通。市级政务云达到10.78 万核计算能力、27PB 存储规模,承载全市232 个业务系统。建成天津网上办事大厅和“津心办”政务服务APP,除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实办率达到98%,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政务大数据发展成效显著。建成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上连国家共享交换平台,下连16 个区,接入67 个市级政务部门以及5 个公共服务机构,梳理发布信息资源目录40593 类,累计交换数据量超过1550 亿条次,有力破除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有效支撑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资源服务需求。建成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推动51 个部门面向社会提供数据开放服务,开放数据总量超过7292 万条,市民、企业及数据开发者可以通过网站、移动端、微信小程序等多个开放渠道进行访问。
三是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均居全国第三位,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26.7T,是“十二五”末的6.4 倍。“双千兆”带宽加速布局,天津移动以2.6GHz 作为城市覆盖主力频段,4.9GHz作为行业专网覆盖储备频段,成为亮点工程。加快推动5G 网络规模建设,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主城区等区域实现5G 网络全覆盖。IPv6规模部署顺利推进,完成城域网和接入网IPv6升级改造,实现IPv6 城域网与国家IPv6 骨干网互联互通。网络安全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网络边界安全、接入安全和网间数据交换安全防护,“政务一网通”大数据平台通过核心数据加密、审计、脱敏、防泄漏等措施,确保平台和数据安全。
“津治通”是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平台,“津心办”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通过不断丰富天津“健康码”和市民“随手拍”等全场景应用,驱动后台数据协同、系统协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和城市治理“一张网”在指尖合一,探索天津特色的“管理穿针、数据引线、基层落地”的数字化城市治理方案。5月25日在贵阳召开的“2021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天津“‘两津联动’指尖‘两网合一’ 赋能城市共治”案例荣获“2021 数字政府卓越成就奖”。接下来,“两津联动”还将持续拓展更多的全域全时应用场景,让数字服务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激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共建的热情与活力,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知数字天津带来的便利。
企业开办智慧审批是天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集大成者,其核心是基于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登记事项的高度标准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于相关人员信息、法人股东主体资格等信息在线核验和数据共享,实现全天候、零接触、自助式、智能化行政审批。通过手机上的“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以及工作台进行刷脸认证,办事人30秒内即可领取到纸质版营业执照。2021年3月,天津东疆智慧审批智能工作台亮相央视新闻台,作为滨海新区“放管服”的明星产品得到大力宣传。智慧审批以自贸区为改革试验田,通过压力测试、问题导向、经验积累,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真正将便民利企的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到更多政务服务领域。
天津依托全市网信工作体系开展“互联网+监管”工作体系建设,建立了“互联网+监管”平台系统,打造全市“上下协同、政令畅通”的一盘棋工作格局。系统建立了市场监管、社会保障、民政、税务、金融、卫生健康、药品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知识产权、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等13 大领域33 个风险模型,并通过多种终端监管业务展示应用,满足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监管业务需求,推动构建“全民监管”“全天时监管”“全方位监管”的应用体系。截至目前,系统接收国家下发风险预警信号数据1659 条,产生本地信号6438条。其中,交通新业态领域非法网约车风险预警模型将“互联网+监管”理念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成果相结合,充分运用到城市交通治理工作中,采取“企业运维+政府监管+市场化平台”的数据共享模式,实现对交通运营车辆精准高效监管。目前该模型已经覆盖全市“三站一场”等重点区域,结合“互联网+监管”APP,为交通运输执法提供有力信息化支撑。
2020年6月初,北京、天津陆续出现新冠病毒阳性事件,新冠肺炎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的风险陡增。2020年10月30日,天津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全面上线,借助大数据、电子编码等信息技术,对天津市冷链食品流通全流程进行监控。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涵盖全市297 家进口商、28 个一级冷库、92 个第三方冷库、129 家生产企业、2485 家进口冷链食品销售者、2049 家餐饮服务企业、26 家集中交易市场,累计上传进口食品追溯数据140674 批次。同时,通过将天津“健康码”系统与食品追溯平台全面对接,进口冷链食品销售单位在结账环节通过扫描消费者的天津“健康码”,将冷链食品和消费者“绑定”,实现整个进口冷链食品流向的闭合管理,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实现“从口岸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天津市药品监管智能化检查系统是天津针对一线执法人员日常监督检查设计开发的一款智能化辅助检查系统。系统涵盖了药品批发、连锁、零售和医疗机构等各类型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将市级、区级药品监管均纳入全市监管治理体系之中。实现全链条、全方位监管,做到无缝隙、无盲点对接。系统还能对各项任务的完成落实情况自动进行统计分析,客观及时反映全市的行政执法情况,为药品智慧监管提供重要支撑,做到及时发现风险、有效化解风险。
天津市三农大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的首批试点建设项目,以“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准、措施实、效果好”为总体要求,构建了集采集、监测、共享、分析、预测、预警、决策为一体的三农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涵盖农业、农村、农民、生态和改革等五大领域,24 个核心三农主题,整合35 个业务子系统。自上线以来,平台服务于3680 个行政村(含1041 个市级困难村)、378 万农村常驻人口(含11 万多农村困难人口)、113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3 家龙头企业、511 个家庭农场、251 家品牌企业,70 个培训教育机构,6 大产业技术体系的161 名产业体系专家,3000 多名农业科技专家、3300 名村级信息采集员。目前,平台积累结构化数据4000 多万条,累计产生18 万多条分析结果,采集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达10T,实现了涉农数据的“聚”“通”“管”“用”,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化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开放和利用,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众筹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格局,为各级领导精准掌握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提供数据支撑。
天津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工作,近期连续出台了《天津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天津市大数据发展规划(2019—2022年)》《天津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3年)》等制度文件。在此背景下,2020年5月“天津市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平台”开始建设。作为国内首个省级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平台,天津构建了首个采集个人信息的主体单位基础资源库、数据安全攻击事件库、个人信息网络黑产库,形成了网络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国内外协调处置方案。依托该平台,天津创新与中央网信联合工作模式,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应用互联网数据资源,为地方实施数据安全监管与执法办案提供依据,为全国性开展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贡献天津“智慧”,提供地方“样板”。
天津从关爱无人照顾的高龄独居老年人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聚焦老年群体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采用“1+3+4”的服务模式,即1个市级服务平台,水、电、燃气3 项数据,配备红外探测器、SOS 一键报警设备、智能血压仪、智能手环4 类智能感知设备,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科技适老服务保障体系。平台以老年人自愿申请加入的方式签订服务协议,通过运算用户家庭实时水、电、燃气的使用情况,利用智能语音系统随访进行语义分析等科技手段,实现老人起居数据“全汇聚”、安全监护“全流程”、健康管理“全方位”,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探索出一条符合天津特色的重点关爱群体服务之路。目前,平台已覆盖6 区16602 户重点关爱人员,累计外呼次数高达26000 余次,短信12000 余次,共处置告警事件3500 余起,显著提升了重点关爱人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平台新增对接民政、医疗部门提供的全市1701 个助餐点信息、272 家医院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数据,为老人提供助医、助行、助餐、助浴、助乐等一系列关爱服务,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天津深入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55 家二三级医院、269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与市区域卫生工作平台完成联网对接,汇聚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约13.8T。异地就医服务系统实现三个“全国第一”,即接入国家平台第一家省份、完成异地就医第一单刷卡结算、经办机构跨省清算第一笔医保资金。“金医宝”平台入驻天津市医院86 家,累计注册人数84 万人,实名认证人数73 万人,月均增长4.5 万人,日均活跃人数1.5万余人,累计发生金额7080 万元,真正实现“看病排队少,手机结医保”。
天津深入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建立起三个网络、三个终端、两个平台、一个数据流转中心、35 个子系统的“3321N”信息化总体框架。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司法行政综合平台、司法鉴定管理系统、律师管理系统、津调通APP、智能法律服务等6 个应用系统被评为全国典型应用案例。在司法部首届“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优秀示范案例大比武活动中,律师管理系统荣获一等奖、司法行政综合平台和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荣获二等奖。同时,天津着力建设“12348 天津法网”和“天津掌上12348”,为群众提供集查询、咨询、办事为一体的网上公共法律服务,使人民群众不出家门就能解决法律难题。上线至今,“12348天津法网”已有注册用户7.2 万余人,“天津掌上12348”微信平台关注6.9 万余人,网站查询浏览量188 万余人次,回复咨询总量10.5 万余人次,答复率100%。
天津市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高端CPU 芯片、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新兴产业加快壮大,设立百亿元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加快成长,信创产业已构建完成产业链条,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功获批,信息安全、动力电池两个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产业加快转型,高端装备形成了以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建成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亩均效益明显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天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聚焦“十四五”,天津将抢抓机遇,以智慧天津建设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加快构筑新阶段天津发展优势、更好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局。
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智慧天津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契机。基于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以及改革开放先行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先行先试的优越条件,天津将进一步拉长板、补短板,以智慧天津建设为驱动力,推进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经济等红利普惠人民群众,再创天津新辉煌。
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机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引擎,也给当前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与重组。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天津必须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实现技术的创新突破、赶超发展,加强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不断助力天津释放数字经济活力、变革生产生活方式、发掘城市创新潜力、抢占新科技革命制高点。
抢抓京津冀区域联动协同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内生动力,智慧城市建设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支撑和立足点。“十四五”期间,天津将“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等领域进程,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探索形成整体统一、良性发展的三地智慧城市系统,实现“1+1+1>3”的协同发展局面。作为京津冀的海上门户以及华北、西北地区与世界贸易的重要“桥头堡”,天津将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大势,对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在我国新一轮扩大开放中积极主动作为,把握先机,建立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开放经济新体系,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将天津建设成为智慧社会的践行者、美好生活的先行者、数字经济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