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全域视角下乡村文化礼堂“文旅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2022-02-14 18:15:35刘龙威张赛飞寻凯郭旭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

刘龙威 张赛飞 寻凯 郭旭

摘要 文化礼堂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舟山市文化礼堂的建设一直走在浙江省前列,全市文化礼堂建设共有180余家。基于文献资料分析、村民采访等,发现舟山市文化礼堂建设非常具有特色,通过挖掘当地的红色革命军旅文化、蓝色海洋渔俗文化、绿色海岛农耕文化、金色创业创新文化以及传统非遗文化等多彩文化,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结合。就文化礼堂文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意见做好顶层设计,共同谋划文旅融合發展:坚持创新发展,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深入挖掘乡村地域文化内涵,开发文旅融合的乡村文化体验示范地、加大宣传力度,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为全域旅游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建设文化礼堂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乡村文化礼堂;全景乡村;海岛全域旅游

中图分类号 F 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1-013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1.035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from a Panoramic and Holistic Perspective—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 Village Cultural Auditorium in Zhejiang Province

LIU Long-wei, ZHANG Sai-fei, XUN Kai et 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Abstract The cultural auditoriu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auditorium in Zhoushan has been in the forefront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re are more than 180 cultural halls in total.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the villagers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he author found that very distinctive culture of Zhoushan City hall construction, through mining the local red revolutionary army culture, blue ocean fishing vulgar culture, farming culture of the green island, golden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e and colorful traditional culture, combines traditional folk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uditorium to do a good job of top-level design and jointly pla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t is necessary to persist i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establish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dig deep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regional culture, develop demonstration areas of rural cultural experience integrating culture and tourism, strengthen publicity, implement cultural brand strategy, provide more high-quality tourism products for the whole region, and build cultural auditorium

Key words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Panoramic countryside;Island tourism

作者简介 刘龙威(1992—),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29;修回日期 2021-06-11

农业、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旅游、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化礼堂建设有助于传承乡村优秀的社会文化,构筑当代乡村发展的精神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动能,支持建设文化礼堂也被写进了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文化礼堂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以文化礼堂为基础对其所在社区及周边景点进行整体性的旅游开发,将文化创新创意落实到具体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中,为产业重组和文旅融合的实践提供了新的舞台。当前,舟山正在探究全景全域式文化礼堂建设与旅游业有机融合,深挖海岛渔农村海洋文化内涵,将旅游元素融入乡村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打造出以“文旅融合、全景乡村”的理念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从而促进舟山渔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1 全景全域视角下舟山乡村文化礼堂文旅融合的现实基础

舟山市渔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一直走在浙江省前列,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文化礼堂190家,各县(区)均有1家以上全景全域式文化礼堂,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乡风、打造美丽乡村方面成为典范。

全景全域式文化礼堂的概念是舟山市于2017年首次提出的。全景全域式文化礼堂的观点认为,文化礼堂不應该只囿于乡村文化综合体依托的物态建筑,而应该秉持“全域旅游、全景乡村”的理念,把整个乡村社区或村落纳入文化礼堂打造范畴,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一是将旅游元素融入乡村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升乡村社区景观环境水平,推动单个景点旅游向全景全域乡村旅游转变,形成全景村、全景街道等相通相融、相促互动的全域化乡村旅游目的地,使乡村社区尽显“人在景中”的自然生态之美,提升乡村社区居民和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通过全域全景式文化礼堂的建设,使文化礼堂融合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之中,实现文化礼堂对乡村社区的全覆盖;三是通过全景全域式文化礼堂的建设,深挖海岛渔农村海洋文化内涵,将旅游开发与文化资源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社会发展等有机融合,并以乡村社区居民和游客的主客共享机制,实现文旅的深度融合[1]。

舟山打造全景全域式乡村文化礼堂具备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舟山海岛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乡村旅游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舟山群岛背靠我国经济发达且富庶的长三角地区,域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2019年8月28日在世界海岛旅游大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世界海岛旅游竞争力报告》显示,以群岛为统计口径,舟山群岛作为海岛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全球第11位。舟山群岛也是我国长三角地区唯一的海岛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为舟山海岛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2]。

近年来,舟山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休闲渔业、海岛民宿等特色旅游产品,重构海岛经济发展模式,使旅游业成为渔农村的重要产业,催生了渔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业态和新活力,开辟了部分渔农村从式微、凋敝逐步走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也提供了一批像嵊泗花鸟岛这样因旅游带动渔农村走上振兴之路的鲜活样本。目前,舟山正以创建国家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万村景区”工程,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海岛乡村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海岛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1.2 文化礼堂建设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独特的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对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

舟山市各地乡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抓住标准化、均等化、特色化等核心要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注重挖掘各村文化底蕴和亮点,培育本村特色文化品牌,展示当地文化形象。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革命军旅文化、蓝色海洋渔俗文化、绿色海岛农耕文化、金色创业创新文化以及传统非遗文化等多彩文化,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结合,打造出了“美术馆”“戏剧展厅”“军旅文化馆”“渔歌号子馆”“五匠馆”“乡村记忆馆”“创业馆”等一批特色展陈馆,如定海新建社区建有南洞艺谷群岛美术馆,南洞艺谷新建文化大礼堂设有南洞戏剧谷展示厅,定海区毛峙社区建有渔俗文化馆,金山社区建有非遗舟山锣鼓陈列馆,普陀干施岙设有“五匠”陈列馆,岱山县东沙设置金维映纪念馆,上船跳社区建有以徐福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礼堂等,展现了舟山独有的地域优势、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色”。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1.3 “文旅融合”的前期基础较好,融合实践已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普陀区干施岙村、岱山县东沙和上船跳社区、嵊泗县花鸟岛都已打造成全景全域文化礼堂,不仅有效提升了乡村振兴的“造血”功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来的游客。如2015年曾被列为浙江省首批8个文化小镇之一的南洞艺谷景区的文化礼堂也成为游客们必游的景点。新建社区文化礼堂设置了村情村史馆、崇德尚贤馆、成人礼大堂、乡风民俗馆和美好家园馆5个馆,礼堂门前广场的戏剧林,以浮雕的形式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外戏剧名家,呼应了南洞艺谷打造戏剧谷的主题。同时,新建社区还通过“景区化”打造文化礼堂,将美丽乡村、文化艺术与海岛旅游发展相融合,游客在此可以尽情体验乡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3]。普陀干施岙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秉持“孝信仁义,五匠故里”这一文化理念,通过打造普陀展茅“五匠馆”,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五匠精神;此外,通过设置“礼孝学堂”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学基地。岱山东沙社区文化礼堂把红色革命文化、渔文化元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进来,并建有8个文化礼堂分堂,成为了游客的必到打卡点,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又实现了社区居民和游客之间的主客共享;被评为“舟山海岛旅游示范岛”的嵊泗县花鸟岛文化大礼堂,以“家文化”为主题的海岛全域化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游客必来的景点,凡来岛上的游客都会去各处的文化礼堂看看,感受一番小岛居民相亲相爱如一家人的生活场景[4]。

根据统计,这4家全景全域式文化礼堂,2017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休闲渔业、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收入6 000余万元。

2 全景全域视角下舟山乡村文化礼堂文旅融合的问题

2.1 融合发展的意识有待加强,文旅融合程度不高

舟山乡村文化礼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只有少数文化礼堂将自身建设与旅游开发联系在一起,对乡村文化礼堂文旅融合开发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已经与旅游开发结合的乡村文化礼堂,文旅融合的程度还不高,对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开发的项目还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

2.2 缺乏统筹,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亟需创新

乡村文化礼堂如何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共同协作,统筹规划,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进其融合的步伐,但是目前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舟山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文化礼堂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建设推进缺乏和旅游业融合的前瞻性,缺乏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文化礼堂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经费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管理运行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多数文化礼堂依托老年协会、社区大学生、社区干部进行日常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基层文化礼堂管理团队尤其是本乡本土的文化组织者、带头者和骨干力量缺乏,懂旅游、文化和营销的人才匮乏。

2.3 文化礼堂的功能未得到完全发挥,利用率较低

已经建设的文化礼堂当中,有一些还基本处在闲置状态,缺少对乡土文化的展现;有一些文化礼堂中尚没有常态化地开展活动,因此利用率较低;当地的村民对文化礼堂的认可度不高,游客对其的感知度也低,文化礼堂应有的功能未得以完全、有效地发挥出来。

2.4 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开放意识不足

部分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开放意识不足,只是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甚至保留了不少文化糟粕,而没有以开放的态度建设礼堂,没有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新时代文化的孕育基地。

2.5 宣传力度不够,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缺乏

政府对村民宣传教育不足,不应只停留到空洞的文化方面的宣传,还应该积极宣传建设文化礼堂物质层次的利益,使村民看到实际利益所在,提高村民全民参与建设文化礼堂的积极性。游客对文化礼堂也缺乏了解,文化礼堂本身的知晓率较低;虽然重视“一村一特色”的开发思路,但在凝练特色主题方面还存在困难,“一村一品”的特色还不够鲜明,在做乡村文化精品和塑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方面仍显得力度不足;“文化礼堂+旅游”大都处在旅游的浅层次开发阶段,如对文史资料和民俗物件的静态陈列展示以供游客参观,缺少更多能体现本村特色文化且有市场竞争力、号召力及参与性强的体验性产品,因此直接影响到对游客的吸引力[1]。

3 全景全域视角下舟山市乡村文化礼堂文旅融合的路径

3.1 融合机制

3.1.1 全域化:点面结合,主分堂设置。

有些文化礼堂受场地设施限制,不能有效地进行文旅融合开发,可采用主分堂设置方式,在乡村社区设置一个中心礼堂和若干个分礼堂,点面结合,以中心礼堂为核心,分礼堂为辅助另辟蹊径地解决乡村社区建设文化礼堂的空间场地不足问题,使文化礼堂的布局覆盖整个社区,又充分结合当地乡村社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实现文旅的深度融合。岱山县东沙镇就以古建筑聚泰祥为中心文化礼堂,又在全镇设手工渔绳结、鱼骨塑画、金维映纪念馆等8个分礼堂,分别展陈红色旅游文化、传统非遗文化等,并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了乡村社区文化礼堂的全域化。

3.1.2 全景化:文旅融合,主客共享。

全域化全景化文化礼堂的打造,要有“主客共享”的理念,深入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元素,将乡村打造为处处皆景、社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品质生活空间。干览新建社区“景区化”打造文化礼堂,将美丽乡村、文化艺术与海岛旅游发展相融合。通过群岛美术馆,开展渔民画、剪纸等非遗体验,让游客充分融入海岛民俗文化当中。另外,通过文化礼堂建设,向游客展陈戏剧文化,同时,文化礼堂搭有戏台,每周固定时间向游客和本地居民演出木偶戏等,将文化礼堂建设成为社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空间。普陀干施岙村文化礼堂建设以“孝信仁义,五匠故里”为理念,并在干施岙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这一理念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如其通过打造普陀展茅“五匠馆”,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五匠精神;通过设置“礼孝学堂”,不但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学基地。岱山东沙社区本就是一个文化镇,该镇挖掘传统渔俗文化,兴建的非遗一条街、渔业博物馆等项目,将展陈展示相结合,将文化礼堂与旅游项目相结合;岱山上船跳社区就以美丽村落打造为契机,融入徐福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把乡村书屋和民宿接待中心结合起来,把乡村讲习所和乡村院落、民宿结合起来,把乡村环境改造與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做到乡规民约上墙、家训方言也成为民宿景观装饰内容,并设置岱东民俗体验课堂,红色方言讲堂,该社区还与周边的鹿栏晴沙景区、海岬公园景区联动,开展寻根之旅活动,将文化礼堂建设成为了社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空间[5]。

3.1.3 全时化:活动常态,展陈全面。

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定期、常态化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展陈当地的乡土文化,实现文旅融合的全时化。干览新建社区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分别设置村情村史馆、崇德尚贤馆、成人礼大堂、乡风民俗馆和美好家园馆,向游客全面展陈乡村文化。同时,新建社区打造“景区化”文化礼堂,将美丽乡村、文化艺术与海岛旅游发展相融合,主推“南洞艺谷”礼堂文化品牌,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木偶戏表演,开展渔民画、剪纸非遗体验、神行定海山徒步大会、南洞油菜花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普陀干施岙村以文化礼堂为载体,通过打造“五匠馆”,向游客全面展陈五匠文化;同时,通过“礼孝学堂”,打造普陀区青少年乡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国学以及琴、棋、书、画、匠等传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6]。岱山上船跳社区就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在不同时期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俗节庆和礼仪活动,如以二十四节气、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为依托开展各种乡村民俗体验活动,以徐福文化为依托的文化展演、文化茶会;岱山东沙社区还采取文化礼堂分堂轮流到中心礼堂坐堂的做法,各分堂根据自身的特色,定期主持开展民俗、仪礼等专题活动,使文化礼堂的展陈展示活动月月有,全时化、常态化地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辐射群众,让全社区、全县人民享受文化礼堂的资源,一些亲子类、体验类活动还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成为该地旅游的一道“招牌”产品。

3.1.4 智慧化:信息畅达,服务优享。

乡村文化礼堂的文旅融合开发离不开智慧化的体验,应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乡村文化礼堂及相关的旅游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建设智慧乡村全域旅游服务平台,最终形成集导航、导游、导览 、导购、营销、形象传播于一体的智慧乡村旅游体系[7]。提供休闲信息服务和文化礼堂讲解服务,讲好乡村故事,实现乡村文化礼堂与游客间的信息互通和对称;向游客提供宽带上网、无线上网、数字电视点播、刷卡等服务,让游客享受到更多便捷、智能化的优质服务,提升旅游者在乡村文化礼堂中的体验界面。

3.1.5 全民化:人人参与,全民建设。

文化礼堂建设绝不仅仅是个人和个别组织的任务,应该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组织带动下的全民参与。应该深入挖掘村民的各种潜在的文化内涵,不断为文化礼堂注入新的活力。

3.2 融合模式

3.2.1 旅游+乡村博物馆。

乡村文化礼堂建设要发挥传承乡村记忆的功能,可打造村民们共享记忆的乡村博物馆和游客了解、品读乡村的博物馆。通过图画文字和实物搜集展示、视频制作等方式展陈,在这座博物馆里不仅要有乡村历史、农耕渔牧文化、乡贤名人的记载,还要有这里的民间老行当、特色乡土美食和传统工艺技术演变的再现。一方面可以让村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共享老一辈人的美好记忆,铭记一些人一些事,也可以让游客更全面地品读文化礼堂所在社区的历史和文化。

3.2.2 旅游+研学。

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可加强旅游和教育的融合,通过挖掘深厚的海洋文化内涵,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和打造海洋研学旅游基地,可为广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深度体验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渔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船文化等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可依据海岛乡村实际开发出“海洋海岛教育体验”“渔文化体验”“国防教育与爱国的交融体验”“海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验”等项目,让游客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海洋海岛的历史与未来,激发忧患意识,增强时代使命感;让他们了解和学习海洋生物的类型和特征,不断丰富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诸如织网、打绳结、捕蟹捉鱼等渔家技能;让他们学习国防法规、军事常识和海岛国防文化,增强对爱国情感的认识;让他们近距离走近舟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舟山锣鼓、渔民号子等非遗项目现场表演,并成为海洋文化的传承者,使乡村文化礼堂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8]。

3.2.3 旅游+民间演艺。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旅游演艺产品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典型新业态。文化礼堂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可精心组织一些民间的曲艺表演以及体现乡土色彩的演出节目,从乡土文化的创意着手,通过民间演艺项目给游客一个了解乡土文化最便捷的窗口,让本土文化变得有温度、可触摸,在满足社区村民文娱生活需求的同时,又可极大地满足游客对乡村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有助于延长游客在乡村游览逗留的时间。

演艺节目的内容一定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演艺节目的形式可丰富多样。如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我们的村晚”系列文化表演、地方戏曲、跳蚤舞、翁州走书等各种非遗项目表演,也可以是村民自发组织创作的反映身边人身边事的乡土文艺节目;演员可以是村民“草根达人”,或者来自市县派出的专业或业余文化团体;演出时间可安排在晚上,借助丰富夜间生活的演艺产品来留住游客,改变当前乡村一日游的现状,并适当安排一些可以让游客参与的表演节目,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和互动的双项需求,为广大村民和游客带来一场颇具乡土色彩的视觉盛宴。

3.2.4 旅游+民俗。

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礼堂乡风民俗馆的作用,展示乡村民风民俗。除了展示民俗物件,还可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关于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的讲座,为村民和游客讲解民俗文化的由来和重要性,传承好优良的传统文化;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国庆节等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和主题娱乐活动,如舞龙舞狮表演、舟山锣鼓、包粽子、做清明果、打年糕、猜灯谜、看戏、美食烹调等,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和增强村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乡村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依托海岛渔农村丰富的农业或渔业资源举办特色旅游文化节,如李花节、葡萄节、海鲜美食节、贻贝节、渔业开捕节、螃蟹宴等节庆活动,推动节庆进文化礼堂,吸引广大游客纷至沓来,由“文化礼堂”搭台带动渔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3.2.5 旅游+文创产品。

乡村文化礼堂在和旅游融合开发过程中,有必要在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上下功夫,将乡村自产的农副产品加工并包装成精美的旅游商品销售,同时设置专门的研发部门研发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创意的文化衍生产品,为乡村文化价值重建开辟有效路径。

乡村文化礼堂在实现文旅融合开发过程中,应将文化创意和乡村日常生活捏合在一起,善于在根植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把乡土文化和艺术创意揉合在一起,开发出更多承载乡村文化和记忆的文创产品。比如让游客在花卉种植园制作插花造型,在水果栽种区采摘水果后由工作人员指导做成天然果酱,用各种材料制作乡村本土特产相关的手工艺品和动物玩偶等,用创意和艺术激活乡村,使乡村文化礼堂成为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体验核心区域,丰富乡村旅游内容,满足游客不同的期待和需求,让游客在乡村文化礼堂获得消费利益的最大化。

4 全景全域视角下乡村文化礼堂文旅融合的建议

4.1 做好顶层设计,共同谋劃文旅融合发展

由政府部门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做好宣传、规划、建设、文广旅体等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共同谋划乡村文化礼堂的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在区域规划上全面对接和融入舟山群岛全域旅游发展大盘,突出“全景舟山,全域旅游”的理念,全域式提升生态和人居环境,全维度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活动的开展,打造全景全域式的乡村文化礼堂。尤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实现景区道路的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公交网络向乡村文化礼堂和周边旅游景区景点延伸,按照舟山全景全域战略的总体布局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推进农文旅融合,积极发展乡村研学旅游、乡村文化体验、乡村民宿、乡村休闲度假等新业态,营造处处皆景的乡村旅游环境。

4.2 坚持创新发展,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全面推进舟山渔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推行文化礼堂理事会制度,完善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制度;加大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力度,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讲座、培训、文艺、服务活动,“三下乡”等活动实现向渔农村文化礼堂倾斜;制定出台《舟山市文化礼堂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拓宽经费来源,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在人才队伍方面,应加强文化礼堂管理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举办全市渔农村文化礼堂管理人员培训班,提升文化礼堂运行管理水平[9],扶持培育民间社团,本村文化人才培育和外来人才引进并举[10],培养和引进一支懂文化、旅游和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队伍[11]。

4.3 深入挖掘乡村地域文化内涵,开发文旅融合的乡村文化体验示范地

舟山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历史遗迹、生产方式、生产工具、风情民俗、传统文化形式等,甚至是自然资源,都是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在礼堂建设时将其与这些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将礼堂打造成异质化程度高的特色乡村旅游地或景点。

在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可进一步全面梳理各地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并进行系统总结,应重点选择几个在村落建筑文化方面突出、乡土文化传承较好、乡土元素留存完整、历史遗迹遗存品级高、乡村风土人情浓郁的村落重点打造,从一开始就避免出现乡土文化特色不足,乡村旅游项目同质化的现象,将文化礼堂开辟为文旅融合的示范点,将文化礼堂和周边旅游景点串点成线,开发整合几条农文旅融合的精品线路,把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游客了解和体验乡村文化的必到打卡景点和示范地,满足游客对乡村文化体验的需求。

4.4 加大宣传力度,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为全域旅游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

加大对舟山乡村文化礼堂文旅融合发展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以对外新闻宣传报道以及微信、短视频等融媒体手段,不断扩大文化礼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乡村文化礼堂文旅产品开发方面,彰显地域文化特色[12],通过 “旅游+研学”“旅游+民间演艺”“旅游+文创”等模式开发渔文化、船文化、海鲜美食文化、海岛民俗文化、军事文化、非遗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深度游产品,以李花节、葡萄节、海鲜美食节、贻贝节、渔业开捕节等节庆活动带动,将乡村地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塑造舟山海岛乡村文化礼堂旅游品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13],提升旅游品质,培育成海岛旅游新热点,优化舟山海岛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为舟山全域旅游提供更多优秀的乡土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带动舟山海岛全域旅游发展。

4.5 建设文化礼堂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化礼堂建设绝不是“一锤子买卖”,文化礼堂需要传承,需要可持续的发展[14]。要完善建设推进机制,解决好“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探索推进理事会等自主管理制度,分级推进礼堂星级管理制度;改进内容供给机制,“送”好文化,“种”好文化,“链”好文化;深化文化礼堂培育机制,增加文化礼堂精神内涵;优化队伍建设机制,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强化激励保障机制,着力增强文化礼堂的持续力。让农村文化礼堂的“根”扎得更深,“底”打得更牢,切实把这项得民心、顺民意、暖人心的实事工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参考文献

[1] 章隽达.风从海上来:文化礼堂建设的舟山样本[J].浙江画报,2018(3):8-23.

[2] 王辉.发展生态旅游:舟山离岛渔村的乡村振兴之道[N/OL].舟山日报,2019-06-02[2021-02-07].http://home.zhoushan.cn/home/jdxw/201906/t20190602_928424.html.

[3] 徐友才.让文化礼堂成为涵养文明乡风的“殿堂”[N].黄冈日报,2018-09-04(003).

[4] 张雅芳.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建设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8.

[5] 崔媛媛.舟山市定海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研究:基于村民主体的审视[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7.

[6] 马德良.新时代农村文化礼堂高质量发展途径[N].绍兴日报,2021-05-02(003).

[7] 张剑宇,任丹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文化礼堂:耦合逻辑与价值输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0(2):20-27,93.

[8] 陈信,柯平,邵博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1):12-16.

[9] 江晓琼.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8.

[10] 罗热.东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評价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11] 王梦婷.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北京、苏州、杭州、南京、西安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12] 周梦梦.“乡村振兴”视阈下江西省乡村旅游大开发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

[13] 李文雅.基于微度假模式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宽域满族自治县南天门乡村旅游规划为例[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7.

[14] 申业磊.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以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例[D].温州:温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婺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青年时代(2019年1期)2019-03-14 13:33:26
“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
人民论坛(2018年32期)2018-12-10 08:16:46
全域旅游视角下荣成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西部论丛(2018年11期)2018-10-19 09:11:24
浅谈摄影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作用
青年时代(2018年23期)2018-10-13 09:34:54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青年时代(2018年19期)2018-10-13 09:34:28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机构与行政(2018年5期)2018-09-15 07:10:08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建议
水运管理(2018年12期)2018-03-14 04:57:10
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