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报道创新

2022-02-13 22:32:25王永超
新闻传播 2022年24期
关键词:时政党报新闻记者

王永超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 山东 276000)

时政新闻是我国主流媒体传播的重要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渠道。时政新闻想要在全媒体时代竞争中坚守地位,必须立足于传统媒体特点不断创新。近年来,由于受到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传统传媒模式进入全媒体时代,新形势下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使得大众对新闻信息需求发生变化,时政新闻优势极大弱化。现有对时政新闻创新研究集中于个案分析、具体节目,较少从节目制作理念方法入手研究。研究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创新是业界的客观需要。

一、全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

时政新闻主要面向群众传播国家政策,引导人们正确的社会舆论评价。当前我国媒体事业快速发展,新时期人们对时政新闻关注度提高,时政新闻是传播国家政策的有效途径,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地位逐步提升,时政新闻满足人们对国家时政动态了解的需求,全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报道产生很大影响,新形势下时政新闻报道应不断创新转型。

(一)时政新闻报道的内涵

广义上的时政新闻是有关施政纲领与政策发布报道,内容包括政府工作动态、政治会议、突发政治事件等[1]。地方时政新闻是对地方党政机构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报道,包括社会发展全局性大事、地方群众生活相关时事等。时政新闻报道具有头条优先权、鲜明政治色彩、严格的规范性等特征。政治活动通常在特定时间内进行,记者必须准时采访快速报道。要求报道党的会议决议、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领导者的风采等显示鲜明政治色彩;国家领导人活动报道称谓规格等方面语言严谨,报道内容不能断章取义。

时政新闻报道对培养人们的政治情感,加深群众对政治的认识,坚定政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时政新闻传播国家政治决策信息,可以营造良好的政治活动氛围,使人们充分了解国家情况,保证国家稳定发展[2]。人们的政治情感通过政治主体在生活中体现,通过时政新闻报道可以对政治客体加深了解,为国家发展提出合理意见建议。时政新闻报道能加深人们对政治现状的了解,通过政治主体对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深入了解,全媒体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时政新闻,通过声画文字结合方式促进对政治形势形成全面的认识。公众根据公布政策研究完善自身政治知识,深刻理解政治的目的[3]。要提升人们的政治素养,充分利用公民身份为国家作出贡献,需要充分加强时政新闻报道规范性。

(二)全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

全媒体概念最早由美国玛莎斯图尔特公司提出,该公司拥有众多管理项目,包括电视广播节目等多种形式媒体[4]。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传播信息手段不断增多,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工具不断发展,全媒体是运用各种新兴媒体手段涵盖所有媒体形式,针对人们的需求调整传播渠道。全媒体架构包括全媒体传播采编与运营模式,通过全媒体架构使信息资源及时传递。

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传播功能不断弱化,调查显示,通过网络等形式获取信息人数不断增多。全媒体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承担诸多功能,时政新闻报道是受众了解国情的重要窗口,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稳定的重要抓手。讲好中国故事是主流媒体承担的重要使命,时政新闻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创新是主流媒体创新发展的实践。全媒体时代使得时政新闻报道方式更加多样、新闻形式更为多元、报道内容更加全面。

二、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全媒体发展对时政新闻报道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面临新闻传达及时性不足、报道质量下降等方面挑战。全媒体下时政新闻报道途径增多,对新闻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要科学运用互联网满足公众要求,当前我国还有不少新闻记者对互联网知识技能掌握不足。互联网下用户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海量时政新闻信息,网络中部分时政信息存在转载不完整情况,全媒体下新闻机构竞争激烈,一些机构忽视报道质量影响新闻信息真实性。全媒体下时政新闻报道存在信息量少、模式单一、缺乏深度等问题。会议报道是时政新闻的重要部分,由于媒体习惯定势,报道形式单一。有些时政新闻记者为扩大宣传效果放大某些细节,不实的报道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全媒体下时政新闻报道问题分析

新时期党报时政新闻报道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媒体下一些党报对报道形式进行创新探索,但与群众贴近性不强,难以受到群众的欢迎。主要表现为报道语言选择不当,报道形式单调。党报时政新闻存在大量引语,直接引语严谨但不够生动。过多采用间接引语导致报道专业术语性强。通常将领导观点讲话简单罗列,不能表达会议真实意图。报道内容生硬不符合大众获取信息需求。目前国内党报时政新闻报道采用倒金字塔形式,将重要新闻事件写在导语部分,模式过于呆板,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多采用典型实用报道,写作速度快,但缺少灵活的变通,与受众的要求脱节。

三、全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创新对策

(一)新时期时政新闻报道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加强,媒体行业进入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面临新的挑战,逐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互联网时代下,受众有限的媒体使用时间被移动设备占据,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要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当前我国新闻报道改革难点是时政新闻报道,地方党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时政新闻报道加快改革,推进时政新闻改革创新是必然趋势。全媒体下时政新闻报道创新要求记者加强专业学习,促进新闻报道方式创新,注重与用户积极互动,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内容。

时政新闻报道媒体要加强对新闻记者的培训,推动新闻记者能力提升。邀请行业专家对记者进行专业培训,互联网培训方式可以根据记者综合技能情况制作有关视频,新闻记者可以自主学习观看,通过培训提升新闻记者专业化技能,使时政新闻报道取得更好的效果。当前我国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求加强时政新闻报道生活化。时政新闻报道版面样式发生改变,很多记者在报道中加入新板块,采用语言更加个性化,结合网络语言提升报道生动性。全媒体下时政新闻记者要采用生活化语言创新新闻内容,注重对时政新闻细节内容等呈现,通过创新时政新闻内容增加报道吸引力。

(二)时政新闻报道创新重点

全媒体下时政新闻报道创新重点要创新新闻报道内容形式,使新闻报道贴近民众。针对时政新闻报道的不足,新闻记者要聚焦于新闻与大众的联系,从多方视角理解国家方针政策。新时期时政新闻报道要转变写作风格,提高内容的可读性。选择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时政新闻事件多角度解读。如针对能否取消机场建设费新闻报道中,阐述民航发展基金性质内容,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全媒体时代党报时政新闻报道要采用多元化风格,引入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新闻内容展现效果更加立体。要求标题设置准确真实,通过问答等方式激发阅读兴趣;采用图片等生动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有效吸引读者目光;要选择群众乐于接受的文风,形成灵动活泼的风格,如借鉴国外名报写作方式,配合花絮等多变新闻题材,增强党报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全媒体环境下大众倾向于阅读故事性强的内容,时政新闻报道要用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注意力,精准把握新闻中富有吸引力的内容,记者可以选择小的切入点深入展开,如扶贫报道选择故事典型;文本中填充细节性内容,强化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如《人民日报》报道选择31位农民工代表为题材整理其言行形成通讯,反映人民自我行使权利主题。

结语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全媒体的发展,时政新闻是各级党报竞争的焦点。全媒体时代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习惯发生变化,时政新闻应创新报道内容与形式,持续扩大党报的社会影响力。时政新闻报道创新要树立平民意识,融合民生新闻风格,使时政新闻成为群众喜爱的报道。时政新闻代表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新闻媒体要发挥时政新闻的重要性,落实新闻报道创新,提升时政新闻报道质量。■

猜你喜欢
时政党报新闻记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12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48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时政
当代工人(2015年21期)2015-12-16 16:56:23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