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生产性实训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探索*

2022-02-13 23:15王常青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生产性电工实训

王常青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一、电工生产性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工科职业教育要培养工程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更快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因此,将企业生产和校内实训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就业预备手段。电工实训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知识,熟练使用仪器仪表,独立完成基本的电路连接,能够解决常见的电路故障问题,自主进行小型电路设计,发掘学生的自主创新才能。电工实训是机电类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本论文拟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电工生产性实训课程为切入口,进而对高职院校电工生产性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改革进行探索[1]。

二、目前电工生产性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机电类专业电工生产性实训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教学环境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生产标准

工学交替的核心是将学生的校内学习和在岗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来促进人才的培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目前,我校的电工生产性实训是在校内工业控制综合实训中心开展,其生产环境与企业标准化生产车间还有差异,生产流程尚不规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未能完全达到企业在岗生产的实践效果。

2.生产性实训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还需进一步探索

总结我校前期已开展的电工生产性实训课程情况,在已完成的电气控制生产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技术技能欠缺、责任心不强、生产安全意识薄弱、团队意识缺乏等问题,最后导致部分产品不合格返修的情况。如何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融入生产性实训中还需进一步探索。

3.实训内容需要因人而异,以激发不同的学生能力

电工综合实训培养的方向较多,有控制程序设计、电气安装、运行调试等。对于控制程序设计一般要求较好的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基础,若某学生恰恰这方便比较薄弱,应该适当引导至其他方向,如果按该专业教学计划强制性把该生推向这个方向肯定“拔苗助长”。此外,实训内容和项目应有一定的梯度,在实训项目上应有基本目标,让基础差的同学完成基本任务,而基础好的同学应有更好的拓展和拔高空间。

4.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应加大实训考核评估力度,严格实训纪律,使实训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应建立实训中心教师工作规范,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生产工艺流程,营造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5.学生综合素养需要进一步培养

一是职业意识不够强,表现为实训期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爱惜设备,工具不认真收放等。二是对实训课重视度不够,表现为课前不预习,动手能力不够强,实训操作欠规范。三是缺乏思考和学习研究的习惯。

6.实训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电工生产性实训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和常规的实验课程较为相似。但生产性实训内容随着企业产品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原有的这种评价体系下,对生产性实训表现出特色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缺陷。

三、电工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优化电工生产性实训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电工生产性实训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供同行参考[2]。

1.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加强与企业紧密合作为手段,深化专业教学与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坚持“理论课堂、实训教室、生产车间一体化”的理念,生产与教学互融,实现理论为实践所用、实训与生产的零距离。将实训教室与生产车间、教学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实训管理与生产管理、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对于电工生产性实训而言,是以电工实训课程为依托,开展工学交替的生产性实训。以合作企业产品为生产对象,利用校内实训中心为生产车间,打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线过程。学生通过参与电气控制设计、PLC编程、设备安装调试、产品质检等岗位生产过程,在校内完成学习与工作的交替,获得与到企业一样的实践过程。通过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较大提升。这样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零距离”上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深化校企合作也有利于开发建设兼具教学性和生产性特色的实训课程,促进学校和企业在产品工艺、技术开发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2.优化实训项目,夯实专业技能

实训课程项目内容打破原有实践教学体系,体现边工边学的教学理念。落实“学期项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学期项目,课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等。它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内容针对机电类不同专业分层次按步骤进行。首先,进行单个专业课程实训。在这些实训中,要求学生对各环节的实训都有基本掌握,同时发掘学生的兴趣、特长加以合理引导、培养,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擅长的内容。例如,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电气系统设计项目教学中,可以在练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引入车床控制电路,结合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能力。电气类专业学生在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电气系统设计项目后,可以适当拓展设计类训练,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3]。

然后,进行综合技能实训,实训内容同时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通常是组织学生按照以往的学习情况分部门合作完成。结合目前电气控制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发展趋势,有效结合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电工基础、工厂供配电技术、组态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多门课程的应用,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综合性。利用多种学科构建完整的专业体系,使实训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完整性、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提升技能

实训内容同时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单独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而是组织学生按照以往的学习情况分部门合作完成。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编程、电气系统设计、技术管理等任务,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担任安装、调试、维修及模拟销售等。在这种实训模式下,充分体现了按层次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分开给予任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突出个人特点的同时,也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个人优势,回避学生的薄弱环节,仿照企业管理模式分部门合作。学生基础好的安排为小组组长,其他同学作为组员,组长统筹实训过程,起到示范作用。在老师的指导和组长操作示范下,进行实训,针对性地根据个人特点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掌握好的环节进一步深入学习,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实现分层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起到引导和发掘学生潜能的作用。只有宽松开放的环境,才能给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充分展示的平台。

此外,学生能在实训过程中经历或接触不同的职业岗位,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发展方向,提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学生分岗位分小组完成电工生产性实训项目,需要各同学之间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细化岗位要求,实施过程考核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考核与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意志品质等方面予以重视,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重点考察。

例如,对于电工实训课程的考核,按生产性实训所需岗位人员可以分为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控制分析人员、安装调试人员、质检人员等。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以悬挂式拉边机就地箱控制柜的生产项目为例,实训过程中将岗位人员分为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控制分析人员、安装调试人员、质检人员。技术管理人员要求对电工实训项目的开展有清晰的思路,具备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电气控制分析人员要求具备较强的读图、识图、画图能力,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能对生产设备图纸进行分析和改进。安装调试人员要求具备扎实的动手和调试设备的能力。质检人员针对电工实训产品有相应的检验检测能力,同时具备快速发现,并解决故障的能力。

优化考评方法,促进考评方式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教学评价中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加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的考核比重,促进每个学生都在已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尽可能地多采用形成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多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个性差异,充分发挥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融入生产制度,加强内涵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工实训教学基地的日程管理和教学工作,整合现有实训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修订电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电工实训教学和管理过程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例如,建立电工实训室教师工作规范,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实训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生产工艺流程,营造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抓好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依据相关管理制度,利用院系督导运行体系,结合实训基地力量,组织实施对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教学情况、设备使用情况、耗材使用情况、设备维修情况等环节进行监控,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使实训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例如,教学过程中及时记录“实训室运行日志”与“学生签到表”。配合院系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专项检查,期初检查教学计划安排、实训设备与耗材准备;期中、期末检查各个实践教学项目落实与完成情况[4]。

6.加强培训交流,建设双师团队

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高职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本学科专业知识,又要了解与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既能从事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能很好地进行实训教学;既要有学校知识,又要有社会知识。

所以作为高职类院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师资建设,包括:专业教师系统性培训、引进高水平人才、严控教学资格、加强教学考核,实施有层次的管理、加强校企人力资源共享等。

通过师资培训、示范公开课、“一对一”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加快优秀教师的发展,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优秀人才成长机制。推荐企业拥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育工作,定期给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定期开设专业讲座,形成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 “双师”结构教师团队[5]。

结语

综上所述,电工生产性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针对当前学校开设的电工生产性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符合实际情况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以促进高职院校生产性电工实训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生产性电工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