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3 20:2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主旨导图意象

郝 韵

(兰州市第十一中学 甘肃兰州 730030)

在初中阶段构建文本细读法主导的高效阅读课堂,能够最大限度落实语文教学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分析能力。伴随新课改不断推进,文本细读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由于授课理念和模式存在局限性,部分语文课堂仍然存在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问题和因素。教师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原则,结合初中生语文知识结构和学习思维,从遵循文本细读原则、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入手,发挥文本细读法的运用价值,为学生能力素养发展保驾护航。

一、文本细读法的运用价值

首先,文本细读法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文本细读法要求学生立足文本内容进行深刻解读,既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又对学生文本分析手法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阅读课堂上通过领读、解析文本等方式渗透细读思维,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思维的发展,落实阅读教学重要目标;其次,文本细读法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不仅要求初中生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理解和接受文本中体现的科学观念和态度,促进能力素养同步发展。文本细读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认识,有助于对接核心素养目标,构建深度教学的语文阅读课堂;最后,文本细读法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中生正处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阶段,运用文本细读法构建阅读课堂,有助于发掘文本中的重要意象、深刻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文本写作的方法,进一步展示语文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和阅读兴趣。

二、文本细读法运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部分阅读课堂忽视学生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初中生是文本细读阅读课堂的主体,由于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忽视学生在阅读能力和语文思维上的个性差异,针对全部学生布置同一层次的细读任务,导致个别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文本主旨时出现疑难问题,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阅读课堂缺乏科学方法指导。文本细读法遵循立足文本价值等阅读原则,由于部分教师忽视阅读原则和科学阅读思维的渗透,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学习时间内掌握相应细读方法,阅读课堂呈现出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第三,部分细读课堂授课方式较为单一。深度学习是细读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由于部分教师授课过程中过度强调文本内容,忽视情感主旨的深度体验,采取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细读指导,导致教学课堂呈现出授课方式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发展。

三、运用文本细读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遵循细读原则,提高教学科学性

文本细读在深度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运用文本细读法过程中必须遵循尊重文本、空白阅读、构建性阅读这三个基本原则。针对部分阅读课堂缺乏阅读原则渗透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提高阅读课堂科学性角度入手,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对三个基本原则进行强调,引导学生建立起尊重文本、空白阅读和构建性阅读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全新认识。

尊重文本指的是引导学生尊重文本作者创作意图的原则,要求阅读者始终立足文本内容和情感态度,对文章结构、线索、写法等要素进行解读;空白阅读指的是引导学生从零开始阅读,面对全新文本时抛弃固有理念和经验,全身心与文本和作者展开对话,提高阅读深度和纯粹性;构建性阅读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后对文章进行拆分、提炼和重构,获取对自己学习和发展有利的信息,落实文本阅读教学的实际作用。三者相辅相成,只有尊重文本才能做到空白阅读,只有在空白阅读和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文本内容的高效构建。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充分遵循相关准则,培养学生科学细读习惯。以《济南的冬天》的阅读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情境交融的用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体会作者通过济南的冬天表达的深厚情感。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运用细读原则,首先引导学生以陌生读者的身份,了解作者身份和经历,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读和层次化阅读,总结本文景物描写特点,站在作者角度思考文章主旨,形成与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出景物描写的语句或片段,进一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情感表现方式,在循序渐进的细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运用思维导图,形成分解文本思维

思维导图强调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图解的形式建立起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形成关于某一理念或知识内容的全面认识。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转化为拆解文本、寻找文章线索的重要工具,教会学生解读和分析文章的科学方法。针对部分阅读教学课堂忽视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思维导图的创新运用入手,在文本细读课堂上利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分解文本内容、提炼关键信息,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意识和能力,学习科学细读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运用思维导图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加强案例研磨等手段,学习将思维导图融入阅读教学课堂的方法,在授课时带领学生绘制单篇文本思维导图和单元整体思维导图,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师要创新思维导图运用方式,在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自主性,构建趣味化文本细读教学课堂。以《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为例,本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童话故事,要求学生能够在品读故事的同时划分故事层次、总结人物形象、层层递进揭示故事哲理,七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较高,但缺乏科学的阅读思路和方法,从这一实际出发,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辅助作用,首先带领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划分出“皇帝酷爱新装—让骗子做新装—让大臣和皇帝看新装—上街游行展示新装”这几个部分,找到串联故事内容的关键句,在此基础上以故事线索为依据,带领学生划分本课思维导图,在图中补充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最后推出封建统治阶级的荒唐本质,形成关于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

(三)关注意象解读,联系情感主旨

意象是作者展开写作时描述的对象,发挥着表情达意、深化主旨的重要作用,是文本细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要素之一。关注意象解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抓住文章的文化密码和核心态度,以具体的物象为立足点进行拓展延伸,形成关注文章情感主旨的深入理解。具体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意象不仅出现在散文和记叙文中,在古诗和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更加广泛。针对部分语文课堂忽视意象解读的问题,教师必须从重视意象解读和补充、联系情感主旨的角度入手,在细读文本、琢磨意象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意象的解读视角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本意象多发源于物象,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在解读文本意象时往往采用历史视角、文化视角,在作者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进一步推导主旨情感。以《桃花源记》的教学为例,本课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篇目,要求学生掌握文本出现的桃花、源流等意象,在细读文本、掌握情感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全文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拓展意象积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为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情感主旨,教师可以在细读课堂上抓住“桃花”这一典型意象,首先向学生明确桃花因为形态美丽、在诗文中常用来指代许多美好事物,在历史角度上,介绍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的政治背景;在文化角度上,列举古诗文中出现的与桃花意象有关的诗词文赋,建立起意象与作者情感态度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出“正是因为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作者才利用桃花意象创造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界”的结论,强化细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细读氛围

阅读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设备逐渐走入中学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创设阅读氛围的重要媒介。针对部分语文阅读课堂授课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信息技术的运用入手进行创新思考,发挥多媒体音视频软件在迎合阅读主题、辅助学生文本理解上的重要作用,创设相应学习氛围提高文本细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育资源辅助学生文本理解。以《敬业与乐业》的文本细读教学为例,本文是梁启超先生所作的议论性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整理论证层次、论证方法,对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进行辩证分析。初中学生处在培养辩证思维的关键阶段,在阅读议论文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从这一实际出发,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精细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的作用,整合与举例论证等方法相关的讲解视频,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统一中提高学生细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运用音视频软件创设主题阅读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以《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为例,本课是闻一多先生发表的最后一次讲演,表现了其争取和平与民主、为革命甘愿奉献和牺牲的崇高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正式开始前,可以借助教室配备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与闻一多先生演讲相关的影视片段,抓住学生注意力和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主题讲演氛围,引导学生在相应阅读氛围中分析演讲者的性格和态度,提高阅读深度和学习效果。

(五)设计阅读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初中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在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阅读课堂上具有广泛运用空间。针对当前部分文本细读课堂缺乏学习氛围、缺乏师生互动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阅读活动对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围绕阅读文本和主题,设计阅读分享会、文本阅读竞赛、阅读特色作业等活动,丰富初中生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在文本细读课堂上的自主性,围绕特定主题的文本,设计阅读分享会活动,辅助学生文本理解。以《情趣与理趣》的单元教学为例,本课包含了《庄子二则》《礼记二则》《马说》和《唐诗三首》,是以文言文和古诗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单元,阅读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把握文章和古诗散发的感性和理性光辉。初中生对故事性内容阅读兴趣较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任务后,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推出一个以“感性与理性”为主题的阅读分享会,通过展示读后感、分析单篇文本主要观点、类比不同文章等方法,表达对单元文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方法提高阅读精细化程度,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活动设计上的主导作用,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设计特色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落实文本细读的积极作用。

结语

初中阶段是积累文学知识、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运用文本细读法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还在丰富阅读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既要关注细读原则的遵循和运用,又要突出思维导图在细读教学课堂上的作用;既要突出文本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价值,又要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细读氛围,还可以通过设计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细读体验,从多个角度出发,提高文本细读法对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促进作用,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主旨导图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意象、形神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