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科学研判国内国际大局大势,全面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特别是对“四个规律性认识”、“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七大政策取向”作出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财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扎实一些,有力有效克服各种挑战和风险;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践行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和经验,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财政管理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当前,世纪疫情仍在持续,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发展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在此背景下,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刘昆部长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中强调:财政部门要围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重要要求,着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找准政策发力点,研究细化落实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措施,努力把工作往前赶,更好释放政策效应。
一是稳字当头。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我省在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基础上,结合省情,突出抓好稳指标、稳初级产品、稳粮食、稳就业、稳市场主体、稳金融、稳安全、稳疫情、稳生态工作,坚定扛牢稳定宏观经济的重大责任。具体到财政部门,一方面,落实好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做好增加特殊上缴收入用于减税降费、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力度、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支持制造业发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重点工作,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添活力,确保减税降费在山西落地落实落稳。另一方面,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当前基层财政呈现出可用财力紧约束、预算紧平衡、财政紧运行等特点,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一次性专项资金,支持县区全面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和留抵退税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纾困。我省在持续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出台稳定县区财政运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分级负责、分类管控机制,强化省级转移支付与压减开支、化解债务、消化暂付款等挂钩,确保基层财政运行不出风险。科学调度国库资金,着力保障“三保”、债务付息、留抵退税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二是稳中求进。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我们一定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情气正的政治环境,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负起稳定经济发展的责任,科学精准施策,做到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发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将“七大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按照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支出强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具体要求,财政仍需加大投入力度稳定经济运行。一方面,保持财政支出强度,提高精准性。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督促市县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足额预算安排、及时拨付资金,确保政策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紧盯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短板,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加大支持力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继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重点支持中部城市群和太忻经济一体化建设、市场主体倍增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政策以及综改示范区、开发区发展等重点领域,为我省加快转型发展和激发创新活力提供源源不竭的财政动力。另一方面,加力专项债券投资,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准备工作,推动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合理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掌握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加强资金统筹调度,强化穿透式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2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重点安排用于河道防洪能力提级、太原第二水源工程、中部引黄配套工程、集大原铁路、雄忻铁路、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领域,强化对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稳投资的关键作用。
财政部门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作为财政青年干部,要清醒认识能力建设对于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提高抓经济工作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执行能力上下狠功夫、硬功夫,全面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本领,增强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担当,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贡献财政青年力量。
一是提高站位,强化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作为一名财政干部一定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要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要准确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做到前瞻性思考、整体性推进。
二是加强学习,补齐能力短板。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强经济学、经济政策、财政业务知识学习,认真研判当前经济运行态势、财政收支形势,不断提高做好经济财政工作能力,提高算大账、算长远账的本领。一方面,要把政策吃透。及时学习、研究、掌握各种政策,特别是新出台的政策,做到第一时间学习、抢抓政策机遇,快速对接、精准分析,确保最大程度享受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把举措谋准。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真正通过经济现象发现问题本质、总结出有关规律,确保举措的精准度。
三是狠抓落实,创造工作业绩。坚持把抓好落实作为核心工作任务,把加强过程管理作为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制度,自觉树牢标准理念,细化量化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目标要求,确保所有任务落实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执行、抓落实,做到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成为做好财政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