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保国
历经数十稿的不断打磨完善,《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最终由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于2022年11月30日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以菜为名、为菜而立,在立法内容、立法模式和起草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探索,堪称一个“很有味道”的地方立法。
条例在立法内容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选题巧。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特别是在三次视察广东期间,曾就上述主题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粤菜是菜但又不仅仅是菜,其发展促进联结产业、就业和文化三大要素,贯通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发展战略,具有通过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的天然优势。有鉴于此,2018年4月省委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正式启动了“粤菜师傅”工程。近4年来,“粤菜师傅”工程以人才培养为抓手,以服务粤菜产业发展为驱动,综合运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标准制定、文化传播和就业创业等多维度政策举措聚焦发力,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条例即以“粤菜师傅”工程为基本立法初心,旨在将“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中业已成熟的政策法律化,也为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稳定预期。
二是结构精。条例全文仅二十九条,不到五千字。虽然未分章节,但它在内容上分为清晰的四大板块,即总则(第一至四条)、粤菜产业资源开发(第五至十五条)、粤菜人才培养(第十六至二十二条)、粤菜文化传承传播(第二十三至二十八条),并在第二条第一款适用范围部分对此进行了提示。条例正文的三大板块分别对应了“粤菜师傅”工程建设产业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和文化体系等四大任务(标准体系中的涉及产业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分别归入这两个板块),同时也前后相接、互为呼应。
三是措施实。为解决粤菜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存在堵点、粤菜人才培养存在痛点、粤菜文化传承传播存在难点等三大问题,条例正文三大板块分别将问题进行分析定位,有针对性地设计靶向性的促进措施,综合采用了强制性、鼓励性和指引性等多种促进规范,涵盖了政府、粤菜企业及从业者、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学校、媒体、博物馆等多元主体,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系统性促进方案。
在立法模式上,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协同立法是近年我国地方立法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粤菜及其三大主要支系的影响范围均具有鲜明的跨行政区域特点,为在立法层次和适用范围上协调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避免造成粤菜发展的区域分割,此次粤菜立法一个突出之处是创新性地采用了“1+N”的立体化协同立法模式,即不仅包含了同级立法之间的横向协同,还包括了异级立法之间的纵向协同,不仅丰富了协商立法的内涵,也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协同模式:纵向协同即省条例与各地市条例之间,省条例规定共性内容,地市条例规定个性内容,省条例规定原则,地市条例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细化;横向协同即各地市条例之间的协同,各市之间在立法切入点、立法内容、立法进程等方面进行协同,特别是属于同一粤菜支系的江门与佛山、潮州与汕头等市之间。
立法任务明确后,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条例起草工作专班,由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委牵头,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并吸收部分立法咨询专家,根据立法内容和专业特长分成若干工作小组,全程共同调研、共同论证、共同修稿,有利于问题聚焦、专业互补、快速响应,保障了条例立法工作能够高效专业地完成。
条例出台后,还需要及时制定完善粤菜基础通用标准等标准体系、具体促进政策体系等支撑性制度,并关注后续出台的各地市条例之间的协同,及时总结形成若干协同立法工作制度,并加强立法后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