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2022-02-13 21:31费平心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语文

费平心

摘  要:为提高教书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创新。尤其在盲聋哑学校最核心的教育问题就是语言教育问题,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盲聋哑学生的教育情况和学习兴趣,这也是盲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问题。因此利用好语文课程,培养盲聋哑学生语言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从课程性质来看,语言应用教学是盲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本质,语言应用也是盲聋哑学校语文课堂的基本特征。盲聋哑学校语言应用课堂就是坚持语用教学观,遵循盲聋哑学生语言发展的特有规律,着眼未来成长需要,从语文课程高度出发,依托教材文本,探究、培养、形成、发展盲聋哑学生语言能力为核心目标,突出语言运用实践能力教学模式的培养,实现课堂不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更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天地,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也要充分发挥聋哑人交流的工具——手指语言和手势语。

关键词:盲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模式

结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和探究,解决盲聋哑学校语言应用课堂,办法之一是情景教学,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触觉和视觉的刺激有着很明显的效果,这种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这就是情景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语文教师非常青睐并尝试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情景教学主要包括对教学道具的全面制作、多媒体画面和情景教学的场景创设等。这种方法不但刺激和激发了盲聋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

语言应用课堂办法之二就是培养盲聋哑学生阅读能力,让盲聋哑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养成一种惯性,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在阅读时就不会由于迷茫而无法理解一些内容,这就是培养盲聋哑学生阅读能力,通过让学生养成这种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中年级是盲聋哑学生语言发展训练的重要阶段,盲聋哑学校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遵循生本理念,强化盲聋哑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特殊学习语言需求。注重“说”的引导,落实“写”的训练,强化“读”的要求,促进盲聋哑学生语言实践,构建积极语言应用课堂。

《盲聋哑学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盲聋哑校语文课标》)主要从“识字教学”“阅读”“写作”和“语言交往”四个方面对盲聋哑学校各学段语文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要掌握398个普通话常用音节的读音(直呼音节),借助拼音学习识字和说话。特别强调教育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特别强调盲聋哑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是重要任务和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一:游戏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加上盲聋哑学生的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识字又是盲聋哑学生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盲聋哑学生是通过手语来认识字的,直观教学、对比教学、创设语言环境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探究,利用游戏“找朋友”“水果蹲”“摘水果”等游戏活动和创设语言环境,激发聋哑学生的识字能力效果更明显。

游戏教学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游戏可以让孩子从玩中去学,识字教学枯燥、机械,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学习起来容易厌倦,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的兴趣和识字效果。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识字,记得住、记得牢,效果比较好。为此,下面详细介绍“找朋友”识字游戏,老师把准备好的生字卡发到学生手中,一个学生拿着“门”字说,我是门,谁能愿意和我交朋友,另一个拿着“开”字的学生说,我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我们成为“开门”好朋友。还可以引申为全体学生都说:小兔乖乖,把门开开,让我进来,我们都是“开门”好朋友了。

“摘水果”识字游戏是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水果的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苹果、桃子、李子、香蕉、梨、橘子、火龙果等,老师读出哪个字,就让学生把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再说这个词与你有什么关系,喜欢不喜欢吃你摘下的水果,加深对水果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词了。

二、探究二:创设语言环境

针对一字多音字,同音字问题,比如在教学生“她”和“他”学生容易混淆的字时,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这两个字,请男女生到讲台上,老师问女生用哪个ta,学生说是女“她”,再问男生是哪个ta,学生说是单体人的“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发挥互联网智能教学手段,老师教授《春天》课文时,老师可以在屏幕上打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先观察,找出小草绿了,小蝌蚪在水中游玩,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再观察后说出柳树的特征:柳树的树枝长长的,长出嫩嫩的叶子,风儿一吹来回飘荡,柳树的“柳”字是木字旁等。这样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有味、有温度,不呆板。从盲聋哑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让机械枯燥的语言教学成为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的多元化的有效办法。

三、探究三:积极构建语用课堂教学

以《亲人》教学实践为例,略谈在生本理念下盲聋哑学校中年级语文教学语用课堂的构建。

案例课文简析:《亲人》这一课,主要讲述有关民族团结的文章。通过“我”和妈妈关心帮助邻居苗族老奶奶的故事,表达了汉族、苗族人民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深厚感情,讴歌了祖国的民族大团结,赞扬了“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该课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扫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整体感知课文表达的情感。强化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起始阶段,通过设问,激发兴趣,如在学习了课文生字词后,通过简单的设问,带领学生步入文本,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接着,在此基础上,细心地指导盲聋哑学生逐段细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汇,读通、读懂课文,初步把握课文情感,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理解“硬朗”,“经济”“毕竟”,感悟“热心肠”,等等。通过重点词语的学习体会,帮助学生初步读通课文。

让问题引领阅读成为盲聋哑学生深入阅读的动力。不论盲聋哑学生学习语言的困难有多大,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要坚持从盲聋哑学生实际出发,科学设计疑问,以问题为阅读起点,激发聋盲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深入阅读课文。以问题为纽带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有机互动,从而引导盲聋哑学生联系生活,体验阅读、感悟语言魅力。在案例课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坚持从设疑入手,从识字开始,阅读文本,从而引导盲聋哑学生探究阅读。如在指导阅读:“老奶奶一个人生活有什么困难?”对于这一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老奶奶一个人生活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再阅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寻求答案。阅读:“课文如何介绍妈妈热心肠?你身边谁是热心肠?”让盲聋哑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寻找答案,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联系生活实际作答。通过以上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带着目的阅读,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继续学习打牢根基。

四、结语

总之,盲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带着耐心、细心和爱心,准确掌握他们的语言现状,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勇于挑战,满足他们语言发展的特殊需要,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扎扎实实开展课堂语言实践训练,切实提高盲聋哑学生语言应用课堂的教学效果,让每一名盲聋哑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切的发展。盲聋哑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让中国的特教事业发展得更好。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简一义. 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J]. 泉州师专学报,2000(01):99-100.

[2]陆文红.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图式建构的意义和策略[J].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5(04):25-27.

[3]陈晓芬. 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图式的建构[J]. 新课程:小学,2014(02):125-127.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俱乐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