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陈云党性思想探究

2022-02-13 11:48张瑜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性中国共产党

[摘要]党性坚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性要求,是党的先进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延安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不少党员身上出现了党性不纯的现象,如何增强党性锻炼,锻造一支铁一般的革命队伍成为了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时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认为党性建设关系党的前途命脉,关系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他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从思想上和实践上重视并增强党性锻炼。延安时期坚定的党性锻炼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基础。这一时期陈云关于党性思想的论述对于新时代下全面从严治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党性;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张瑜,延安大学政法与公管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 D262.4,D26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1-0007-0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较为成熟的党建理论。党性思想是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阐述了革命战争时期党性坚强对于革命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陈云于1937年至1944年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在这一期间,陈云对党员党性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论述党性坚强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延安时期增强党员党性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党性

党性是共产党员世界观、方法论、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导师列宁就曾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①延安时期,刘少奇用“三个最高表现”来定义党员党性,“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最集中的表现,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②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通常“以党员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言论表达来作为衡量的标志”。③毛泽东指出:“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④对于党性的概念,陈云明确指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就是表现党性与非党性。”⑤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文件,该文件指出:“巩固党的主要工作是要求全党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更加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党性就是党员能够为了党的事业发展,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这就是党性坚强的体现。

(二)为什么要增强党性

抗战初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是处在与民族敌人进行残酷斗争的环境,是处在同日本战争的环境,又是处在同资产阶级合作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环境”。⑥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需要在组织上大量发展扩充党员队伍,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组部掌握的全国党员只有3万多人。为壮大党员队伍,发展革命力量,1938年3月和1939年12月,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和《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众多新党员加入到了党的组织中来。到1940年,党员人数陡增到80万人。

新鲜血液的输入,给中共组织队伍带来了新的力量。然而,大量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加入,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知识分子和农民阶级身上典型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严重阻碍着党的纯洁性建设,影响党风党性。毛泽东讲到,“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⑦其次,党长期处在农村游击环境的背景下,容易受到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许多老党员政治水平低,理论基础不扎实,看待问题视野小,在工作中存在“关门主义”“拉夫”等现象,很多党员对于党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都是不明确的。因此,这就要求党在严峻的环境下,努力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增强党员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后,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还未完全得到解决。抗战初期,一些党员将马列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用现成的公式指导中国革命。地方党组织不团结的问题严重,导致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缺乏统一,行动上缺乏一致,影响了党的团结。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方略,在这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全民族的先锋队,承担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责任。面对国内外严峻的斗争形势,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蔓延,党性不纯或没有党性成为了突出问题。因此,如何增强党性锻炼,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工作重心。

(三)党性薄弱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自党成立时起,就将党员党性教育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延安时期,随着党员队伍的快速增加,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如“‘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的状态‘独立主义与‘反集中的分散主义”⑧客观存在,党性不纯,脱离群众现象突出,严重阻碍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思想上个人主义。陈云在《关于党性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就是表现党性与非党性。”⑨陈云认为利益观是衡量党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党员党性是否坚定,主要是看其如何看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这个问题。延安时期,不少党员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个别党员漠视组织纪律与决议。陈云在《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一文中写道,新党员在面对组织工作调动时,“除少数人表示服从外,其余大部分人均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或掩饰推诿,或当面拒绝”。⑩这让他极为震惊,意识到新党员党性薄弱问题比较突出。而根據地老党员身上,也存在着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升级、不能降级的现象,陈云指出这是个人第一、党性不纯的表现。延安时期,由于党员成分复杂,还有一些同志从思想上就没有入党,入党动机不纯。陈云指出,这些人往往是“经不起困难的考验,甚至为了一点私利,便丢掉共产党员的党性”。?此外,个人主义还表现在骄傲自满上,在党的七大上,陈云指出党内部分同志存在着骄傲之气。“许多人喜欢人家说他好,不喜欢人家说他坏。有的人只能升官,不能降级,有功必居,有过必避。有功的时候他一定要居;有过的时候你批评他,他总是想很多道理来解释,其目的就是说明他没有过。人家说功他就舒服,说过就不舒服。”?这些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影响党的纯洁性建设。

组织上宗派主义。六届四中全会之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给党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在干部政策上,实行“扶一边,打一边”的宗派主义做法,排挤了当时一大批党内经受住考验的苏区好干部。宗派主义危害极大,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延安时期,宗派主义在党内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党员干部之间不团结,闹独立性。一些党支部不经过请示上级而自由行动,陈云指出这实则是自由主义,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党。面对新老干部之间的不团结,他指出主观来说不团结就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互不佩服,有功必居,有过则推,不以党的利益为重”。?就党外而言,宗派主义表现在排斥、打击非党干部。延安时期,不少党组织存在“关门主义”,党员有浓厚的排外思想,他们“不确认非党干部的地位,不接近他们,看不起他们。以成见看待非党干部,对他们要求过高。以他适我,不是我先适他”。?陈云指出这种排外思想是党性不纯的表现。

二、陈云关于党性修养的认识

陈云指出:“如果我们的同志都把心摆得非常正,非常实事求是,毫无个人主义,可以抵得十万军队,一百万军队,这是无敌的力量。”?延安时期,党内特别强调党性修养问题,陈云在他的一系列讲话中对党性建设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对于党员而言,要加强党性修养,锻造一支铁一般的队伍,对于政党而言,要将党建设成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使党团结的像一个人一样。陈云的党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党员自身对于党性修养的要求

1.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性并不是随着党员一入党就自然而然获得的,而是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改造自身,从而形成共产党员特有的品质和本领。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也是党的立党根本。陈云强调,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的党,首先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提高党员理论水平,是加强党性的前提,陈云在《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中,详细指出了党员学习的重要性,共产党员的口号,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延安时期,党内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创建“窑洞大学”,开展整风运动等方式全面提高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而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中国革命,这是党员党性培养的根本所在。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陈云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是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陈云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唯物辩证思维,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也是陈云对于全体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方法的具体要求。此外,开展调查研究也是增强党性的重要途径,延安时期针对部分党员身上存在的教条主义,陈云指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反对主观猜测臆想。党性锻炼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促进了党风学风的融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2.对党忠实,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陈云指出,挑选干部的标准首先就是要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怎样对党忠实?那就是要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我党是以彻底解放中国无产阶级和全国人民、全中华民族,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职志的政党,因此,民族的和人民的利益与党的利益是一致的。共产党员是在党的领导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党员的利益同民族的、人民的和党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每个党员必须对于民族、对于革命、对于本阶级、对于党,表示无限的忠诚,把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革命的、本阶级的和党的利益。”?对党欺瞒、说假话是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行为,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应有的作为。陈云指出红军中的干部力量之所以这么强大,就是因为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对党忠诚是对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对党忠实的关键所在。此外,陈云强调共产党是言行一致的党,党内不允许有对党言行不一致的党员,这是党的纪律。党员必须是自觉、忠实的,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当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不一致时,必须坚决服从党的整体利益,这样才能算上纪律性好、组织性强,党性坚定的共产党员。

3.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利益出发。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与党员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指出:“当布尔什维克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时,他们将是不可战胜的。相反的,布尔什维克只要一脱离群众和失去同群众的联系,只要一染上官僚主义的毛病,他们就会丧失任何基础,而变成空架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加强党性锻炼的核心。抗战初期,群众工作是各项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党内各种主观主义思想泛滥,“当权的党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东西”?,党员不愿扑下身子下基层实践,没有足够调查研究就随意下决定,一度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而出现这种党性不强,个人利益至上的现象,最根本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造成的。陈云指出,如果不能克服党在群众工作上的弱点,那么便无法坚持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他强调要严格审查党内干部,将党内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脱离群众的党员洗刷出去。正是因为党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性锻炼,所以才形成了鱼水相融、血肉相连的党群干群关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根本源泉动力。

4.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加强党的团结。延安时期,面对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存在的宗派主义,不尊重不团结其他同志的做法,陈云指出,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首先,对非党干部来说,许多党内同志具有浓厚的排外思想,不信任非党干部,疑神疑鬼。陈云批评这种脱离社会的“纯洁”是曲解党性,必须让党员认识到非党干部的重要性,在政治上信任他們。他进一步指出,脱离党外人士的“洁身自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礼贤下士、尊贤敬能是共产党员应有的风度。共产党员不但要打破思想上的关门主义,而且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同时又与社会正义思想合作。其次,关于党内新老干部、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相互团结的问题,陈云指出,党员干部之间对立起来是绝对不行的,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不仅是革命的需要,也是对每位党员党性坚强的具体要求。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党外爱国民主人士,建立起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对党内每位党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进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途径。

5.共产党员应成为遵守纪律的模范。党的纪律是党战斗的重要武器,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正是因为延安时期严明的党纪党规,从根本上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锻造出一支铁一般坚强的队伍,所以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强调严格的纪律性,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而坚强的党性原则就体现在党的纪律上。中国共产党基本组织原则中指出,遵守纪律,服从组织是考量党员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陈云指出:“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占优势的国家,如果中国共产党没有严格的纪律,将无法防止小资产阶级意识侵入党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陈云多次强调革命的队伍里必须有铁的纪律,来保证革命任务的完成。六届六中全会上,党内首次提出了“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进一步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严明的纪律性。陈云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为什么要开除刘立功的党籍》等文章中论述了坚定的党性原则需要执行更加严格的纪律。他强调遵守党的纪律就是要迅速准确执行党的决议,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内不准有不遵守纪律的‘特殊人物‘特殊组织。”?

在《为什么要开除刘立功的党籍》一文中,陈云以刘立功为例,强调纪律对于革命政党的重要性。刘立功抗战初期加入党的队伍中,在抗大学习之后,坚决不服从党组织安排的基层工作,在党组织与其七次谈话之后仍坚持个人利益为上,好高骛远,不服从组织安排,最后被开除党籍。抓住刘立功这个典型,陈云在党内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他指出,“那种只看重个人,不顾及党的利益的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党不容许任何党员在党的决议面前有‘阳奉阴违的两面派态度”。?任何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都是人人平等的。破坏党的纪律就是破坏革命事业,必须与之做坚决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要纪律,就要“亡党亡国亡头”。

(二)党组织加强党性修养的具体举措

1.加强党员基层锻炼,多走逆风,少走顺风。抗战初期,由于大量新党员加入,党内阶级成分复杂。许多新党员在入党后没有得到适当的锻炼,他们又都处在“和平的边区”,所以党性薄弱,惧怕困难,以各种理由拒绝逃避组织安排的工作。对此,陈云指出:“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青年,只有在长期的艰苦环境中锻炼,才能逐步消除其小资产阶级意识,增强无产阶级意识。”只有在基层实践中,党员才能理解无产阶级在社会上和人类历史中的作用,理解无产阶级的性质和其所肩负的使命,这样才能确立起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他强调要分派大量的新党员新干部去基层锻炼,磨其意志,多走逆风,少走顺风,从而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愿意为党牺牲一切,做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2.注意教育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陈云指出,学校教育中的教条主义,使党员对书本上的条文津津乐道,无形中助长了其自高自大的态度和不务实际的作风。这就导致了党员个人主义的思想加重,党性意识薄弱。并且“党在组织教育上的一些不恰当做法,也助长了党员投机虚伪的心理,自由散漫的习气和看重个人利益的偏向”。陈云及时指出了问题所在,对于党性不强的党员,加强教育与锻炼是必要的。在党的教育中,各级学校应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高党员质量,增强党性意识,确立无产阶级立场观点,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三、历史借鉴和现代启示

(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增强党性的关键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延安时期,陈云首次完整地提出了衡量共產党员的“六条标准”,首先就是要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坚定理想信念。他认为每个共产党员要抱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决心,树立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党性原则。革命时期,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艰苦奋斗,最根本的就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强调,要学习陈云党性坚强的精神。而坚强的党性原则最核心的是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症”。理想信念上的坚定,是对每位党员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严以律己,勤政务实,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加强理论创新和理论修养是增强党性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源,理论之源,是党性修养的前提。政治上的坚定和党性上的坚强来源于理论上的成熟,而理论的成熟也标志着一个政党的成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指导实践,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延安时期,党内尤其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列理论水平,毛泽东更是指出要将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而陈云关于理论学习方面的论述,对新时代党员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形势变化之快,风险挑战之多,更需要下大力气提高全党理论水平,不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思想上的坚定。共产党员拥有较硬的理论水平,是正确认识世界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在真学真懂上下功夫,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强读强记、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筑牢理论基础。

(三)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是增强党性的根本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党一直以来奉行的马克义主义群众观。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起,就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相统一。陈云高度重视党员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他强调要建立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党,要教育党员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存在的困难。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而党性是党的生命力,将二者紧密相连实现了党的阶级性的最高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就代表了党的方向和目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指出:“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这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的基础。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不变的宗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员增强党性锻炼的根本所在。

(四)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下的党性建设

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延安时期,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解决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作风,端正了党风,克服了困难,增强了党员党性,使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全体党员必须更加重视自身党性修养,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清除一切违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新时代下用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党性建设,这是对执政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在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不断深入,需要全党同志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73.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225.

③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31.

④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7.

⑤陈云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22.

⑥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38.

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09.

⑨陈云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22.

⑩陈云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59.

??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73.

?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9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27.

?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18.

?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97.

?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38.

?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27.

?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26.

?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24.

陈云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6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65.

唐洲雁.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03.

习近平: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人民日报,2019-06-26.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党性中国共产党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