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文化课程中幼儿种植活动的数据共享研究

2022-02-12 11:09杨李娜王莹莹
教育观察 2022年36期
关键词:田园幼儿园幼儿

杨李娜,王莹莹

(成都市新都区第一幼儿园,四川成都,610500)

一、背景分析

(一)政策背景

《中国教育现代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1]《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2]这些文件的颁布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我国重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并将其提高到国家发展任务层面,信息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幼儿园也应该进行信息化教育,改变过于依赖人力、物力解决教育问题的现状,将有限的师资力量应用到幼儿需要的地方,这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将幼儿活动信息数据化是幼儿园进行信息化教育的关键途径。

(二)理论背景

数据共享作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已从最初的计算机科学领域逐步延伸到各领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共享是指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能够读取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

在教育领域,数据共享多被运用于学校物质资源管理、人员管理中。例如,李哲宇将教育大数据共享平台运用于天津市教育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和发展战略研究。[3]王瑞昌利用数据建模工具对数据中心教职工数据库进行管理。[4]崔天慧设计了数据共享平台,并将其运用到全校教职工、学生信息的管理中。[5]张澍通过利用触发器、视图以及专业的ETL工具,实现了各种高校数据库共享。[6]陈馨瑶对公共数据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的方案进行设计,并利用校园一卡通数据平台,研究学生消费、进入图书馆等行为与成绩之间的关系。[7]在幼儿园阶段,有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个别系统,如邓芳等人运用云数据设计了幼儿园视频监控服务系统。[8]葛晓英等人基于大数据构建了幼儿园教师培训支持体系。[9]何圣华以APP结合大数据技术的方式设计了幼儿园晨检系统。[10]

分析现有的文献可知,数据共享研究多是关于数据算法工具、数据分析软件、数据平台APP等的研究,认为数据共享可优化信息存储空间,高效传递信息,并在使用者之间形成一致性的信息。在学前教育领域,师生与数据互动、共享,并将数据共享成果反作用于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较少。

(三)实践背景

田园文化课程是成都市新都区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在十年实践中总结、创新出的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课程样态。田园文化课程以“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支撑,顺应幼儿天性,遵从幼儿本性。在田园文化课程中,田园风光作为幼儿的学习环境,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作为幼儿学习资源,被优先考虑。在田园文化课程中,田园主题活动、田园项目活动等可丰富幼儿鲜活的经验,凸显乡土文明。田园文化课程面向幼儿未来发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同理心及其对田园、家乡的热爱。幼儿种植活动是我园田园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幼儿种植活动初期,我园在实践中发现了如下问题:第一,教师信息量不足。在田园种植活动中,幼儿会提出很多问题,由于教师种植知识缺乏,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回答幼儿的问题。针对此,幼儿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第二,幼儿讨论效果不佳。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经常在没有经验的基础上反复就某一问题进行“假象式”讨论,他们讨论的效果欠佳,耗费教学时间和教育资源。第三,幼儿作品不易保存。幼儿对种植活动的观察记录常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然而,纸质作品不易保存,部分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利用,幼儿的作品无法实现跨年龄段的分析,如进行3年作品分析等,这不利于教师高效利用幼儿作品评价教育活动,为预设和生成活动提供数据依据。第四,家长对种植资源的利用率低。家长不善于将种植经验和资源传递给幼儿,不能较好地发挥种植资源的教育价值,这也是田园种植活动推进中的一大瓶颈。基于以上问题,我园进行了信息化教育实践,进行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实践,以引导师生更深入地探索种植资源的教育价值,有效地推进幼儿种植活动发展,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分类

教师可以让幼儿将种植活动数据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将其转化为图片数据,从长期的数据中分析幼儿对植物的观察重点、幼儿的兴趣点、幼儿的情绪,将数据作为种植活动开展的依据,推动师幼共享经验。我园在实践中总结了幼儿种植活动的数据类型。第一,社交类数据。社交类数据是指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音频数据,也可以由教师整理后转变为文本数据。社交类数据涉及幼儿对种植对象、种植环境的认知,也涉及幼儿的困惑点或兴趣点,是种植活动进一步延伸的关键因素。第二,资源类数据。资源类数据是指有关种植对象的数据,如白菜的种植时间、莴笋所需的水量、油菜花的开花时间等,这类数据一般在活动初期讨论中交流较多。第三,技能类数据。技能类数据是指关于种植技能的数据,如搭建大棚、使用农具等。这些数据是幼儿种植活动的辅助性信息。第四,空间类数据。空间类数据是指关于同一空间内不同植物的数据,包括种植场地的整体信息。

以上数据均以绘画的方式存留。在种植活动后,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活动要点,教师将这些绘画转化为图片数据。教师可以从长期的图片数据中了解幼儿的观察重点、表现方式、情绪与态度,依据这些数据进行活动反思,调整活动内容,进行师幼经验共享。

三、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的原则

种植活动是幼儿与自然互动的活动,这种互动是建立在植物有较长生长期基础上的互动。我园主张教师在幼儿观察、体验自然生命状态的基础上,对种植资源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创造性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实现活动的创新与变革。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是指教师通过对幼儿种植活动内容的数据统计,共享种植活动成果并引导幼儿深入推进种植活动的教育方式。为更好地收集、共享幼儿种植活动数据,我园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的原则。

(一)以关联性环境为轴收集数据

幼儿种植活动的关联性环境是指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关联性环境数据是指天气、温度等数据。教师可以从关联性环境出发收集与幼儿种植活动有关的数据,强调数据的多元性、综合性和相关性。关联性环境在纵向上体现为时间上的关联,在横向上体现为空间上的关联。因此,在幼儿种植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时令、季节数据和幼儿一起选择种植各种植物,将班级种植区与幼儿园里的种植园结合起来,将班级种植区里简单的植物数据记录延伸到种植园里的植物数据记录,以及与植物生长相关因素的记录,如记录气温、水分、高度等。教师可将有关种植季节、种植内容、种植条件等的数据应用在不同班级的幼儿种植活动中,让幼儿基于关联性环境获得更多的有关植物的数据,获取关键经验。

(二) 通过联合活动收集数据

幼儿园可将周边的种植资源纳入幼儿种植资源库,开展联合活动,以便于收集种植数据。

一方面,开展联合家庭活动。一是邀请有种植经验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家长,走进幼儿园种植地,从技术层面指导幼儿的种植活动,并请幼儿记录关键信息。例如,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如何翻地、播种,教师可收集这些绘画信息,将其转化为数据,利用数据收集软件共享种植经验,最终整理成评价数据。二是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分享活动,并整理视频数据资料。

另一方面,开展联合社区活动。一是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组织幼儿参观社区的花园、树林,并记录看到的种植资源(种植地图),形成固定性信息数据,以便各班级幼儿共享;二是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把社区中相关的专业人员请进幼儿园,指导幼儿的种植活动;三是利用社区的物质资源,组织幼儿到菜市场、农业合作社等参观,感受种植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等,收集活动影像资料。

(三)通过实验活动收集数据

一般情况下,幼儿的决策依赖直觉,缺乏理性的支撑。实验活动是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为幼儿有效开展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幼儿园开展实验种植活动有助于幼儿突破主观臆断的视野局限,避免主观性与盲目性判断,进而提升种植活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例如,我园开展了植物染色的实验活动,幼儿在关于哪种植物更易染色的实验中记录植物名称、水量、浸泡时间等,通过数据认识到哪种植物染色效果最好。在实验后,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记录制作成电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供其他教师使用,也可以为其他活动提供数据支撑。

因此,教师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将幼儿的种植记录数据化,利用智能终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保证活动质量。教师也可以共享数据,让数据更好地发挥作用,减轻工作压力。

四、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模型

在长期的田园文化课程实践中,我园探索了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模型,如图1所示。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模型的主要内容为数据获取、数据整合、数据共享、拓展活动。第一,在幼儿种植活动中,教师以拍照、拍视频、写观察记录、让幼儿用绘画记录、进行家庭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活动数据。第二,用EXCEL、SAS、UMU、SPSS等工具整理数据,主要是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整合。第三,将数据制作成二维码,呈现方式可以是图片、视频、表格、文档。第四,通过分享,更多的教师可以将数据应用到拓展活动中,如小组活动、班级活动、项目活动和混龄活动。

图1 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模型

例如,在植物色彩调查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幼儿绘画记录、现场活动照片和视频,将这些数据用EXCEL软件将幼儿对植物色彩的调查转变为“田园分布图”“色彩比例图”“种植分类图”等电子图表,再将这些电子图表制作成二维码,然后发送到微信群,投放于种植园地,以便共享。

五、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的实践成效

(一)幼儿:认识生命,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

幼儿在种植、培育、收获植物的过程中认识了生命,学会了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了生态意识。同时,幼儿在利用植物染料进行扎染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与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转变为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数据的操作以及数据库共享,扩展了幼儿对植物的认识,实现以点到线、以线到面的知识传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数据共享的便捷和高效。他们在参与收集数据、制作二维码、分享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培养了数据思维。

(二)教师:构建教育数据思维

教师通过收集、转化数据提高了使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数据思维水平。教师在接触数据的过程中识别数据,了解数据属性及其分类,提高了对数据的基本认知。我园的实践表明,通过长期探索,教师对幼儿种植数据共享模式进行了总结,将其迁移至了其他活动领域。首先,以现实问题为基础,进行一系列计划和假设,提高幼儿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收集、分析数据,尽可能全面地多方式收集数据。最后,整理、评估数据,为数据共享提供更优质的材料。因此,我园的幼儿种植活动数据共享实践促使教师提升了利用数据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三)成人:重新认识幼儿教育

在我园幼儿种植活动实践中,周边的农户和家长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幼儿的活动内容和幼儿的活动作品。这是传统种植与现代技术交互的成果,是幼儿世界与成人世界联结的新方式。成人通过二维码打开了幼儿的精神世界(绘画符号)与成人认知联结的大门,以幼儿视角理解幼儿对种植的认知。例如,成人可了解到幼儿如何表达温度、幼儿如何理解植物的作用。数据共享和家园社互动的方式有利于幼儿园推广现代化教育理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技术下幼儿教育的优势,重新认识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田园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