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源县老厂镇拖竹东坡崩塌群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2-02-12 13:37赵瑞刚马一奇邹石林
云南地质 2022年4期
关键词:节理斜坡风化

赵瑞刚 ,柴 楚,马一奇,邹石林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富源县境内约25%的国土面积为赋煤区域[1]。老厂镇拖竹地区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崩塌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矿山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研究其形成原因,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势在必行。以往对崩塌的研究较多[2-11],主要针对单个崩塌开展研究,多为崩塌体的外形特征、规模、堆积体形态、威胁对象及形成机理。老厂拖竹地区崩塌群地质灾害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对老厂镇拖竹地区崩塌群特征、斜坡失稳模式、危岩体稳定性、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成因机理进行分析,可为开展综合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1 地质环境背景

1.1 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

崩塌群位于富源老厂镇拖竹村东坡一带,沿南西向延伸分布3个煤矿矿山,属构造剥蚀侵蚀的低-中山地貌,山脉呈北东向延伸,坡体总体倾向北西,地形切割剧烈,海拔高程1711m~2311m。最高点位于区内中部分水岭上,海拔标高2311.10m,最低点在东南部补米河河床,海拔标高1710.7m,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约600m,地形中部、南部高,东、西、北部低,山岭总体走向与地质构造线大体平行,地形坡度0°~85°,崩塌频发地段以70°~85°陡坡为主。位于荣家河东部,出露地层倾向与山坡坡向多为顺向-斜交。

区内属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变化较大,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4.1℃,年平均气温13.8℃,雨季多集中在5月至10月,年均降雨量1081.mm。小型地表水系发育,由多条山间溪流汇集而成,雨季流量约1.02L/s~15.17L/s ,旱季流量约0.35L/s~1.15L/s,降雨后流量变大。

1.2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第四系(Q)残坡积、冲积、碎石和粉质粘土等;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二段(T1y2)黄绿、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状灰岩,永宁镇组一段(T1y1)青灰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细晶灰岩,飞仙关组二段(T1f2)紫红、灰绿色薄-中层状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飞仙关组一段(T1f1)黄绿、灰绿色薄-中层状细砂岩、细砂岩夹少量泥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段(P2l2)灰黄色薄层状粉砂岩、泥岩夹煤层,龙潭组一段(P2l1)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灰岩夹煤层,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浅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

崩源区为飞仙关组一段细砂岩夹泥岩,岩石风化强烈,具球形风化,泥岩较破碎,呈碎裂状。下部为煤矿井田区,主要通过坑道开采龙潭组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可采煤层11层,可采厚度1.15m~4.19m,采空区埋深相对较大,标高2100m~1600m。工程岩组为软弱-半坚硬层状砂质泥岩岩组,岩层产状315°∠ 27°,斜坡坡向303°∠75°,斜坡类型为顺向斜坡。图1。

1.3 地质构造

区内大地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曲靖台褶束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罗平-师宗褶段束接触过渡区,以弥勒-师宗断裂为界,区域构造有北部曲靖台褶束,南部罗平-师宗断褶束。

崩塌群区夹于弥勒-师宗断裂与富村断裂之间,为一系列背斜、向斜及断裂组成,其中以老厂背斜为主体构造。断层多发育在老厂背斜附近,受区域构造影响,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因构造复合作用,北部弧形构造明显,中部多为北东向,中南部及南部常见东西向,上厂煤矿则处在老厂背斜东北端的转弯部位处。

1.4 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二叠系龙潭组(P3c)、三叠系飞仙关组(T1f)碎屑岩。外围广泛分布茅口组(P1m)灰岩和永宁镇(T1y)组灰岩建造,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渗透性较弱,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差,外围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有间接影响(图2)。

各裂隙含水层受地形地貌控制,风化裂隙发育深度有限,大气降水入渗大多未经深部循环便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地表,具有雨季补给常年排泄的特点;泉水最小值出现在雨季来临前3月至5月,最大值出现在7月至9月,形成了既是补给区又是排泄区的特点。

2 崩塌群特征

2.1 崩塌群分布

崩塌群位于拖竹村东侧陡坡一带,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断续分布,长约5000m陡坡上,山脊走向与荣家河走向大致相同,共分布9个崩塌体。平面形态多数呈扇形,堆积体形态呈近长条形,崩塌方向280°~303°(图1),其规模以中型为主(表1)。典型的上厂煤矿崩塌体呈陡崖,堆积区平面形态呈手掌状,向303°方向延伸。崩塌陡崖后缘海拔约2100m,陡崖坡脚海拔约1930m,相对高差约170m。堆积区位于陡崖下部,海拔高程1836m~1930m。

表1 崩塌体规模统计表

2.2 结构特征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拍影像,崩塌总体上可分为主崩塌区和崩塌影响区两大部分,上厂煤矿崩塌:(1)主崩塌区分为崩塌源区(A区)、下落铲刮区(B区)、流通停积区(C区)(图3);(2)崩塌影响区为崩塌发生时,受牵引和拖拽作用的影响,在崩塌源区两侧和后部形成了一系列的欠稳定岩体和区域。

图3 上厂煤矿崩塌形态特征

(1)崩塌体

崩塌体发育于上厂煤矿南东侧约300m陡崖处。崩塌带长140m,高100m,主崩方向297°,平面形态呈围椅形。崩塌源区(A)位于陡崖顶部,坡度70°~75°,高25m~30m,卸荷深平均4.5m。流通停积区(C)位于陡崖下部,高约80m,坡面长约107m,宽约135m。

危岩体由三叠系飞仙关组(T1f1)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岩石风化强烈,全风化基岩厚度约30cm。泥岩较破碎,呈碎片状,砂岩发育3组节理:J1:产状151°∠78°,间距5cm~10cm,张开度约2cm,深度约15cm,泥质充填;J2:产状110°∠79°,间距5cm~15cm ,张开度约1cm,深度约10cm,泥质充填;J3:产状69°∠70°,间距5cm~30cm,张开度约5mm,深度约8cm,无充填。调查中采集T1f1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P2l泥岩、粉砂岩岩石工程力学样品进行抗压强度分析(表2)。根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硬质岩石(≥30MPa)和软质岩石(<30MPa)划分岩石强度,本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均为硬质岩,泥岩为软质岩,从上至下形成软硬层状结构工程岩组。

(2)堆积体

岩体自身重力作用和地形的影响下,崩积物沿坡面呈上陡下缓分布堆积(图4),高程2180m~2030m,堆积体坡面长300m,宽135m。堆积物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主要为泥岩风化产物,较破碎,呈碎裂状均匀分布,孔隙少,粒径约1cm,遇水易崩解至软化,稳定性差,降雨时易沿坡体滑落形成坡面泥石流;中部多为碎块状细砂岩和少量泥岩,砾径5m~20cm,结构松散杂乱,稳定性差,受到冲击时易滑动,易形成二次崩塌;下部地形由陡变缓,细砂岩块体较为集中,块径约70cm×40cm×20cm,较稳定,目前处于自然安息状态。

图4 上厂煤矿崩塌剖面图

表2 岩石工程力学样品分析表

2.3 失稳型式

危岩带位于高陡的顺向斜坡处,临空面近于直立,上部为坚硬的细砂岩夹较软的泥岩,下部为较软的泥岩夹煤层,加之坚硬-软弱层状结构砂质泥岩岩组,整体上上硬下软岩体结构。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碎裂结构,上部砂岩发生拉裂破坏,同时下部软弱岩体在上部硬质岩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岩体向临空的方向挤出,形成塑流-拉裂作用,在这种作用下,上部的卸荷裂隙在拉力作用下进一步向下扩展,形成较大的卸荷裂隙,产生拉裂式破坏失稳;由于地形坡度大于55°,易沿结构面倾向产生临空面,岩层在剪切力作用下,形成倾倒式破坏失稳,导致岩体最终脱离母岩剥落发生崩塌破坏,形成以卸荷-拉裂-滑移式的破坏模式。

2.4 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岩体的节理面、层理面和坡面,采用赤平投影分析法对斜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图5)。从图中得出:①岩层面与坡面关系为外倾,且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则斜坡不稳定,②节理1、节理2与坡面斜交,且夹角小于40°,则斜坡不稳定,③节理1、节理2与岩层面斜交,且夹角小于40°,则斜坡不稳定。受自身重力、地形条件、风化、降雨、采煤等诱发因素的影响,岩体结构稳定性差,斜坡极易失稳产生崩塌,属于高易发崩塌群。

图5 岩体结构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

3 成因分析

3.1 控制因素

(1)地形地貌:陡峻地形是崩塌形成的必要条件。崩塌区处于高陡的山体斜坡地段,陡坡高度大于30m,坡度多大于55°,坡面不平整,呈上陡下缓的形态。斜坡具有较大的临空面,岩体相对破碎,为斜坡失稳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利于崩塌等斜坡失稳灾害发生。

(2)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软硬相间岩组下部风化剥蚀强烈,上部岩块沿节理裂隙面的切割形成众多的松动块石,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形成陡崖。节理裂隙发育,将岩体切割成碎块体,在重力和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掉落。

(3)风化、降雨:降水是导致崩塌发生的最活跃因素。区内降雨量丰富,雨季多暴雨或持续强降雨,降水渗入坡体,增加坡体重量,节理裂隙内静水压力在短时间内增高,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风化作用使岩体风化带厚度变大,力学强度低,加剧了岩体碎裂程度,使岩体间连结力进一步降低,在降水作用下有利于岩体失稳破坏形成崩塌。

3.2 诱发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采煤活动是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采煤后形成大量采空区,当采空区的围岩强度不足以抵抗上覆岩体重力时,顶板岩层内部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岩层抗拉强度时,使采空区变形,诱发地面沉降,受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在陡坡地段极易形成拉张裂隙,使岩体稳定性进一步变差,加剧岩体破坏程度诱发崩塌的形成。

4 防治措施建议

针对崩塌群的特征、危害现状,提出如下防治措施建议:(1)加强矿山开采监管力度,规范矿山开采行为;(2)煤矿大面积开采时采取预留足够的安全煤柱,或采取充填式开采,减小地面沉降的可能性;(3)开采时尽量减小爆破对地面的振动影响;(4)对危害大的危岩带应采用锚固和主动防护网进行治理,在崩塌堆积体下方可采用挡石墙防护。局部堆积体边缘修建排水沟,防止雨季堆积物受雨水冲刷形成坡面泥石流灾害。(5)加强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对崩塌灾害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和监测,以便发现险情时及时进行预警。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居民防灾意识。

5 结论

(1)崩塌群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分布,类型为拉裂-滑移式崩塌,规模以中型为主。

(2)崩塌群区斜坡为顺向上硬下软型高陡的自然岩质斜坡,上层砂岩相对坚硬,下层泥岩和煤层相对软弱。

(3)斜坡失稳形式为卸荷-拉裂-滑移(坠落),危岩体总体不稳定,周边长期采煤易诱发崩塌的发生。

(4)区内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形地貌、岩体结构、风化、降雨等自然因素控制,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采煤活动形成的采空区是主要诱发因素。

猜你喜欢
节理斜坡风化
充填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特性研究
顺倾节理边坡开挖软材料模型实验设计与分析
一种基于样本传播的图像风化方法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设计与应用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信仰的“斜坡”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构造节理发育特征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