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遗产景观公众认知与评价研究
——以桂林漓江为例

2022-02-12 07:14石佳琦
绿色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漓江桂林遗产

石佳琦,汤 辉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1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国内外越发重视对于遗产景观的保护及研究[1]。随着对遗产研究的不断深入,线性遗产景观已成为国内外遗产保护的热点[2]。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强调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3]。2022年,河北省施行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保障了线性遗产景观的历史文化及自然生态的完整性[4]。而广西对于文化遗产的研究相对欠缺,线性遗产景观公众认知与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5],在线性遗产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公众认知的程度与公众对遗产景观的情绪感受、游览偏好、行为状态等信息[6~8]。因此,有必要对线性遗产景观的公众认知与评价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目前,我国对线性遗产景观公众认知与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以“线性遗产”AND“公众参与”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共收录有相关文献5篇,研究内容分别为茶马古道、黄河、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美国运河的线性遗产构建,缺少对于线性廊道遗产进行公众认知与评价研究[9~12]。而桂林漓江流域是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线性遗产景观[13]。如今对于桂林漓江遗产景观的研究相对较弱,研究对象多为村落或沿线地区[14,15],并且,在研究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于漓江的自然景源、探析保护与开发的管理模式[16~18]。李梦艺提出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传统村落需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还原传统村落风貌,构建保护与发展新模式[19]。乔大山尝试构建了漓江的遗产廊道,基于桂林-阳朔的风景旅游河段,将漓江遗产廊道保护分为区域-城市(镇)-风景单元-建(构)筑物四个层次[20]。李伟萁等探析了文化线路视角下的漓江保护与开发机制,总结出漓江保护与发展的提升需要优化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整合线路资源[21]。因此,本研究以桂林漓江为例,利用爬虫软件获取网络数据,对文本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公众的认知情况[22],结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未来漓江流域空间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新时代线性遗产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爬虫技术获取相关信息[23]。基于网络文本的数据数量大、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的特点[24],开展游览者对于游览场所的情感研究[25]和感知形象分析[26]。

2.2 数据来源与筛选

利用现有的中国境内搜索引擎进行数据的选取和挖掘。通过比较对比与分析,选取了对于桂林漓江评论较为全面的旅游网站平台[27]与社交网站平台[28],分别为:携程网、大众点评网、美团网、马蜂窝、微博和高德地图。研究截取数据自2018年6月份截至2022年6月份,以“桂林漓江”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评论,筛选重复数据、图片及视频评论。在选取的六大网络平台中,携程网获取了440条有效的网络评论数据,大众点评网获取了100条有效的网络评论数据,美团网获取到2672条有效的网络评论数据,马蜂窝获取到75条有效的网络评论数据,微博获取到348条有效的网络评论数据,高德地图提取到400条有效的网络评论数据,共获取有效网站原始评论数据4049条。

3 数据分析

3.1 词频分析

通过分词处理,对文本数据进行词频分析。将频数大于50的词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共得出132个词汇。其中,“桂林”“漓江”“山水”的出现频率最高(表1)。

为便于分析公众对漓江的认知和评价,将词频排名出现在270以前的词汇按照词语属性分为四个大类[29]:遗产资源、旅游服务、情绪感受与行为活动(表2)。

第一个分类是遗产资源。遗产资源涵盖的不仅仅是遗产地及遗产地外部环境的物质实体,还包括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等非物质的无形资源[30],又可以将其细化分为物质环境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31]。在物质环境资源中,对于桂林漓江高频词汇的提取分析包括了漓江的整体流域布局、山水景观、景区景点、自然特色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词汇。从历史文化资源方面,主要包含漓江所处的地域位置、民俗节日、文化历史、物质遗产等词汇。可以得出,桂林漓江的物质环境资源丰富、特征明显,是公众认知覆盖的主体部分。公众对于物质环境资源的认识、感知和描述包含了漓江整体流域布局、山水景观、景区景点、自然特色、周边环境等物质环境资源。此外,对于桂林漓江历史文化的认知评价涵盖了地理位置、民俗节日、文化历史与物质遗产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公众对于漓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底蕴内涵的认同。总而言之,漓江多样且珍贵的遗产资源是公众认知和评价的对象和基础。

第二个分类是旅游服务。本文的旅游服务是指漓江流域景点景区为市民及国内外游客所提供的旅游服务活动和衍生的旅游产品。漓江的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及特色将影响公众的评价[32]。如表2所示,漓江的服务活动相对较少,主要区分为白天项目和夜晚项目。公众游览依赖于自然独特优美的自然文化资源,其服务活动的类型和特色较为缺乏,且出现推销这类会对公众评价具有负面影响的服务活动,有待于发掘多样的符合场地特色的服务活动和地域产品。

第三个类型是情绪感受。是公众对漓江的整体感受、游览经历、服务与管理、设施及规划设计等方面所得出的情绪评价。分别为积极、中立和消极三个小类。公众对于漓江的认知和情绪感受多为积极,体现了公众对于漓江的肯定。消极评价中,主要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部分旅游机构和景区欺骗消费者的钱财且漓江流域景区票价相对较高;二是服务质量层次不齐,管理相对较差;三是游客对漓江感知不佳或由于天气、时间、交通等因素影响自身行程规划导致游览产生遗憾。

表1 桂林漓江网络评论高频词汇

表2 桂林漓江网络评论高频词汇分类

第四个类型是行为活动。指公众与遗产地交互所产生的行为信息等[33],包括时间、人群、游览行为和关注的游览信息等。通过行为活动信息的分析能够得到公众在漓江游玩时的行为状态和关注信息。对于旅游时间,公众更多的关注于时间段、节日、天气等因素;在漓江区域人群感知中比较突出的为摄影师、当地人、孩子和师傅等;游人的主要活动为乘船、拍摄、消费和观赏。行为信息表现了公众在游览时的偏好及状态,游人多沿着漓江通过乘船进行游览,感受山水之美。

3.2 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

通过功能性分析,得出桂林漓江评价的社会及语义网络(图1)。

图1 桂林漓江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桂林漓江流域的评价分析中,词语的联系密切程度形成了关联度最高的几个中心词汇,分别为漓江、桂林、山水、旅游、阳朔。选取了前70组连接强度高的词汇(表3)。

其中“桂林-漓江”“山水-桂林”“山水-漓江”“景区-桂林”“景区-漓江”的连接程度高,排名前五。词汇连接强度分析中,“阳朔-桂林”“风景-漓江”的排名也相对靠前,这表明“山水”“景区”“风景”三个词语呈现成为中心词汇的趋势。表明在公众认知里,对于“桂林-漓江”这一词汇较为熟悉,表示桂林漓江作为老牌旅游城市的国际知名景点,公众对于漓江的自然景观熟悉度与认可度相对较高。排名第10第12第16和第20分别是“桂林-甲天下”“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漓江”和“山水-阳朔”,表明桂林漓江最吸引公众的特色是独特美丽的自然山水景观,“桂林山水甲天下”深入人心。排名第33、第34、第46的分别是 “桂林-游船”“漓江-游船”和“竹筏-漓江”,表明公众在桂林漓江的旅游方式多为乘坐竹筏或游船。排名第14、第15、第23、第24的分别是“广西-桂林”“广西-漓江”“地方-桂林”和“中国-桂林”表明桂林漓江的服务半径大,国内与国际的认可度较高。排名第57、第59、第66和第68的关联词汇为“桂林-文化”“文化-漓江”“古镇-漓江”和“古镇-桂林”表明虽然漓江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但是公众对于桂林漓江的文化景观的认识相对较低,漓江的自然景观传播覆盖范围相对较广,更加深入人心。

3.3 情感分析

网络评论文本带有情感倾向,正面的情感能加深公众对于遗产地的认知及地方依恋[34]。因此,本文通过对文本信息中涉及情感性表述的词语进行定量评价,从而分析游客的情感分布状态[35](表4、表5)。

表4 情感分布信息

漓江网络情感评论中,积极情绪占主导,为83.29%,中性情绪占比为9.86%,而消极情绪的占比是6.85%。结合上述词频分析及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公众对于漓江评价多为认可。但是,消极情绪信息对于漓江的保护、规划、开发与管理提升的指导性意义更强,因此,需要重视公众对于漓江负面的情绪评价。公众对于漓江认知评价的消极情绪多为一般消极,中度和高度消极较少,并且,消极评价的产生与场地服务质量、设施情况、天气情况、心理预期存在相对较强的关联。

表5 情感分析统计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桂林漓江为例,使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线性遗产景观的公众认知与评价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现在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首先,公众对于桂林漓江的网络评价常呈正面且多元的结果。漓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山水景观与历史文化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公众对漓江的总体认知程度相对较高,但对于漓江流域的文化遗产认知相对较弱。其次,公众对于线性遗产景观的认知偏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水景观与文化景观。由此而知,线性遗产景观最大的吸引力是其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文化历史意蕴,游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游览,还有文化的沉浸,心灵的放松。最后,公众服务与设施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体验,而线性遗产景观本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应是对其保护与利用的根本所在。

基于网络文本的公众感知评价分析结果,对以漓江为代表的线性遗产景观的保护、提升、改造与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适当降低景区门票价格。二是串联周边自然与文化景观,打造自然文化景观线;加大线性遗产景观文化的宣传力度,注重保护线性遗产景观的整体性与独特性。三是增强治安管理,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四是及时维修和更换陈旧的服务设施,加强设施维护与管理,注重公众的体验感。五是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六是运用新媒体自媒体网络平台,加强宣传。七是进一步挖掘历史内涵与特色价值,做到线性遗产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只考虑了网络数据中,公众对于线性遗产景观的主观感受。实际上,网络评论具有情绪性,时效性和多元性,评论者的角度或目的不同,观点常呈正面和负面意见相混合的结果[36]。近年来,某些商家删除网络差评,引导消费者给予好评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公众评价的真实性。今后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研究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漓江桂林遗产
桂林行
遗产怎么分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千万遗产
乐!乘动车,看桂林
漓江夕色
竹筏上的漓江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