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瑶,姚 磊
(湖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遗址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时期古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目前玉蟾岩遗址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遗址考古挖掘、遗址文物价值和遗址文化历史等方面,刘晓勇[2]、陈宥成、曲彤丽[3]等从玉蟾岩遗址文物价值着手探究早期陶器源头;赖功欧[4]、彭博[5]、笪浩波[6]等从玉蟾岩古栽培稻探讨中国稻作文化起源;刘志一[7]对玉蟾岩遗址发掘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玉蟾岩遗址保护提出了宝贵建议;吴金明[8]从玉蟾岩考古遗存辩证湖湘文化地位及起源。综上所述,既有的玉蟾岩遗址研究成果仅注重遗址本体研究,缺乏对遗址保护与利用整体性研究。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从玉蟾岩遗址价值、保护与利用三方面探寻了问题本质,通过对玉蟾岩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乡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应同步进行,凸显了乡村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9,10]。乡村型遗址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遗址的存在是乡村不可避免的因素。相比于一般乡村,遗址地所在乡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形式更为复杂[11]:一方面:乡村发展受到遗址保护的限制,遗址的特殊性决定了乡村难以按照正常的思维模式进行发展与建设;另一方面,乡村发展为乡村型遗址带来活化契机,遗址利用也为乡村带来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拓宽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2018年中央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文物利用,将文物利用改革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2]。强调了当代发展中遗址利用的重要性,如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通过遗址利用、价值宣传、遗址保护为引导,实现遗址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协同,对遗址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玉蟾岩遗址是一处文化性质单纯、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洞穴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附近,遗址在1993年、1995年、2004年、2005年先后4次进行考古挖掘。遗址发掘的5项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稻作农业起源、制陶术、编织术、防潮术、广食谱等已具有一万年以上的悠久历史[7]。在世界文明史、中华文明史上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3]。
2001年,玉蟾岩遗址被列入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同年,玉蟾岩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14]。
2.3.1 加强玉蟾岩遗址景观保护
玉蟾岩遗址核心区域及周边环境因长期缺乏科学性保护,周边景观遭到破坏程度较为严重,对遗址景观的保护造成极大威胁,玉蟾岩遗址景观评价对于遗址景观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3.2 为玉蟾岩遗址地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西北12 km的寿雁镇,地理位置优越,依托周边福岩洞遗址、周敦颐故里、濂溪书院、月岩等资源,有形成科学教育、知识科普、研学活动等的旅游综合体的物质基础。本文旨在探索遗址未来发展可能的途径,合理利用遗址资源,使之惠及地方居民。
本文采用专家评价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玉蟾岩遗址进行景观评价(图1)。使用AHP法将评价问题进行层次化分析,构建出有层次且清晰的评价模型;再使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对专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最终的指标体系以及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若一致性检验结果CR<0.01,则说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若CR计算结果大于0.01,则需对指标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15]。
图1 玉蟾岩遗址景观评价路线
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阐释》中遗址的价值、保护与利用三大要求板块[16],设立出一级评价指标,即遗址价值、遗址保护与遗址利用。从玉蟾岩遗址价值入手,将遗址价值分为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3个二级指标,以及8个三级指标:文物知名度、持续时间、文化传承、遗址规模、遗址影响力、遗址代表性、文化阐释、展示宣传。遗址保护主要分为遗址现状及管理2个评价指标,4个三级指标:遗址遗存程度、出土文物、基础设施维护、标志标识设置。遗址利用从利用方式和展示规划两方面进行评价,共分为5个三级指标:遗址价值的体现、遗址公园的建设、遗址独特内容展示、遗址原真性展示、遗址博物馆建设。
最终设立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共27个指标,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玉蟾岩遗址评价指标分层
首先进行专家的遴选,选取要求对于玉蟾岩遗址非常熟悉,且从事相关专业,有丰富的经验。其次再通过对所有专家的信息收集、整理和采访,通过当面或电话、邮件等方式,一共联系愿意接受调研玉蟾岩遗址景观评价研究的相关专家10人,其中包括从事道县文物馆馆长、遗址保护、城乡规划等方面的专家(表1)。
表1 专家构成
如图3所示,专家年龄在50岁以下的有2人,占比20%,年龄在50~60岁之间的专家有3人,占比30%;专家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有4人,占比40%,专家在70岁以上的仅1人,占比10%。选取的专家整体年龄偏大,工作经验丰富,对于玉蟾岩遗址内容的熟悉程度,“很熟悉”的有3人,占比30%,“非常熟悉”的有7人,占比70%,“不熟悉”的没有。
在评价指标选取完成之后,将评价体系按照层级分类,并制成“玉蟾岩遗址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问卷”,将专家打分数据进行几何平均并录入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通过计算得出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得到表2所示的玉蟾岩遗址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权重和一致性检验得分。
图3 专家年龄构成
表2 玉蟾岩遗址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权重和一致性检验得分
如表2所示,一致性检验结果CR均小于0.1,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可继续开展后续研究。
如图4所示,在三个一级指标中,权重值最高的是玉蟾岩遗址的“遗址价值”,值为0.5499,“遗址保护”的权重值为0.2402,“遗址利用”的权重值稍低于“景观保护”,权重值为0.2098,可见专家最为看重的是玉蟾岩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期望通过遗址价值的挖掘,起到遗址保护与发展的作用。因此,只有正确认识遗址的整体价值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利用;而遗址保护更为重要,玉蟾岩遗址除了出土文物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的景观保护。
图4 一级指标结果分析
如图5所示,在7个二级指标中,获得权重值最大的是“科学研究价值”,权重值为0.3565,可见专家对具有一万多年历史的玉蟾岩遗址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视;其次是“展示规划”,权重值为0.1749,说明只有对玉蟾岩遗址合理的规划利用,才能将遗址更好的保护和发展;“社会文化价值”“现状”与“管理”三项指标得分较为接近,其中得分最高的是“社会文化价值”,值为0.1263,可见专家对于玉蟾岩所呈现的社会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阐释与展示宣传方面,遗址的保护与管理也是同等重要;得分最低的是“利用方式”,值为0.0350,体现出专家对玉蟾岩遗址利用最为看重的方面在于价值挖掘与遗址景观的保护,合理的遗址利用方式,对遗址周边的景观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图5 二级指标结果分析
如表3所示,一级指标“遗址价值”中共有3个二级指标。其中,专家最为看中的是“科学研究价值”,权重值为0.3565,可见玉蟾岩遗址最为核心的价值是“科学研究价值”,其考古挖掘出的最早人工栽培稻再次更新了世界农耕文明的起源,因此,只有充分挖掘遗址的科学价值,才能延续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如表4所示,一级指标“遗址保护”中的两个二级指标权重得分相同,说明专家对玉蟾岩遗址的现状保护与管理同样看重,因此,在加强遗址现状保护的同时,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管理也要更为规范。
表4 遗址保护中的二级指标权重
如表5所示,一级指标“遗址利用”中的2个二级指标权重值相对更高的是“展示规划”,值为0.1749,从专家问卷的结果反馈来看,绝大多数专家均偏向于遗址的展示规划,期望通过对玉蟾岩周边景观合理规划达到遗址的宣传与展示的目的。
表5 遗址利用中的二级指标权重
如表6所示,二级指标“历史文化价值”中的3个三级指标权重值得分最高的是“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作为玉蟾岩遗址历史的见证,更传播了遗址当地的传统文化;而“持续时间”得分最低,相比于玉蟾岩遗址距今一万多年历史的持续时间,其遗留下的历史文物及文化更为重要。
表6 “历史文化价值”下的三级指标权重值
如表7所示,二级指标“科学研究价值”中的3个三级指标,专家最为看中的是遗址的代表性,玉蟾岩遗址最早古栽培稻的出土证实了玉蟾岩一带的地域是中国或亚洲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影响力”的权重值仅低于“遗址代表性”,而“遗址规模”的得分最低,仅0.0418分,可见专家更看重于遗址的实际意义而非规模大小。
表7 “科学研究价值”下的三级指标权重值
如表8所示,二级指标“社会文化价值”中的2个三级指标权重值最高的是“文化阐释”,值为0.0842,相比于遗址的展示宣传,专家更为看中的是对于遗址的文化阐释与宣传,同时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表8 “社会文化价值”下的三级指标权重值
如表9所示,二级指标“现状”中的2个三级指标权重值得分较为相近,说明无论是玉蟾岩遗址本体的遗存程度还是遗址所出土的文物,都应立足于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表9 “现状”下的三级指标权重值
如表10所示,二级指标“管理”中的2个三级指标权重值相对更高的是“标志标识的设置”,玉蟾岩遗址核心保护区缺乏完整的标志、标识,且周边农村活动用地随意性强,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因此,标志、标识的设置对于提高当地部门对遗址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表10 “管理”下的三级指标权重值
如表11所示,二级指标“利用方式”中的2个三级指标中专家更倾向于“遗址公园的建设”,根据《玉蟾岩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要求,应在2011~2015年完成玉蟾岩遗址公园的一期建设,[17]但到目前为止,此项规划实施要求并未完成,可见遗址的利用建设未能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表11 “利用方式”下的三级指标权重值
如表12所示,二级指标“展示规划”中的3个三级指标权重值最大的是“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根据《玉蟾岩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要求,将在博物馆内展陈以玉蟾岩遗址为主题的全新世早期的华南洞穴文化,[17]截至目前为止,该项目并无进展,由于玉蟾岩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进程缓慢,阻碍了玉蟾岩遗址及周边环境的发展。
表12 “展示规划”下的三级指标权重值
遗址保护是指对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的建立为遗址保护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18]。目前玉蟾岩遗址公园与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进展与其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差距较大,当地政府未能引起重视。应加快玉蟾岩遗址公园与博物馆的建设,依托遗址的价值体现与利用规划,将遗址和周边环境的景观节点区域化,从而达到提升玉蟾岩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展示、宣传与经济发展的目的。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20字的重大决策部署[19]。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结合玉蟾岩遗址的现实情况,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为遗址区域内村民增加娱乐设施或公共活动场地,以增加村民幸福感,并对遗址区域进行环境整治,为玉蟾岩遗址的保护奠定环境基础。二是把握遗址价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玉蟾岩当地稻米、脐橙、灰鸭等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借助电商,创新销售渠道以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玉蟾岩遗址周边景观资源丰富,可结合周边产业资源、文化遗产等要素加强资源间的协作,在确定周边用地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功能划分,将遗址与周边资源进行串联[20]。依托周边资源形成科学教育、文化科普等综合旅游体作为基础,以旅游片区的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拓宽玉蟾岩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