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曼 张淑卿
1.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研究生培养工作部,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护理部,河南洛阳 471002
脊髓损伤是由各种导致椎管内神经结构(包括脊髓和神经根)及其功能的损害,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1]。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脊髓损伤的发病率约每年23.7~60.6 例/100 万人口[2],世界发病率约每年8~246 例/100 万人口[3],受伤平均年龄(34.0±17.2)岁[4]。可见脊髓损伤患者多为中青年,是家庭的经济和精神支柱。脊髓损伤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参与、经济都造成了重创[5]。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重要指标[6],也是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心中的期望[7]。患者的心态很大程度的决定脊髓损伤患者是否重返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变化,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的途径增多,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出院的165 例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重返工作的现状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促进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提供依据。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出院的165 例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通过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或经CT或MRI 确诊为脊髓损伤的患者[8];②年龄18~59 岁;③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神经学国际分类标准[9],分级为A、B、C、D 级的患者。排除标准:①C1~7完全性损伤的患者;②上肢活动不能自如者;③合并脑损伤及心、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④患有精神障碍者。
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出院的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通过电话联系,调查患者的重返工作的现状。
资料收集表根据文献[10]回顾设计而成,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支付方式、文化程度、伤前是否有工作、损伤部位、ASIA 分级、有无慢性病史、心态、重返工作的途径、术后时间、住院天数、Barthel指数评分。
电话调查患者的重返工作的现状,统计两组基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支付方式(自费、医保、工伤/第三方)、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伤前是否有工作(是、否)、损伤部位(颈椎、胸椎、腰椎)、ASIA 分级(A、B、C、D 级)、有无慢性病史(有、无)、心态(悲观、焦虑、接受现实、乐观)、重返工作的途径(自己、家庭、朋友/网络、无)、术后时间、住院天数、Barthel 指数评分。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5 例出院1~3年的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中,重返工作的有53 例,占比32%,112 例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目前尚无工作,占比68%。
根据患者出院后是否重返工作分为有工作组(53例)和无工作组(112 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损伤部位、ASIA 分级、患者的心态、重返工作的途径、Barthel 评分是影响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的相关因素(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支付方式、伤前有无工作、慢性病史、术后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的单因素分析[n(%)]
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赋值(表2),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rthel 评分、ASIA 分级、患者的心态、重返工作的途径是影响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表
表3 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的多因素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多为中青年,本研究纳入的165 例患者的年龄为(40.68±10.23)岁,男性为137 例,占比83.1%,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在家庭经济和精神方面都起重要支柱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165 例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中仅53 例,占比32%,重返工作岗位,与发达国家57%~84%的复工率有一定的差距[11-13]。重返工作的患者39.6%职业为工人。另外在本研究中发现,重返工人职业可能与患者伤前职业有关,调查显示伤前有工作的患者为87 例,其中工人47 例,占比54.1%。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情况与患者损伤程度及自理能力等疾病因素是相关的。居家网上职业仅有2 例,居家网上职业对患者的功能及自理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中还发现,大部分患者对重返工作并没有信心。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为脊髓损伤的致残率较高,且现代医学尚未发现使患者生理功能完全康复的方法[14],所以患者对自身生理功能障碍的顾虑较大,认为重返工作的机会较少,并对重返工作的认知较少,缺乏相应的信心。另一方面社会上许多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并不到位[15],残疾人经常遭到劳动力市场的排斥[16],且患者对残疾人的就业政策了解不全面[17]。所以需要我们在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的过程中,既需要帮助患者生理功能康复,在漫长的功能康复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重返工作的目标,重建重返工作的信心。还需要帮助患者了解政府对残疾人的帮扶政策,并给予患者提供一些就业的途径,使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3.2.1 ASIA 功能分级越好的患者越易重返工作岗位本研究结果显示,ASIA 分级中D 级患者重返工作的几率最高占83%,活动能力越好的患者越易重返工作岗位,这与Hug[18]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但Hug 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和活动能力是患者重返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并未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纳入患者年龄设定在工作年龄范围内,所以并未对重返工作产生影响。Kee等[19]研究发现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后的功能评分比之前提高了11 分,与重返工作前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提高生理功能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重返工作岗位,而且重返工作后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也起到提高作用。所以提示我们医护人员在帮助患者重返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康复,及时做好生理功能评估,另外根据患者生理功能康复程度,制定适合患者的一些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并利用已重返工作患者的案例,向患者阐明重返工作不仅不会影响生理功能康复反而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3.2.3 患者的心态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返工作的患者中持乐观心态的占73.6%,未重返工作的患者占比最大的为接受现实占58.0%。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起重要影响作用[20],且与患者的理解、沟通、社会活动能力相关[21]。重返工作的患者大部分为乐观心态,分析原因,一方面,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帮助患者迈向社会,重返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重返工作岗位可以使患者在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更利于患者尽快走出阴霾。未重返工作的患者大部分为接受现实,分析原因与患者伤后时间相关,本研究调查的为出院后1~3年的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患者仅停留在接受现实的程度,且患者更难走出伤痛的阴影。所以尽早介入心理-社会相联合的康复模式,更能帮助患者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恢复乐观心态,重返工作岗位,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3.3.3 有工作途径的患者更易重返工作岗位 调查发现,通过自己重返工作的患者有27 例,占比50.9%,通过自己重返工作的患者大部分为重返原岗位或生理功能康复较好的患者。一大部分患者选择返回自己原工作岗位,这与Trezzini 等[12]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研究发现,有45.7%的患者回到伤前工作单位,32.9%已更换工作单位,21.4%在脊髓损伤后未再回到工作岗位,但无论是回到原岗位还是更换新岗位,两组患者关于幸福相关的结果(即收入、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这两条路径没有不同。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22]。一方面需要帮助患者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并通过一些培训和学习,实现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尽量帮助患者返回原本熟悉的工作岗位,这会更利于患者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更快重拾信心。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重返工作岗位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的因素,得出患者的Barthel 评分、ASIA 分级、患者的心态、重返工作的途径为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提示生理-心理-社会相联合的康复模式有利于患者重返工作,利于患者实现全面康复。但由于本研究仅调查了一家医院的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出院1~3年的重返工作的情况,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长期调查进行验证。